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工程施工房屋建筑管理及创新建议

发表时间:2021/2/25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32期   作者:宋世伟
[导读] 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重视一线工作的管理,建筑行业也不例外。

        宋世伟
        中国电建地产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市海淀区 100142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重视一线工作的管理,建筑行业也不例外。当前,建筑行业中建筑施工管理体系不健全问题使得企业施工一线管理混乱。与此同时,各环节管理职责不明、一线施工人员综合能力欠缺等问题,也都制约着建筑企业施工管理工作的改进和优化。鉴于此,本文以问题为导向,探讨了当下优化建筑工程施工房屋建筑管理的具体举措。
关键字:建筑工程;施工房屋;建筑管理;创新;建议

        一、建筑工程施工房屋建筑管理现状
        (一)建筑施工管理体系不健全
        当前,建筑行业内的施工管理水平较从前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国家也出台了相关政策文件规范管理办法,但由于现实条件及环境因素的影响,建筑施工管理方面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数量日益增多,政府及有关部门无法对这些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工作进行全面深入的监管;第二、行业内的承建主体鱼龙混杂,部分资质欠佳,从而导致其对建筑施工管理认识不到位,甚至有许多错误的认识,无法对施工项目进行科学、系统的监管;第三、建筑行业内尚未形成健全的建筑施工管理体系,管理资源无法得到有效配置,从而使实际管理工作受到限制,产生局限性。
        (二)质量管理工作存在问题
        在行业竞争中,有些企业将管理的重心放到了如何实现利益最大化上,而建筑工程质量的管控则被忽略。一些管理人员为了最大限度降低施工成本,盲目选用廉价材料,甚至是质量不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为整个工程项目埋下巨大的安全隐患。一旦问题暴露,势必会花费大量的资金及人力进行整改,最终得不偿失。另外,施工过程中质量监管不到位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一方面,工程设计图及技术规范的落实缺乏充分的现场调研,未将各环节进行认真比对和核实,实际施工过程可能存在变数,从而贻误工期。另一方面,缺乏对实际施工中各环节实施质量的监管。常常是完工后才发现问题,整改难度大,且易造成资源的浪费。
        (三)房屋建筑施工管理权责关系不明确
        现阶段建筑行业中施工管理环境呈现混乱的局面,归根结底还是权责不明导致的。许多建筑企业未认识到施工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和多层面、多阶段等特点,只是机械地套用管理模式,将一种管理方法贯穿整个施工过程的始终,缺乏灵活性和针对性。“一锅端”的管理理念和规章制度的缺乏,造成了权责不清晰、多项工作落实不到位的局面,人浮于事的现象时有发生,给工程整体的运作带来了负面影响。
        (四)一线施工人员综合素养较低
        由于工期的紧迫,建筑企业在选择工程建设队伍时往往较为随意,未对施工人员的专业能力以及自身素质进行严格的审查,因此,施工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出现问题的概率也大大增加。加之,施工人员对施工管理的质量认识不足,从而未能严格要求自己,存在不规范操作行为,使建筑工程的质量及安全性大打折扣。
        二、建筑工程施工房屋建筑管理创新建议
        (一)构建全面的建筑施工管理体系
        要想在建筑施工管理工作中取得创新和突破,建立起完善的建筑施工管理体系十分重要。首先,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带头整顿行业中的乱象,树立明确的行业标准和规范,通过大量的调研走访,了解管理的实际情况,找出问题的根源所在。

其次,以问题为导向,优化现有的建筑施工管理组织结构、制度结构,清除不符合时代发展的部分,创新建筑施工管理模式。建立管理责任制,强化成本与质量管理。再次,借助互联网大数据平台,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对大量施工项目的监管;同时形成多部门联动机制,织密房屋建筑施工监管网络,全方位全流程监督建筑企业建设中的施工管理实施情况。最后,定期开展巡查,确保各建筑项目的验收符合国家标准。同时出台针对一线施工人员的管理办法,优化人员配置,保障工程质量。例如,近期某市某建筑企业针对其建筑施工管理工作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次大刀阔斧的改革。首先通过实地走访以及组织相关负责人开会研讨,梳理出了制约施工管理工作创新的根本性问题;参照以往的管理经验,对整体的管理模式做了统筹规划,制定出优先级顺序,明确各环节施工管理的大方向以及具体流程,使各层级工作人员有了可参照的制度规范,从而企业施工管理活动得以更顺利地展开,为优化管理环境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也提升了该企业建筑施工管理的能力以及效率。
        (二)明确房屋建筑施工管理权责关系
        传统的房屋建筑管理通常采用“一对多”“点对面”的模式,权责关系混乱且效率不高,使建筑企业的施工管理具有局限性的特征,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却没有取得实际效果。鉴于此,建筑企业应梳理出施工过程的几个关键环节,任命专门负责人实施监管,层层细化分工,落实主体责任,确保施工管理工作渗透到每一个环节中,保障施工质量。同时,企业应出台相关制度规范,明确各层级人员的权利与责任,避免出现遇事“踢皮球”、形式主义等现象,确保各项管理措施落到实处,最大限度发挥其作用。例如,天津市某大型建筑企业就采取了这样的模式,对其一线建筑施工情况实行科学有效的管理。首先,其细分了现场施工各个环节的工作任务,并组建了专业的管理团队对其进行监管,明确负责人工作内容及职责,专人专项,使得该企业一线施工管理工作得以高效、且有质量地运行,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管理状况整体向好,逐渐迈入了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权责明确的施工管理为企业创造了价值,增加了企业的同业竞争力
        (三)通过培训提升一线施工人员的综合能力
        建筑施工管理实施程度的深浅、质量集合,很大一部分是由一线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决定的。其思想观念的高度决定了其是否能有效配合施工管理,而其工作能力则是施工管理各项制度措施落实到位的保障。因此,建筑企业要注重对一线施工人员的培训。首先,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通过抖音、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向其推送施工管理相关资讯,提升施工人员的思想意识,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工作观念和服务意识,形成爱岗敬业的优良品质,从而更好完成本职工作。其次,通过定期开展培训讲座或现场示范活动,提升一线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准及操作规范度,进一步促进建筑工程质量的提升。建筑企业可邀请相关专家或优秀员工代表,就实际施工中的技术重难点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尽可能让一线施工人员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提升综合能力。最后,建立起符合一线施工人员的考核机制和与之匹配的奖惩机制,敦促其认真学习技术、提高思想认识,重视建筑施工中的质量安全问题,从而逐渐形成自我管理以及自我约束,确保施工管理措施的落地见效,以及建筑工程整体质量。
        三、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建筑行业中存在建筑施工管理体系不完善、施工管理职责关系模糊以及一线施工人员思想意识不高以及综合能力不强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各建筑企业的施工管理水平的进步。因此,企业要在建立体系、健全制度、明确权责三个方面下功夫,力争以符合企业发展实际的管理体系和权责明确的制度,助力建筑施工管理工作行稳致远。

参考文献:
        [1]李安山. 建筑工程施工房屋建筑管理及创新建议[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0, v.19(06):255-256.
        [2]曹文玉. 浅谈建筑工程施工房屋建筑管理及创新[J]. 中国房地产业, 2020, 000(011):133.
        [3]吴平. 简析建筑工程施工房屋建筑管理及创新[J]. 建筑与装饰, 2020, 000(005):P.68-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