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驱动形式下开放式小学科学课堂的构建途径分析

发表时间:2021/2/2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31期   作者:黄建刚
[导读] 在问题驱动形式下的开放式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不但能够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有效激发,同时也能够实现对学生积极性的有效激发
        黄建刚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华舍小学      312000
        摘要:在问题驱动形式下的开放式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不但能够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有效激发,同时也能够实现对学生积极性的有效激发,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使得师生之间的互动更加充分,最终实现对学生科学核心素养,以及学习思维能力的有效提升目标。基于此,本文针对问题驱动形式下开放式小学科学课堂的可行性及原则问题,对构建措施进行简要探析,希望可以为推动学生学科素养发展提供一定助力。
关键词:问题驱动形式;开放式教学;小学科学教学;构建措施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在对小学阶段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科学教学活动的占比也越来越大。基于此,在对学生进行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科学教师需要对自身的教学观念进行转变,要依据全新的教学理念,能够对开放式教学方式进行充分利用,要在问题驱动形式下构建开放式小学科学课堂,以此使得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一、使用问题驱动形式建立开放式小学科学课堂的可行性
        所谓的开放式教学,在《教育大辞典》中的理解主要是指在知识教学载体上,将人的发展作为关键教学目标,通过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活跃的教学氛围,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激发,以此促使学生能够积极、踊跃地进行知识探索,使得学生能够在此过程中得到综合素质及能力的提升。
        基于此,在小学科学教学活动中构建开放式课堂,不仅是一种顺应时代教育需求的方式和模式,同时也是推动小学科学教学活动更好发展的必然途径。而在构建开放式小学科学课堂的过程中,科学教师应该以问题驱动为基础,这样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到实际教学中,利于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1]。
二、在问题驱动形式下建立开放式小学科学课堂的原则
        在问题驱动形式下建立开放式小学科学课堂时,科学教师应该明白课堂的开放程度主要是由问题决定的,所以应该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其一,所设计的问题应该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及能力,不能过难,也不能太容易;
        其二,所设计的问题应该有层次递进感,要对学生进行一步步引导;
        其三,针对学生在开放式科学课堂上的反馈,科学教师应该给予重视,并能够对所反馈回来的信息进行有效处理。
三、在问题驱动形式下建立开放式小学科学课堂的方式
(一)创建开放式探究的教学情境
        要想在问题驱动形式下建立开放式小学科学课堂,科学教师首先需要为学生创建一个具有开放性的教学情境,以此促使学生能够在其中不断对知识进行重新组装,使其逐渐内化为自己知识储备中的一部分,为提升学生科学能力提供保障。


        例如,在对学生进行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电》这一单元教学时,当讲解到《生活中的静电现象》这一节内容时,在提出“你们都知道哪些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呢?”这一问题后,科学教师就可以将课堂还给学生,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式的氛围,自行对生活中的静电现象进行探索。在这个过程中,在学生们的激烈探讨下,学生会知道很多生活中常见现象,并会通过简单的方式进行尝试[2]。
        通过这种问题的驱动下,学生们会全身心的投入到问题探究中,并能够促使更多学生融入到其中,实现对小学科学课堂的开放式建立。
(二)制定问题驱动形式的教学计划
        在问题驱动形式下建立开放式小学科学课堂,需要科学教师能够制定问题驱动形式的教学计划,也就是要对问题进行精心设计。而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需要科学教师能够注意几点问题:首先,一定要依据学生现有能力及认知情况进行设计;其次,要对学生的潜在状态和发展可能进行不断探究,据此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科学探究;最后,在进行问题设计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学生思维广度的拓展,进而使得学生的科学思维更加活跃,为后续学习打下夯实基础。
        例如,在制定问题驱动形式教学计划时,科学教师应规避“小问题”的累积,在此基础上进行“大问题”的设计,以此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得学生在大问题中不断突破自我[3]。
        又如,在制定问题驱动形式教学计划时,科学教师应注重问题难度的设计,要由浅入深,以此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本质的认识。
(三)利用探究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想在问题驱动形式下建立开放式小学科学课堂,除了上述两点方式以外,还需要科学教师能够对探究实验教学活动进行充分利用,以此激发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进而使得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得到真正提升。
        例如,在对学生进行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热》这一单元教学时,当讲解到《热起来了》这一节内容时,科学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以此激发学生对身边热源的关注,使得学生真正的掌握获得热能的基本途径,以及影响热产生的各类因素。比如,在探究实验的过程中,教师通过掌控空调的温度,并询问学生感受如何,要通过什么形式获取热量,以此加强学生对本节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这种带领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的方式,不但能够激发学生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使得学生了解到科学知识的学习应该尊重事实,要秉承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4]。
结束语:
        在对小学阶段学生进行科学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以问题驱动为基础所构建的开放式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活动,并不是让学生的天马行空思维再度放飞,而是要在问题体系的支撑下,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思维方向前进,促使学生在此基础上不断掀开科学的神秘面纱,最终能够爱上科学,掌握科学知识的本质,为培养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孟永波. 拓展创新,应用研究——小学科学课堂开放拓展性教学的有效应用分析[J]. 中华少年,2020,(11):83+85.
[2]寇宗燕. 小学科学课堂开放拓展性教学的有效应用探讨[J]. 新课程(上),2019,(09):140-141.
[3]万志永. 基于微课的小学科学翻转课堂案例研究——以小学科学《充气玩具里的科学》为例[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8,(24):52-53.
[4]李鸿见. 让科学探究真正发生——问题驱动下的小学科学教学策略探微[J]. 小学生(中旬刊),2017,(11):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