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3/1   来源:《课程 教材 教法》2021年2月   作者:翁擎天
[导读] 在小学阶段,班主任不仅承担教学任务,也肩负着关心小学生身心健康的职责。小学班主任必须充分了解小学生的心声,时刻洞察学生的心理矛盾,一旦发现学生心理活动异常,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基于此,本文章对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义乌市荷叶塘小学 翁擎天

摘要:在小学阶段,班主任不仅承担教学任务,也肩负着关心小学生身心健康的职责。小学班主任必须充分了解小学生的心声,时刻洞察学生的心理矛盾,一旦发现学生心理活动异常,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基于此,本文章对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策略
        引言
        班主任作为与学生接触最频繁的师长,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因此,应将对学生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班主任日常管理工作中,利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优势,遵循小学生心理特征,因势利导地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进而满足新课程改革过程中的基本要求。
        一、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一)有效解决小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
        小学生在成长和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对小学生活带来一系列的打击,给小学生的成长和学习带来一定的困惑,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落实理的变化,可以切实根据小学生心有效落实,可以切理的变化以及需求,解决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心理问题,通过班主任和小学生的互动和交谈,实现对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疏导,帮助小学生能够实现自我情绪的调节和控制,能够找到克服心理问题的方法,避免各种消极情绪的产生,让小学生在成长和生活过程中保持更加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二)促进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素质教育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小学阶段的教育目标也逐渐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综合性人才的方向转变。而在小学阶段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是维护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因此,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与引导,是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渠道。
        二、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发挥班主任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在新时期下,很多有管理经验的班主任都不会强求学生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想法实现全面发展。因为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们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形成,更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活动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应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作用,一边管理班级工作,一边研究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同时还能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帮助学生们解决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项心理健康问题,在提高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同时,引导学生心理健康成长。通过发挥班主任的作用,可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以及慢慢积累下来的学习经验,也将会支持他们在心理健康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二)家校联合,助力学生心理健康
        学生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中度过,而其他时间则是在家庭中度过,所以为了助力学生心理健康,必须家校联合,形成合力。例如,班主任通过微信建立家长群,并每天更新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和心理状态,同时告知家长每日所学知识以及各科作业的内容等。而家长也可以将学生在家的心理状态和学习情况告知班主任,以便于班主任和家长的相互沟通。另外,学校有超过3%的学生属于留守儿童,他们严重缺乏亲人的关爱,极其容易产生各种心理层面的问题。所以,学校建议长期在外务工的家长必须给予孩子更多的关心,每天定时和自己的孩子视频通话一次,并给予其更多的关心,而不是一味地责怪孩子考试成绩不佳,例如,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关心方式就比较正确,首先问孩子每天的生活过得开不开心?再问在校的情况。若遇到与同学矛盾的问题,家长必须给予正确的心理疏导,帮助学生打开心结;若家长处理不好,可以及时与班主任沟通,帮助学生协调同学关系,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除了家长的配合外,学校也需要定期举办亲子活动,鼓励学生和家长共同完成一些比赛,如简单的游戏互动、厨艺大赛等,以拉近亲子之间的距离,进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三)通过学生视角制定班规,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形成
        从幼儿园到小学,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规范小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离不开科学与合理的班级管理规定,而严格的班级管理规定可以使班主任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更会在无形之中影响每一位学生。因此,在制定班规的过程中,可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调动学生参与热情,激发学生们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们的主人翁意识和民主意识。比如新学期的班规制定要从传统的教师说了算变成由学生自主决定,要在学习、卫生以及纪律方面都能作出明确的规定。
        (四)促进师生的交流,构建良好的师生情
        小学生在刚步入校园的过程中,对于教师会比较畏惧,在学习过程中,班主任和小学生的关系也比较疏远,为了更好地落实小学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要积极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增强小学班主任对学生的了解。一方面,教师要转变小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态度,贴近学生主体走进小学生的生活。例如,可以通过小学生一起游戏和互动等,增加小学生对班主任的信任,逐步缓和班主任和小学生之间的关系,从而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落实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在教育和学生管理中也要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增强对小学生意见的收集,尊重小学生的主体需求,打造以小学生为核心的班级管理环境,通过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
        结束语
        总之,小学班主任工作十分重要。作为对学生进行启蒙教育的小学班主任,我们应抱着负责的态度、严谨的精神来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切实做好学生心理层面、精神层面上的各项工作,及时了解、发现学生心理上的问题和需求,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帮助学生打开心结,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慧华.试析小学班主任如何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J].当代家庭教育,2019(35):29.
[2]吴海燕.班主任提升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措施[J].教育界(基础教育),2019(12):166-167.
[3]王银花.班主任在小学生心理教育中的应用策略[J].新智慧,2019(34):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