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雷
身份证号:61012619890706****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建设业也进入了以高质量、高效率为目标的新时代。BIM技术作为创新发展的新技术,正在改变和颠覆建筑业。市政工程造价管理作为建筑业经济管理研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需要依赖BIM技术获得更高的提升和更快的发展。BIM技术还将极大地提升市政工程项目的精益化管理程度,同时减少浪费、节约成本,促进效益的整体提升。本文结合市政工程造价管理的现状,分析了将BIM技术在市政工程造价管理应用中的优势和挑战,希望能为市政工程应用BIM技术进行造价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市政工程;BIM技术;造价管理
引言
造价管控关乎资源的利用效率,此项管理工作的充分实施,可以有效降低“三超”现象的发生概率。但现实市政项目运转期间,极易使各模块数据相对独立存在,难以为跟踪式管理提供支持。如针对各阶段的管理仅关注当下的成本情况,未能联系临近阶段;数据变动不及时或通知不到位等。运用BIM基本应对上述问题,消除断层现象。
1BIM技术
1.1概念
BIM是借助组合多种参数模型,梳理工程数据,由此保证建设效率与项目造价。利用网络技术,将数据直接传送给对应的位置,达到内部共享的目的,以便工程运行期间,高效处理阻碍推行进程的因素。工程开展期间,管理者利用BIM获取工程信息,以细化管控行为。
1.2应用优势
一方面,借助BIM可以实现对项目的动态监管。市政项目在造价上的管控不同于常规建筑工程,其的预算管控无法完全适应相关市场情况。利用BIM建模,可弥补此类缺陷,实现跟踪式的造价管控,比如,利用5D模型,综合运用在选材、建设技术评估等环节中,以此把控工程量。此外,设计工程师在实施限额设计时,可借此掌握结构的细节部分,合理调整结构规划,从源头处变动建设支出,以免出现应用性价比低的材料,导致超出预算。借助数据分析处理,将此及时传给有关人员,保证内部通信无阻,消除沟通成本,避免设计与实物出现偏差,使得项目可在约定时间内完成。
2市政工程造价管理的现状
2.1信息缺乏相关性
在市政工程中,成本遍及整个项目,包括估算、概算、预算。但是,从整个行业的发展角度来看,每个阶段的数据只能满足当前时期造价管控的需求,无法满足整个项目建设流程造价需求,成本数据无法重复使用。整个信息缺乏相关性。
2.2缺少信息共享平台
市政工程项目往往是由多方参与的,而且大多建设环节是相互分开的,因此各参与方往往很难进行高效沟通。尤其是一些阶段性开展的项目,后进入项目的参与单位往往会对上个阶段的施工信息掌握得不够完善,因此在施工时可能会出现偏差。同时,由于工程建设是动态的,在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不可避免的变更,如何将变更信息有效的传达给参与各方,这也是一个挑战。
2.3各阶段造价信息难以协调
市政工程建设往往是分阶段进行的,由于各个施工单位的衔接问题,市政工程造价往往会存在偏差。同时,各参与单位的负责人仅管理份内之事,其不具备其他阶段所需的理论知识,便会导致各阶段负责人在针对有关信息加以沟通时面临重重阻碍,妨碍信息的传输,也就难以让信息有效协调。
3BIM技术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3.1工程决策阶段的应用
在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决策阶段是重要的环节,通过BIM技术可以快速检索决策需要参考的数据,可以从BIM模型获得项目的各种项目参数和工程量。将项目参数和工程量结合,查询指标数据库或概算数据库,可以快速计算出准确的概算价,从而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进而把工作效率显著的提升上来。通过BIM模型进行不同的设计方案论证,对不同的投资方案进行对比分析,从中选出最合适的方案,保证项目花费的成本处于最低水平,造价工程师进而针对不同的设计方案测算出各个设计方案的概算指标。
3.2设计环节
市政项目的设计环节会直接影响造价的管控成果,将其定位在工程的核心部分是有必要的。而常规的市政项目成本把控期间,核算总工程量和定价的合理性及准度难以呈现出理想的效果,造成项目成本过多,浪费大量的城市建设资金。为实现设计的全面性、数字化,将BIM当成信息交流渠道,使用现代化的立体处理技术,把各项设计指标录入计算机程序中,通过显示屏,直接看到由平面数据而来的立体模型。并通过联网数据分析,结合当下以及预计的市价变化趋势,在查看结构设计合理性的同时,还兼顾可能花费的成本,实现综合性的管控。结合上一阶段的工程估算,以此作为设计的限定额度,借助对设计图纸的全面调整,将项目造价控制限定额度以下,并利用该项技术自动化的特点,直接得出预计工程量,将此项数据进一步划分成不同的模块,分别安排在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
3.3在工程施工阶段的应用
施工单位利用BIM技术可以有效实现自身在工程项目造价管理中的多维控制,可以根据多套标准和评价体系对工程造价的数据进行拆分、组合、合理利用。利用BIM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设计变更,规范并加强现场签证的管理,采取事前控制的手段能有效地降低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保证建设单位的资金得以高效的利用,发挥最大的投资效益。利用BIM的施工管理软件将模型与工程图纸等详细的工程信息资料集成,形成一个包含成本、进度、材料、设备等多维信息的模型,再结合相应的定额或消耗量分析系统可以确定不同部位、不同流水段、不同进度节点的材料计划。施工单位可以让材料采购计划、进场计划、消耗控制的流程更加优化,使得项目施工成本得到有效的控制。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工程量的计算要借助BIM模型来进行。建筑信息模型集成了建设项目所有的几何、成本、管理等信息,在应用方面为建设项目各方提供了施工计划用于造价控制的所有数据。
3.4项目结算
全部施工项目完成后,需要对比实物与和设计模型,而后进行整个项目的结算,此话环节基本可以当成最后的造价管控要点。以市政项目整体为切入点,检测工程的建设质量,核对竣工时间以及其他指标是否与项目合同及招标资料所示一致。借助BIM进行资料保存能避免资料丢失,以免验收工作无据可依。在收尾阶段中,验收人员应当重点检查设计方案、完工图纸、建设期间变更材料等,综合梳理汇总,分类核查,保证作业量与各环节成本花费无误。市政项目的结算期间,需要考虑财务税收、款项核算等,再加上该类项目的建设属性特殊,因此要求造价管理者拥有极高的专业水准,并能应用BIM打造数据库,自动形成结算文件,对项目前期实施成本分析对比,统计所有造价数据以及竣工款金额,以对在此之前的项目资料加以补充,通过事先建立的内部交流渠道上实施公示,使得项目全过程均在涉及方的监督之下,以完成此环节的管理工作。
结语
BIM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可以发挥至关紧要的作用,与传统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模式相比优势比较明显,可以随时应对施工计划的变更,对工程造价的成本控制起到了至关紧要的作用,因此进一步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推广应用BIM技术是非常必要的,对于我国建筑事业的发展可以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孙盼.BIM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及效益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034):24-26..
[2]汤德俊.基于BIM技术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7(14):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