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威宏
广东省电子职业技术学校
摘要:体育教学中强调“以人为本”,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新课标的实施确定了学生教学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进行体育训练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理念。本文就体育课程对中职生的影响进行探讨。体育运动对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影响是可观的、积极的。中职体育教师在展开体育教学时,应该坚持以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树立良好榜样、展开阳光体育,以此来促进学生体育意识形成、良好品质养成、心理素质发展。
关键词:中职体育教学;素质教育;体育课程
21世纪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全国各类学校正在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契合21世纪人才培养要求。学校教育中展开体育课程,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要求,对于提高学生全面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新课标提出,体育教学中强调“以人为本”,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新课标的实施确定了学生教学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进行体育训练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理念。本文就体育课程对中职生的影响进行探讨。
一、中职体育教学对素质教育的现实意义
(一)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和有效发展,素质教育已经逐渐成为教学的主流趋势,而体育教育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越来越多的中职院校意识到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现实意义,只有拥有健康的身体才能具备健全的心理,才能切实开展一系列教学活动。由此可见,体育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中职院校的教学普及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迎合着新课程改革的实际需求。
(二)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1)提高学生思政水平
从一定意义上来讲,体育不仅仅是课程,也是一种文化的体现,以体育教学作为载体能够确实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具体而言,体育教学不同于普通的专业课程学习,很多运动项目均需要所有学生的共同参与,因此通过对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能够不断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及综合能力,通过参与到一系列竞技比赛过程中,学生能够更为彻底的了解体育运动的精髓所在,从而激发起兴趣爱好,培养自身的爱国之情。久而久之,学生通过团队项目明确竞争与合作之间的关系,同时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敢于拼搏、永不放弃。与此同时,体育教学的有序开展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明确了终身体育意识,实现学生从校园体育到社会体育的转变,提高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及生活方式,以最好的精神状态去迎接生活挑战。
(2)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
众所周知,体育教学中的跑、跳、投等等相关行为动作,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身体素养,而一定的团队协作帮助其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及沟通协作能力。不管是身体素质还是社会适应能力,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也是其职业素养组成的重要部分。在这样的背景下,积极开展体育实践训练是实现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关键所在。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应当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体育技能训练,例如,建筑专业的学生则积极开展一系列户外素质拓展等项目活动,护理专业学生则增加运动损伤处理作为主要内容,学前教育专业则注重体育游戏的有效运用。
(3)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根据相关的实践调查研究我们可以看出,体育项目活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从真正意义上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通过一系列实践体育锻炼,能够引导学生在复杂的环境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协调身心发展。
与此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特色,丰富教学内容,不断培养其运动感知能力、分析能力、想象力等等,从而在未来的工作和学习过程中自信勇敢,冷静乐观。
二、以生为本,促进学生体育意识的形成
体育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健康水平提高为教学目标,注重学生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的养成,要求将学生健康贯穿课程实施的全过程。 影响健康的因素很多,包括遗传、营养、环境、卫生,身心负担、生活习惯、体育运动等。其中,体育运动是最容易控制,且对学生健康影响最积极、最明显的。学校体育教育中一般通过体育运动的形式培养学生身体健康素质。体育运动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社会活动,在体育运动中可以体现激烈的竞争、友好的合作、身心的配合等,有利于学生体精神丰富、体能上升、智力发展。中职阶段,体育运动不仅影响着学生身体健康,还影响着学生心理健康。因此,体育课程展开的关键一步在于促进学生体育意识的形成,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运动过程中获得快乐、获得健康。目前,体育教学中很多体育教学项目安排过于严板,难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学生在体育运动过程中被动的进行体能训练,难以从运动中获取快乐,增加了他们的心理压力。素质教育提出,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运动项目设计时,应该基于学生的特征,设计较为丰富、有趣的运动项目,在运动展开时将更多的主动权留给学生,促进学生主动的进行体育锻炼,逐渐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
三、树立榜样,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养成
好的榜样是一种积极的力量。中职体育课程的一个重要目标在于教师引导学生释放压力,促进学生养成健康、上进的良好情绪。一是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以身作则,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中职阶段,教师是传授学生知识、陪伴学生成长的重要长辈,其行为习惯、思想精神对于学生具有显著影响。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该积极对学生展开正能量,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积极向上的体育精神。例如,某些体育课堂上捣蛋、懒散的学生,教师应该以一种开朗、乐观、包容的态度与其进行交流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将健康向上的体育精神传授给学生,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进体育训练中。二是教师在体育课程中引进一些体育名人的故事,让学生通过名人事例学生坚强不屈、隐忍拼搏的体育精神,促进学生完美人格养成。例如,教师引进飞人刘翔的故事,让学生从刘翔身上学会勇敢面对困难与挫折,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三是教师在教学中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以具备良好体育能力、思想品质的学生为榜样,去激发其他学生进行学习。例如,教师在展开长跑比赛时,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总有跑快与跑慢的。教师可以用跑的快的学生作为榜样,鼓励其他学生坚持锻炼。教师在体育课堂上树立榜样,学生可以从榜样身上学习到许多优秀品质,获取更多的精神激励。
三、阳光体育,促进学生心理素养的发展
随着体育教育不断发展,体育教学理念从以往的竞技体育逐渐向阳光体育、健康体育转变,体育教学更加关注在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阳光体育的展开,要求教师基于学生特征展开体育教学。一是教师在进行体育项目设计时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设计出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的体育项目,展开因材施教体育教学。二是教师在展开体育项目时应该将更多教学主动权留给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体育教学积极性。教师基于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展开阳光体育,可以促进学生心理素养的有效发展。
四、结语:
体育运动对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影响是可观的、积极的。中职体育教师在展开体育教学时,应该坚持以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树立良好榜样、展开阳光体育,以此来促进学生体育意识形成、良好品质养成、心理素质发展。
参考文献
[1]肖建忠. 《体育课程标准》对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影响[J]. 体育师友, 2004(3):61-63.
[2]刘运东. 聊城市中职体育课程中健康教育的实施现状[D]. 聊城大学,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