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秀莲
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第一小学 538021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普及,“互联网+”模式对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观念产生了冲击,在“互联网+”模式下所衍生的教学手段被逐步开发,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教学体验。因此,如何通过具体的措施将互联网与语文阅读课程融合成为了亟须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章对如何实现互联网与小学语文阅读的完美结合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小学语文;阅读;结合
引言
素质教育时期,“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改变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结合信息教学技术开展多元教学模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辅助互联网教学资源,充实课堂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与阅读水平的快速提升与进步。
一、互联网与小学语文阅读结合的重要性
(一)创新了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当前,教育正处在一个转型期。不管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要想重新焕发活力,就必须进行改革。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大众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对语文阅读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模式更注重具体内容的讲授,在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方面仍有不足。因此,不少学生家长为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会给学生报培训班。事实上,若能有效地创新语文阅读教学模式,这部分阅读思维的培养内容就完全可以放在课堂中,同时减轻基础教学给学生带来的负担,从而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二)形象化教学内容,激活学生思维能力
由于缺乏联想能力与共情思维,小学生在学习语文阅读的过程中必定会面临许多障碍和困难,难以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互联网+”模式能够有效地形象化教学内容,增加知识活力并立体地展示知识,与该时期学生的思维特点保持一致。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互联网语文阅读课堂形式不仅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了开放而独特的学习环境,而且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以培养,其本身具有深刻的推动意义。
二、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主体性体现不足
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性应当表现为学生的阅读感受重视,根据阅读理解程度差异,获得有针对性的个性辅导。教师只是作为教学的辅助者、倾听者,保护学生阅读积极性和想象力。而在现实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学节奏由教师把握,按照教学进度要求进行讲解,不仅忽略了学生的个性需求差异,也不注重学生的个性表达。学生的阅读层次浅显,只局限于解决生字词、了解文本故事,对文章的思想感情和背景知识了解不深,阅读质量有待提高。
(二)阅读教学内容单一
语文阅读教学过度依赖教材,阅读资源和阅读内容单一,阅读环境封闭,学生较少接触课外学习资源,阅读面窄,这既不利于学生阅读视野的扩展,也不利于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三)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
开展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是要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阅读习惯,从而促进学生开展广泛阅读,汲取知识,丰富精神世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阅读的目的在于丰富自己,而非取悦他人。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上,部分语文教师过多地追求写作技巧和遣词造句,而忽略了学生的阅读体验,显然是本末倒置。
究其根本,是源于师本位的教学观念,对学生的阅读体验无暇顾及。
三、互联网与小学语文阅读结合的策略
(一)利用大数据技术,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大数据时代下,教师可以针对教学进度与学生实际阅读水平,围绕阅读能力提升的教学重点构建大数据课堂教学模式,将现代信息技术与阅读结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与质量。例如,教师在讲解《四季》时,可以利用PPT为学生展示四季的景色,如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冬天的白雪,鼓励学生说出四季的其他景色。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师已经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其在阅读课文过程中,能够对文中四季的变化有更多的感悟,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其通过阅读文本,使阅读具备较强的针对性,进而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与思考能力。同时,相较于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大数据的引入让教师有更灵活的教学方式,而非传统依靠教师单一讲解的教学模式,促进阅读教学向多元化发展。
(二)应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兴趣
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小学语文教学不应当局限于对学生知识的灌输与把握。教师应当将新时代的探索与创新精神融入到教学活动的组织中去,利用“互联网+”模式将课堂教学与生活情景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语文教学中感受文学之美,体验生活中的文学色彩,从而实现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的教学目的。小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动画影片等数字化的教学形式在课前为学生播放与阅读课程相关的内容,吸引学生的阅读欲望并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在课前逐渐进入良好的阅读状态,提高课堂的目的性和效率。例如,在讲解《夏天里的成长》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设备和互联网技术,播放相关的课文朗读音频或者视频,让学生认真聆听“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等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体会深情、感动的朗读情绪。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利用信息设备播放关于夏天的背景音乐,然后和学生进行分句式或者分段式的阅读,如教师朗读“稻秧长,甘蔗长,地是一天一天地高起来”,学生朗读“水长,瀑布长,河也是一天一天地变宽变深”以此来引导学生的阅读情绪,营造良好的课堂阅读氛围。
(三)依托网络优势,拓展阅读资源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材内容是主要的阅读资源,而且由于受技术手段的限制以及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没有意识到要对阅读资源进行拓展,而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仅依靠教材开展阅读教学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发展需求,因此就需要思考如何才能对阅读教学资源进行拓展。拓展阅读教学资源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开展课外阅读,但课外阅读无法在课堂进行,而且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得不到教师的有效指导,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网络拓展教学内容,比如当针对《蝙蝠和雷达》开展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同时也可以为学生播放与《蝙蝠和雷达》有关的视频,然后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进一步了解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这样不仅可以提升教学效果,而且也实现了对教学资源的拓展。
结束语
阅读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有着开拓的作用,其重要性在当今社会体现的越来越明显,在极速进步的当今社会,要先认识到语文阅读的重要性,要想提高国民的阅读水平,应当从学生抓起。特别是小学的阅读培养,对学生有着良好的启蒙作用。教师要保证阅读教学能够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积极运用互联网手段对现存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
参考文献
[1]黄燕兰.“互联网+”教育教学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2.
[2]徐娟.巧用互联网助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读写算,2019(33):24.
[3]王亚梅.巧用“互联网+”助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语文天地,2019(33):60-62.
[4]白丽华,柳立言.“互联网+”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探究[J].教育观察,2019,8(33):94-96.
[5]田秋玲.互联网+环境下小学生阅读素养生成因素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9(40):231-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