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消化道出血患者护理中的效果研究

发表时间:2021/2/26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1期   作者: 孙婷
[导读]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中应用的效果。
        孙婷
        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441000
        
        
        摘要
        
        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纳入接受治疗的78例消化道出血患者,将患者分成A、B两组,每组39例,A组为护理措施,B组为一般护理+循证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得分(SAS)、出血次数、止血时间和并发症率。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后的SAS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但是B组的焦虑程度更低比A组(P <0.05);B组的止血时间、并发症率、出血次数上均短于A组(P <0.05)。结论 对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循证护理结合一般护理可以显着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减少出血 次数、止血时间、并发症率,对于临床应用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消化道出血;循证护理;护理效果
        
        
        
        
        
        
        
        
        
        
        
        
        

        消化道出血在临床上具有发病急、病情重的特点,对于轻微患者常采用药物治疗,若病情严重则可采取手术治疗,而在治疗期间给予必要的护理干预对临床疗效起到关键性作用,也是达到患者满意程度的重要举措。循证护理是近年来一种最新、最可靠、最为科学的护理措施,临床实践应用也较多[1]。因此本文将消化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应用常规护理及循证护理,对比其效果,为该类患者的护理方法提供参考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1月~2020年12月之间在我院收治的78例消化道出血患者,将患者分成A、B两组,每组39例。A组年龄中位数为(46.9±1.7)岁,发病原因中胃溃疡出血17例、肝硬化9例、急性胃黏膜损害13例;B组的年龄中位数为(45.7±2.1)岁;发病原因中胃溃疡出血18例,肝硬化8例,急性胃黏膜损害13例。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护理方法
        A组:一般护理,遵医嘱执行,观察病情变化,饮食指导等。
        B组:常规护理+循证护理,具体如下:
1.2.1成立循证护理小组
        护理小组是由护士长1名、护士10名、责任护士5名所组成。
1.2.2提出循证问题
        查阅文献以及总结临床经验可知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症状表现为贫血、昏厥、虚弱、血压低、四肢发冷等;严重性的出血患者可能会导致出现休克等具有生命威胁的现象出现。
1.2.3循证支持
        在消化道患者的发病原因中血管破裂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患者常表现为心悸、晕厥等症状,依据护理目的查阅相关文献并评价护理的结果有效性,根据疾病症状的表现为患者匹配合适的护理方式,并根据护理文献的相关证据进行构建对患者的护理方案[2],,下文的拟定的护理方案作为B组护理措施。
        ①病情观察。在患者住院的期间,护理工作人员需要及时的注意患者的消化道出血症状和其他可能的出现的并发症,做到及时的监测患者的出入量。假如患者出现头晕等现象,则首先需在保证患者的疾病稳定性,并做好相关记录,进而报告医生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②心理护理。黑便、急性呕血等消化道出血常见现象可能会对某些心理素质不佳的患者产生心理压力。因此护理人员首先需要教导患者注意饮食、休息,对疾病可能出现的现象及时的提前告知患者,为患者提供一定的心理安慰,并对患者对疾病和治疗的疑问及时做出回应,并在与疾病教育有关的健康教育中做好工作, 可消除患者的消极态度[3]。
        ③药物护理。如果患者出现血红蛋白降低为70g/L以及血压降低为90/60mmh的情况时,应及时给予输血;在静脉通道创建之后,立即提供药物,改善患者的症状。
        ④对症护理。部分出血量较多的患者,可事实静脉通道创建,保证患者的生理器官具有足够的血液灌注。针对便血患者,需及时的排泄,并为了保证患者的臀部清洁,需教导患者在大便后采用清温水来冲洗肛门部位[4]。
        ⑤出院指导。患者的症状基本患者之后,给予患者出院教育,教育内容是关于日常饮食禁忌、生活习惯等方面的指导,让患者能够具有在院期间的合理生活状态,并叮嘱患者避免食用对消化道出血具有促进性的食物;让患者遵照医生的建议及时服用药物,按时返院复查,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另外如未到复诊时间,但出现异常症状,此时也需立即回院,接受治疗,以改善症状,避免病情加重。
1.3观察指标
        ①焦虑情况:采用标准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分越高患者的焦虑状态越严重;②对两组患者止血时间、出血次数做好记录,并对出现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做好记录;
1.4统计学处理
        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并发症用率(%)表示,χ2检验;焦虑评分及止血时间、出血次数用(±s)表示,t检验。以α=0.05为检验标准。
2结果
2.1SAS评分比较
        两组SAS评分比较,护理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后评分均降低,B组降低更明显(P<0.05),见表1。
        


        3讨论
        消化道出血如治疗不及时会对患者造成更为严重的症状,因此,对于消化道出血患者来说除了药物和手术治疗以外,采取必要的护理措施至关重要[5]。循证护理模式主要是依据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措施前,搜集循证证据,并结合患者需求,制定出符合现状的、最佳的护理措施,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合理利用医疗资源,同时还能够满足的个体需求,提高护理满意度,使得患者对本院的体验感更佳,提高医院的竞争力[6]。
        该种模式主要是强调以实际问题出发,和一般护理模式比较来看,效果性更高,因而更易被临床工作者及患者广泛接受[7]。本次研究表明,接受了循证护理的患者在各项评分和治疗优异性上具有更佳的效果。由此可见,消化道出血患者在临床上值得应用循证护理模式。
        
        
        
        
        
        
        
        
        
        
        
        
        
        
        
        
        

        参考文献
[1]于斌.循证护理联合输血输液加温器在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医疗装备,2020,33(24):161-162.
[2]高飞.循证护理在消化道出血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农村卫生,2020,12(23):36-37.
[3]于丹.循证护理在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内科护理的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14):105.
[4]陈帝贤,侯玉玲,方化静.ICU危重症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循证护理的实施价值[J].中国医药科学,2020,10(09):139-141+185.
[5]郭培.循证护理与预见性护理在消化道出血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当代临床医刊,2020,33(01):55-56.
[6]李敏杰.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在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并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观察[J].疾病监测与控制,2020,14(06):478-481.
[7]马艳丽,李莉.急诊护理对肿瘤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20,27(11):1355-13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