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博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促进了我国建筑行业不断进步,各项工程建设数量日益增加的过程中也带来了更多挑战。在进行工民建结构设计工作时,要提升施工质量,开展优化设计工作,也要注重抗震能力的施工设计工作。如果不能保证工民建结构设计方案中的抗震措施得到优化设计,那么也可能造成极大程度的安全隐患,本文主要进行工民建结构设计中优化措施的探讨工作,这也为结构设计工作提供了很多参考依据。
关键词:工民建筑结构设计;抗震设计;有效措施
1工民建结构设计原则
首先要保证建筑的经济性,一个建筑施工项目是否可行的基础条件在进行结构设计时要考虑经济性。如果不能很好的控制这方面的要求,那么在后续的设计中一定会存在某些部分背离了原始的设计初衷,或者在实际施工方案中出现偷工减料或效果不佳的情况。所以进行工民建结构设计时,要在满足其使用性能的要求前提下保证其经济合理性,控制整体建设成本企业和建设企业提供一定的经济增益空间,保证后续施工作业能够顺利完成。安全性原则:建筑结构作为内部长期有人机械进行作业行为的结构物,其安全性是决定该建筑项目是否有建设必要和应用价值的基础,在安全性原则下,设计人员要正确审视成熟技术与新技术之间权衡某些新技术,在提高个别建筑结构性能、环境保护、经济与造价控制、施工工序控制方面具有较好的表现,但是由于新技术的应用场景还未经进一步的检验,所以其技术稳定性仍然存在一定的位置空间,在这样的情况下,势必需要利用一些成熟的技术对其进行补充,确保建筑物的基础安全不会受到影响。但也不能一味的拒绝新技术的加入,新技术的加持确实能够使建筑结构在稳定性、合理性、坚固性上具有更强的表现,可以有效降低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出现的几率,只是在具体应用和选择的过程中,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应用需求来进行选择。这就要求建筑设计师能够对不同技术尤其是新技术的特点有全面的了解,能够正确合理的调节各项建筑技术资源,使其能够达成优势互补,确保结构的稳定安全。适用性原则:在物质基础普遍提升的当前,人们对于建筑物的具体要求越来越多,对于其基础要求越来越高,除了建筑物应保持其基本的使用功能之外,在外观环保生态上也应该符合当前社会的普遍需求,只有能够与大众需求保持一致,才能够确保其设计的效果。
2提高工民建结构设计质量的有效策略
2.1对工民建结构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水平逐步提升,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发生了很大程度的变化,人们对于建筑物的结构设计需求也逐渐提升。我国工民建工程的设计类型越来越多,建筑结构和结构设计类型也有了很大程度的变化。这为工民建工程事业提供了发展机遇,但也带来了很大的发展挑战。结构设计工作受到施工环境的很大影响,因此,在进行结构设计规划工作时,也要不断进行抗震优化设计工作。在开展设计工作时,所采用的建筑结构都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这类建筑结构有很大程度的应用优势,比如结构强度较大,抗压能力较好,稳定性较强。在开展结构设计工作时,要根据工民建工程的建设要求以及施工环境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工作。在开展抗震优化设计工作时,要不断提升设计结构的稳定性,为支护结构提供建设基础。也要注意,在进行高层建筑物的结构设计工作时,要认识到建筑物变形的严重影响。在地震灾害频发的施工地点,建筑物的结构形式会随着地质灾害而发生改变,也容易造成水平位移问题。这也需要工作人员针对建筑物的位移问题,进行抗震优化设计工作。对工民建施工结构开展优化设计工作,能够有效提升整体建筑的稳定性。
2.2强化设计人员在建筑结构安全性方面的安全意识
在工民建结构设计过程中,设计工作人员是占据主导地位的,发挥着引领作用。所以,要提高工民建结构设计的安全性,必须强化相关设计工作人员对建筑结构设计的重视意识。
对于设计人员而言,必须不断加强自我意识,认识到工民建结构设计的安全意义所在,并且在工作过程中进行及时的总结归纳,适当地提出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以便促进工民建结构设计的发展。
2.3确保民用建筑结构设计中计算的准确性
在民用建筑工程结构进行设计时,有关设计人员要保证计算准确性,同时要科学分析更累计算问题。其主要涵盖以下几方面内容:(1)选取最佳软件。从当前发展状况分析来看,在民用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时,其应用软件不同,导致计算模型的结果也会不同。因此想要保证计算结果的精准性,有关设计者要参考建筑结构类型状况,选取最佳软件,降低偏差。同时应用不同类别的计算软件,对最终计算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保障其计算结果更为准确。(2)针对建筑结构振型数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依照当前最新设计规范,了解和掌握振型参与系统的定义,对具体参数进行确定。但由于以往设计规范中未能对振型参与的实际参数设定概念,所以造成设计规范参数限值不能满足有关规定。因此,建筑结构进行设计时,要合理判断计算最终结果,一旦不符合有关规定,需要对有关振型数据及取值情况进行完善。
2.4整体设计方案的优化
在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方法的实施过程中,对方案进行科学地设计是前提,重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对于具体方法的设计需要对各项因素进行统筹分析,之后做好全方面地定位,从房屋建筑整体的角度出发,对各项资源,各项技术进行统筹规划,以此来保证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方法符合相关要求。其次,在原材料质量的控制上要严抓严打。在这个过程中要保证所有部件的质量,并保证所有零部件功能的充分发挥,促进零部件在不同的结构中发挥不同的作用,促进建筑材料功能的高效发挥。再次,对于建筑结构设计的外部影响因素进行充分地考虑,尽可能地控制人力物力等方面的不良影响,控制建筑结构设计优化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最后,对内部结构进行简化。房屋建筑内部结构是非常繁琐的,而承载能力的不断提升,很容易导致计算误差的出现,造成工程成本的增加,加大工程项目的施工成本。所以对内部因素进行控制,对内部结构设计方案进行精简,是设计优化方法之一。
2.5完善相关法规,增强执法监督
建筑行业所涉及到的合作企业较多,所以相关部门一定要完善相关法规,增强执法监督,确保建筑行业按照标准进行施工。相关部门建立健全法律法规,能够为建筑企业提供可靠的法律保证使其能够依法进行建设。在建设中,工作人员出现了违规建设的情况,可以依法对他们进行惩罚。法律法规的建设,还可以有效督促工作人员按照规定进行施工,不能在工作中出现违规操作的情况。增强执法监督能够加强对建筑行业的监督,确保他们的施工是符合国家建设标准的,这样能够有效保证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增强执法监督,能够保证建筑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建筑物的抗震性达到国家要求,这样在发生地震时才能够有效抗击地震,减少损失。
结语
工民建工程的建筑质量直接关系到我国居民的人身安全。建筑设计人员应当不断进行施工方案的优化设计工作,认识到抗震设计的重要性,逐步完善全面的建设体系,采用更为合理的施工方案,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和施工工艺。在开展施工环境控制工作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施工措施的调整工作,提升优化措施的应用水平。
参考文献
[1]张百振,范志昂.浅谈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关键性问题[J].绿色环保建材,2018(11):67+70.
[2]陈朝东.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混合结构设计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29):100-10.
[3]王浩.如何强化工民建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31):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