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冰
中共山东省潍坊市委党校 山东潍坊 262406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如其来,国际上疫情持续蔓延,给我市产业发展带来显著影响。但在负面冲击中,也孕育着产业发展新机遇。本文针对疫情对工业、农业、服务业影响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潍坊产业发展还面临着数字经济、产业链集群等新机遇,从而提出严格防控疫情复发、大力推动数字经济、打造高端产业链集群以及落实用好用足惠企政策等思路举措。
〖关键词〗 新冠疫情 产业 影响与思考
2020年初的这场新冠肺炎病毒疫情给潍坊市产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冲击是猝不及防和显著的。尽管不同产业受影响的程度不同,但是,整体经济受到的影响和损害是很明显的。
一、全球疫情蔓延给潍坊市产业发展造成的影响
1、服务业是新冠疫情下的“重灾区”,后期全面恢复较为缓慢。由于服务业的行业特性,新冠肺炎病毒的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的特点,导致其对服务业的影响在短期内表现相当强,并随着疫情持续,行业整体受损严重。在新冠疫情发展到封村、封路、封社区等严格防控措施全面实施阶段,全市的旅游、餐饮、住宿、交通以及美容美发、洗浴、健身、影院、网吧、会展等行业,受疫情负面冲击十分突出。很多中小服务型企业的收入一度出现断崖式下滑乃至中断,运营陷入困境。后期在国内疫情防控取得决定性胜利后,其复苏发展的速度与疫情情况高度相关。到今年10月份,全市服务业营业收入或只能达到往年同期的40%。
2、工业深受新冠疫情带来的“链式”冲击,存在波及性风险。
潍坊是山东省制造业大市,其经济发展早已经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成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一分子。因此,当疫情的蔓延恶化对美欧就业、复工等产生巨大冲击的时候,那些有着“两端在外”特点的企业的生产、销售必然受到来自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链式”传导性影响,订单减少,效益下滑。像全市的纺织品、服装、半导体电子器件、化学品、农产品、机电产品、轮胎等行业企业,不断丧失订单和市场。同时,由于国内、国际市场紧密相连、互为条件,各行各业通过产业链、供应链以及相关联的产业环节互相依存,其中一部分企业的经营困难势必会给上下游关联企业造成波及性影响。预估第四季度,工业增加值较去年同期出现一定回落。
3、疫情对农业直接影响较小,外向型农企面临较大考验。
因全市农业—食物系统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相比其他行业小,与工业和服务业相比,农业受新冠肺炎疫情的直接影响较小,主要是受运输、餐饮、纺织等相关产业的间接影响比较大。但在时间进入4月份后,农业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于全球疫情持续加重带来的原料和市场以及在国外的营销体系等受到当地疫情的负面冲击。例如,肉制品龙头企业得利斯集团在疫情期间因进口国封关等原因,玉米、大豆等原材料不但几乎面临断供,价格还不断上涨。同时,外向型农业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严密的疫情防控举措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这些企业的生产成本和经营压力。
4、资金紧缺成为影响企业生存发展的突出问题。受疫情影响,很多企业产品销售不畅、回款延后、周期拉长,不少公司两项资金占用较高,资金周转压力增大。从近期252户企业问卷调查情况看,93户企业反映流动资金紧张,占比36.9%,其中13户流动资金缺口50%以上,占比5.2%。从规模上看,中小微企业受疫情的负面影响通常大于大型企业和规上企业。在较长一个没有收入的时段中还要承担工资、员工社保、租金等刚性支出的情况下,中小微企业的运营压力很大。
二、新冠疫情下探寻我市新的产业机会
1、数字经济成为后疫情时期经济复苏的“优选项”。
数字经济在这场疫情阻击战和后疫情时代推动经济复苏、引领加快发展中大放异彩,大力发展线上经济已经成为共识。疫情期间,网购、直播、手游等线上消费迅速增长,批发零售、卫生健康、无人配送、在线办公、在线教育、网络医疗、工业互联网等互联网新产业快速扩张,一方面展示了数字经济的强大活力,另一方面,也有力支撑了经济运行,有效对冲了疫情造成的部分损失,为保障居民生活和经济稳定增长做出重大贡献。潍坊市在疫情期间,通过视频会议、视频交流、视频签约等数字方式,推动项目洽谈、落实落地的做法,充分体现了数字经济的魅力。
因此,数字经济为今后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优选项”和新机遇。
2、打造高端产业链集群成为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路径。
目前,潍坊市制造业规模占GDP的40%以上,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并深度融入全球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但是制造业发展质量上依然处于产业链中低端。因此,此次疫情给制造业企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在这种严酷环境下,有些企业不仅没有大量失去订单,或陷入生死存亡的境地,反而出现逆势增长。究其根本,是缘于产业链集群的形成,像高密的孚日家纺,集群化的生产模式降低了从全球采购零部件或原材料等所带来的风险,从而在疫情时期突出地展现出了产业链集群的优势和竞争力。产业链集群化是这次疫情中全球产业链重构的重要特征。潍坊作为传统制造业大市,纺织服装、造纸包装、汽车装备等六大主导产业规模庞大、门类齐全、配套完善,有着发展产业链集群的良好基础和强大优势。
3、新冠疫情带来医药产业加快发展机会。
受这次新冠疫情的影响,医药行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也得到迅速的发展和扩张。针对潍坊市,卫生用品产业、生物医药产业虽然在经济中所占份额不大,但是疫情大大增强了人们的健康防护意识、自我防范意识,同时,疫情仍在全球持续,因此,人们对口罩、消毒液以及一些提高免疫力的中成药品的需求会增多并持续。短期看,疫情极大地激发了上述产品的生产规模和效益;长远看,包括口罩、呼吸机、试剂盒、疫苗、药物等医疗药物、医疗器械、医药卫生材料等各种产业以及后续的康复医疗、卫生保健等产业,甚至健身器械、场馆以及健身服装等领域,都或将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发展。
三、应对全球疫情危机推动全市产业加快发展的思路
1、疫情防控的弦不能松,继续抓紧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各项重点工作。当前,全球疫情蔓延态势仍未停止,国际关系错综复杂,贸易保护主义日趋严重,经济发展面临较多不确定性因素。在国外输入性压力持续存在的背景下,要统筹做好内防复发和外防输入工作。不仅要进一步发挥社区防控的基础性防线作用,还要做好口岸、物流冷链、外国人入境等方面的监管和治理,同时还要建立完善疫情防控举措的常规化机制,推动核酸检测、出示绿码、测量体温、佩戴口罩等有效措施常态化。
2、大力推动数字经济,为产业发展注入“数字动力”。数字化的线上经济活力,既为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力支撑,也开拓了更加宽广的新经济空间。后疫情时代,一是要积极推动“互联网+”传统产业,促进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加大支持和投入,提升产业智能化、高端化、在线化、网络化水平。二是要积极参与5G时代的新基建,促进数字产业化加快发展,实现潍坊新经济模块的隆起。三是政府要为互联网新经济创造良好宽松的发展生态。通过创新金融、人才、监管等政策加大扶持力度,为经济增长注入“数字动力”,让数字经济早日成为推动产业转型的核心力量。
3、以强链补链为中心,打造高端产业链集群。目前,中国成为全球最安全的地方。潍坊市要借助这个有利条件和时机,立足实际,一是要全面抓好全市工业技改项目建设。支持企业加大设备投资、加快环保改造、建设数字化车间等,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和质量;二是围绕全市“十大”产业的补链、强链、延链,提高招引质量。全力引进一批百亿级具有前沿技术、引领未来产业发展的创新型、基地型、补链型、平台型、终端型重大项目和头部企业;三是依托“一对一”联系服务企业制度,按照“分类汇总、统筹解决、及时反馈”的要求,最大程度帮助企业化解发展障碍,持续精准服务企业。
4、落实、用好用足惠企政策,真正实现助企惠企。一是派专人包园区包企业,通过视频会议、电话连线、政府网站数字平台等各种媒体渠道,大力宣传,广而告之;二是强化政策供给。对前期出台的政策要加强集成协同,确保落实落地,真正发挥作用。对企业遇到的新问题,不等不靠,主动对接,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米”;三是推动财税、金融、出口信保等精准帮扶企业的政策措施尽快落地见效,支持地方、行业组织、贸促机构为企业提供必要的法律和信息服务,引导企业防范风险,帮助企业保市场、保订单、保份额。
课题项目: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专项课题,潍党校发[2020]1号
作者简介:孙冰(1970年1月),性别:女,汉族,山东省潍坊人,学历:本科,职称:副教授,研究方向:产业经济。
参考文献:
[1]王艳.新冠肺炎疫情对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管理评论,2020(10)
[2]曾世,刘迎娣.新冠肺炎疫情对产业发展的影响机理与治理对策[J].消费经济,20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