品与行,德与学

发表时间:2021/3/9   来源:《青少年导刊》2021年1月   作者:万佳
[导读] 如今,素质教育的理念已经遍及全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将重点放在了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法律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是现代中国公民的最基本素养。不断改进初中道德与法治活动的教学方法,进行多样化的实践探究。适应了当下统编教材提出的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核心诉求。让过去枯燥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活”起来。教师开展多样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拥有良好知识基础的同时,也能够拥有正确的思想观念以及优秀的道德品质。为学生

贵州省正安县第三中学   万佳   563400

摘要:如今,素质教育的理念已经遍及全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将重点放在了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法律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是现代中国公民的最基本素养。不断改进初中道德与法治活动的教学方法,进行多样化的实践探究。适应了当下统编教材提出的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核心诉求。让过去枯燥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活”起来。教师开展多样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拥有良好知识基础的同时,也能够拥有正确的思想观念以及优秀的道德品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因此,我们从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入手,运用有效的方法来提升当下初中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教学活动    初中学段
        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也焕然一新。面对新的课本与新的教育形式,教师也务必要与时俱进,观念革新。过去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往往落于形式,教师在上面念,学生在下面听。对于知识的掌握和认同感都不高。为了有效的提高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参与感和获得感,需要教师不断的发展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设计新颖有趣的课堂活动。掌握教育的艺术,有效的照顾到各层次的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得到一定的提升。
        一、以品促行,师生共建
        为了使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不流于形式,真正的提升学生们道德与法治素养,能够运用道德与法治的知识于实际生活之中,有效的解决问题。课堂的内容就必须要“接地气”,贴近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因此,课堂开展的形式应进行灵活的改变。教学不应该被限制于教室之中,更应该走进社会,由教师带领进行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等活动。通过这种方式来促进学生的社会生活,使学生们热爱生活。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要坚持实践,用自身的经历和实践来促进对于知识的掌握。教师在进行课时设计时,要紧紧抓住现实生活热点,聚焦国际形势,让学生们有着不一样的新鲜感受。将课本中理论性强、说教式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避免过去枯燥无味的教学方式。创设各式各样的条件,引导学生系统的学习法律法规。在提升个人品格之后,能够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之中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陶冶其情操。
        新课改强调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参与课堂的实践。在课堂上得到有效提升,从而提高学生在生活中践行相关知识的能力。使道德与法治的教育落到生活中的实处。为此,教师不应该受限于过去的形式,教师充分利用各类资源进行教学,积极开展道德与法治的课外实践。例如在学习《学会合理消费》这一课时,我们教师给学生布置了一项课后实践。要求学生运用本堂课所学到的知识,为自己制定一个合理的计划,规划自己手上的资金。


学生的答案让我们老师感到惊喜。虽然各式各样的答案五花八门,但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接收程度较高,掌握较为扎实。答案中都体现了适度理性消费、绿色消费的概念。还有富有金融观念的同学进行了简单的理财,这便是师生共建课堂的魅力。
        二、融德于学,正己立人
        古话说得好,“亦师亦友”才是教学的最高境界。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像朋友一样,互相陪伴互相温暖。新课改也要求师生之间相互尊重,人格平等,这也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式课堂的重要体现。有亲和力、博爱的老师才能够赢得学生的青睐。道德与法治的教育更多的是对学生灵魂的塑造,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让学生敞开心扉,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方能够使学生在道德与法治的学习上得到有效提升。使课堂氛围变得轻松愉快。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开口沟通交流。引导学生进行各类的学习实践,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做到融德于学,有效提升。
        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品行和教学本领,正己方能立人。教师是学生最好的榜样,我们要相信榜样的力量。教师要懂得教育的艺术,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用榜样的力量感染学生。法治素养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门,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与实践的积累。教师要苦练教学本领,熟悉执教教材,了解相关法律条文。能在教学时将法律条文和书本内容有机融合。结合法律条文,对课上所选用的社会热点进行精彩的点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是教师最好的映射,教师严格要求自己,善于反思。不断改进教学策略,追求更好的教学效果。用自己的努力与言行来提升学生的法律素养和道德与法治学科素养。
        三、总结
        为了做好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教师需要根据班级中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从生活实际出发,精心准备,开展教学。把学科核心素养融入日常的生活领域之中,让学生们在提升品格的同时也规范自身的行为,做到“以品促行,师生共建”。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又能使学生们适应时代的变化,还能使学生们掌握相关的知识,可谓一举多得。此外,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摈弃唯分数论的思想,引入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机制,综合的对学生进行评测。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提供帮助,有效指导学生开展活动,活动结束时,教师对活动进行准确的点评和改进意见。让老师成为学生的好朋友、知心人,做到“融德于学,正己立人”,让学生们真正的享受道德与法治的课堂,让学生们都能成为知法守法、懂法用法的好公民。
【参考文献】
[1]张娜.初中道德与法制课堂教学中实施法制教育的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0(35):87-88.
[2]宋辰辰.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德育的策略分析[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12):9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