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的渗透

发表时间:2021/3/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1月31期   作者:巩向平
[导读] 发现美需要眼睛,体验美需要情感。初中美术教育,在过去很多年是滞后的。
        巩向平
        藤县太平镇第一初级中学
        摘要:发现美需要眼睛,体验美需要情感。初中美术教育,在过去很多年是滞后的。学生对于美术的概念或许都是混淆的,在这种环境下去帮助学生建立系统性的美学思想,情感教育的引导是最为直接有效的方式。情感的感染力是,是兴趣建立的温床。所以,初中美术教学的过程中,积极的引入情感教学,渗透给学生不仅仅是一个学科的兴趣,还有看待世界的独特角度。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情感教育;教育策略
        初中美术教育在初中时代是至关重要的一门课程。随着时代的发展,世界变得越来越多元化。教育如果一直停留在线性的发展思维里面,很容易和学生的生活脱节。积极地推进初中美术教育,采用情感渗透的方式帮助学生构建多元的视角,提高学生的美学思维,提升学生对于美的认知,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一、故事吸引法则
        每一幅画作的背后都一定有个精彩的故事,每一首旋律背后都一定有段真挚的情感,美学思维是一种需要熏陶出来的思维。如果没有前期的熏陶,学生很难对于陌生的画作产生共鸣,进而产生兴趣。情感吸引法则,就是教师在课前积极地备课,去挖掘每一幅作品背后的故事,运用自己的语言,帮助学生构建与美术作品之间的关系。教师一定不要仅仅只谈技法和中心思想。如果没有前提,所有的一切对于学生来说都是枯燥乏味的知识理论课。【1】
        比如,教师在讲说“色彩的感染力”的时候,除了紧扣主题介绍课本里面每一幅画作的色彩构成和风格之外,教师应该着重地拿出一道两幅的画作,在分析主题的背后给画作套上情感的外壳。比如梵高的《星月夜》这幅画,色彩运用的十分浓烈,所产生的艺术效果也非常地震撼。但是,这不仅仅是这幅画所能表达的东西。梵高作画时所处的环境,以及他个人的经历都应该和学生分享。在这种作者生平的故事介绍中,学生更能够了解作者的作画意图,近距离地和作者产生共鸣。在这种共鸣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体会到色彩的力量,学生对于色彩的认知不仅仅局限在知识理论阶段。这才是一幅画作带给观众最为重要的东西,这也是一堂生动的美术课所应该实现的情感教育渗透。初中美术在大部分学生的心目中都是自由的象征,学生对于美术课堂的期待是不一样,教师就应该借助这种独特的期待,积极地渗透情感,帮助学生构建美学思想。
        二、自我联想法则
        美术是一门艺术,所有的艺术都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美术也不例外,甚至还有一些美术作品都是基于幻想创作出来的。那么,学生在进一步学习美术课程的过程中,教师积极地推进自我联想法则是非常重要的。自我联想,相比于故事引导是一种框架更大的情感渗透方法。学生在这种方法的引导下,可能更会联系自己的情感经历,去构建出这幅画作属于自己的故事。


        比如,“寄情山水”这样的课程就非常适合自我联想法则。山水画的一大特点就是有留白,教师结合教材讲解山水画“平远”、“深远”、“高远”的技法时,一定不要忘了这节课程最为主要的目的就是情感的引导。结合《山居图》来说,它所采用的技法就是高远,但是“高远”如何脱离局限,走进学生的现实生活中?教师这个时候就要结合山水画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联想。教师可以询问学生“以什么样的视角去看山峰才会有高耸的感觉?”、“远是一种什么样的画面感?”、“身在山中看到的山是高远还是漫无边际?”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帮助学生构建联想画面。然后和目前的画作进行对比,研究与自己心目中联想的高远是否一样。这种自我联想的法则,在教学的过程能够更加切合实际的帮助学生构建自己与画作的情感连接。这样的方法,对于教师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课程推进方法。
        三、互动交流原则
        美术课堂相对于其他课堂来说是非常轻松的课程。一方面由于美术教育的滞后性所带来的神秘感导致的,另一方面是因为美术课程的散漫性,能够更好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美术的不一样,好像这是个新世界,每个人看法都可以被包容,没有绝对的对错,也就没有绝对的框架,学生所能交流的东西的才最为真切实感。【2】
        比如,在“弘扬真善美”中,教师的主要讲课目的是结合画作传递价值观。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教师在讲述的过程一定不要死板的依靠流程去讲解一些价值观,现实生活的价值观运用一定要结合场景去推进。结合画作去帮助学生构建聊天氛围,建立价值观的讨论会。对于人性、世界、人生,初中时代的学生在其他课程中所接受的都是比较局限性的思维,美术课程一定要紧紧结合自身散漫的特点,推进沟通,引发学生之间情感的共鸣。思想的碰撞也是艺术的一种体现形式,并且还有真实的画作去讨论,教师要积极的推进,甚至加入到讨论大会中。在这个过程中,初中美术教育不仅仅传递了价值观,还通过情感的互动,帮助学生扩展世界的界限,建立起一种更加人性化的世界观—所有的原则都要基于人性去建立。
        
        总之,在初中教育时代,初中美术课程对于学生来说是独特的。这种独特有神秘性也有自由性。基于这样的印象,教师要积极地结合情感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构建简单的系统化美学思想。情感教育的渗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缩短学生与美术的距离,促使学生对于美术产生兴趣。只有建立兴趣,才能够真正的帮助学生了解美术的多姿多彩,并且借由美术课堂丰富学生的世界。
        参考文献:
        [1]朱雄一.初中美术教学中如何渗透情感教育[J].情感读本,2017:7.
        [2]王培.浅谈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如何渗透情感教育[J].学周刊,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