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四年级习作教学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3/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31期   作者:况细花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的教学工作取得了一些进展。
        况细花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敖山镇中心小学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的教学工作取得了一些进展。与新课程标准相一致,基础教育已从传统的以成绩为重点转向了注重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教育目标也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尤其是,小学语文课程在发展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显得尤其重要。
        关键词:小学语文;四年级;写作教学
        在小学阶段,可以说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在一定程度上,学生作文水平是对学生是否掌握了各种语文技能和应用能力的一种体现,也是学生人文素质的体现。对于中段的学生来说,这一时期是从视觉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中年级小学生的写作技巧是浅薄的,这是提高作文写作技巧的关键时期。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写作就是要求学生写下他们想说的话。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出的是处理能力差,语言枯燥乏味,词汇单调,无法表达内心的想法,等等。这些现象在小学生的作文中普遍存在。
        一、“交际情境”写作教学策略
        (一)创设“交际情境”的基本概念
        写作是在特定情况下的书面交流行为。创设写作情境的目的是为学生写作创造一个真实的语言交际环境,使学生能够理解写作的要素,并结合他们的具体生活经历进行写作,这样的创作活动才能成为真正的写作。它与传统写作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结合了实际生活,体现了写作的本质。创设“交际情境”有五个要素:主题、角色、读者、目的和语言。主题是“写什么”,它指写作的方向和范围;角色是“我是谁”,并在写作过程中确定作者的身份以表达文字;读者就是“看的人”。写作时要强调读者意识;目标是“为什么要写作”,用什么语言表达写作的愿望,它推动所有写作活动的发展;语言是基于不同写作目的和对象的“要写的语言”,选择不同的风格和语言。这五个要素相互作用形成有意义的“交际情境”活动。
        小学中段语文书中的第七单元的写作内容是“我的自画像”。这个单元的写作主题创造了一种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形。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使用“创设语境的概念”来让学生写作,通过制作表格对“写作情境”的五个要素进行排序,并让他们发现语言的价值,从而成功了解写什么以及如何写。
        (二)“交际情境”写作教学策略
        1.情境创设策略
        情境创设策略是为学生创建一个真实的交流环境,以便他们在真实的写作环境中进行创作。这是基于“交际情境”进行写作的关键特征。情境建立策略旨在让学生进入特定的写作情境,并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和联想思维。
        在作文教学中采用情境构建策略时,需要解决两个问题。其中之一是创造生活情境。教师应注意作文的主题,应注意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并在新旧知识和经验之间架起适当的桥梁。第二个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学生有不同的家庭背景、个性、爱好、生活经历等。因此,教师应帮助学生积极发掘自己的特点和独特的经历,创造自己的交流环境,并根据自己的特点编写语言。例如,在书中“我学过”的作文例子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写下所学内容来开展“成长论文”活动;他们还可以参加“挑战自己”课程。之后再使用文字表格展示各个写作要素,以激发学生对表达和写作的兴趣。
        2.元素问题策略
        元素调查策略旨在帮助学生解释写作中的关键交流元素并完善其写作思路。在“交际情境”写作时,教师应首先鼓励学生探索五个要素:主题、角色、读者、目的和语言。这要求学生回答五个关键问题:1.我写作的主题是什么? 2.我的写作角色是什么? 3.谁将是本文的读者? 4.我想表达的观点和写作的目的是什么? 5.应该使用哪种语言和文章样式来表达?这五个交际元素既具体又抽象,这使学生有时难以理解其具体含义。因此,当教师指导学生理解交际情境的特定元素时,他们可以帮助学生以表格的形式呈现。

同时,教师应提供足够的教学材料,以补充学生经验缺乏的情况,使学生能有效写作。
        二、读写结合策略
        (一)讲解本单元的内容,了解本单元整体的教学目标
        四年级上册的第五章包含两个文章,《麻雀》和《爬天都峰》,以及习作例文“小木船”和“我家的杏熟了”,通讯平台“和习作主题“生活万花筒”。
        该单元的语言要素是“了解作者如何清晰地写东西”,任务要求是“写一件事,写得清楚”。其中有两件事:一是清楚地写出事情发展的顺序,二是清楚地写出事情发展过程的重要内容。阅读目标是学习写一件事。阅读文章时,学生需要了解作者写作的顺序;写作任务要求写一件事,并且清楚地写出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读写之间的联系是显而易见的,也就是说,学会清楚地写一件事是“读写结合”概念的直观表达。
        在准备课程之前,教师应阅读整个部分的教学内容,充分理解每个部分的情况和相互关系。设定目标时,应着眼于学生整体并分层进行。首先将“清楚地写一件事”作为本单元教学的总体目标,然后根据单元目标设定阅读目标、口头表达目标和书面表达目标,以确保单元各部分的教学围绕着目标而发展,从而实现总体目标。
        (二)理解教学意图,逐步开始学习过程
        本节重点是介绍“清楚地写一件事”,为此,我精心设计了深入阅读文章、创设交流平台、交流经验、展示作文示例和布置写作任务等环节,并将各个环节密切联系起来。在教学中,我们的目标是使写作技能的发展成为关键部分,并指导学生通过实践掌握写作技能。
        深入阅读《麻雀》和《爬天都峰》。两篇课文的练习都着重于理解和学习如何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清一件事。《麻雀》着重于作者如何清楚地写下他所听到的、看到的和想到的,并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爬天都峰》是为了帮助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方式,作者通过描写爬山之前、爬山中和爬到山顶等细节,清楚地记录了爬山过程,描述了我和老爷爷之间的对话,以及自我的感受和想法。
        “交流平台”是精读课文的一个示例,该课教学生以有序的方式总结和组织一件事,并清楚地写下重要部分。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提供静态照片和动态生活场景,供学生学习口语和写作。看图说话的目的是通过观察人物在做什么,谈论他们的动作、表情以及想象人物的语言来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从而使静态图片可以“生动”并清晰地呈现出来。观察家庭成员的工作旨在帮助学生专注于一系列动词,并在段落中清楚地写出过程。课堂上有两个作文示例,“我家的杏熟了”和“小木船”,在课后使用提示和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阅读,以提醒学生有必要写得井井有条,清楚地写出重要内容,而略写无关的内容。
        “生活万花筒”部分使学生可以选择一个印象深刻的主题,并按一定顺序清楚地写一件事,这是他们对在本章中学到的东西的详细应用。重点是与多彩生活的联系以及对“我手写我的心”的兴趣的促进;借助书中提供的电子表格,教师可以找出主题的原因、过程和结果,并帮助学生提出写作思路,以便学生能“有条不紊地讲话”。在完成修改任务时,会进行多项评估,例如自我评估和合作评估,并与阅读教学中学习的方法一起完成修改任务问题。无论是任务分配还是评估和修改训练,将本单元各个部分散落的任务点汇总在一起以了解整个单元的教学意图,这是非常重要的。
        总而言之,对于小学中段的教学作文而言,对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必须重视写作教学策略的研究。在阅读教学中,当遇到适合写作的词语或句子时,教师应提醒学生,将这些词句记录和摘抄下来,让学生专注于语文知识的学习和写作素材的积累。课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积累写作所需要的词汇和句子。同时,除了教学资源以外,生活资源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思想等,使学生感到亲切并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
        参考文献:
        [1]唐友发.浅谈小学中段作文的材料积累.中外教育研究,2010(8).
        [2]易海林.小学中年级习作有效教学初探.快乐阅读,2012(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