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嘉明
(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坑口小学,广东广州,510000)
摘要:近年来,教育领域对深度学习的研究日趋关注。与机械、被动和孤立的浅层学习不同,深度学习更注重于学习者的内在动机,提倡积极主动地去建构新知。深度学习的培养能够对小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它还能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批判性的思想,主动的知识建构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通过一些教学案例就深度学习提出了几点课堂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策略
深度学习是一种课堂变革的理念和课堂教学的设计思路。马云鹏教授认为,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是基于数学学科核心内容,组织学生在深度探究中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是一种基于理解的学习,是学生以高阶思维的发展和实际问题的解决为目标,以整合的知识为内容,积极主动地、批判性地学习新知识和思想,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且能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的一种学习。[1]深度学习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而深度学习过程着眼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整体理解,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和方法迁移,并有助于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核心素养。因此,要让深度学习走进小学数学课堂,而核心素养所召唤的“深度学习”就是要扎实落实到每一节课。
一、在情境中学习
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一些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难理解,所以教师必须创设与所学数学知识相适应的教学情境,使难以理解的数学知识变得浅显易懂,有利于学生掌握和理解。此外,创设真实有效的情境,还可以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情境是核心素养得以实现的现实基础和重要途径,但如果情境缺乏真实性,就只剩下脱离实际的知识,自然也不能挖掘情境背后的情感与价值观。
例如,教学《循环小数》时,老师们都知道这节课不仅教学内容繁多,而且教学难度也比较大,要想学生能够深入体会什么是循环小数,是有一定的困难。特级教师黄爱华老师就在课的起始导入一个故事情境:“上课前,老师先给同学们讲个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这个故事你还可以接着讲下去吗?能讲完吗?”此时,教师适时总结几个关键词“不断”、“重复”、“无限”、“依次”,让学生体验了依次不断重复、无限和循环的数学思想,而这些思想正正是本节课的难点,但黄老师通过这样一个故事情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突破了教学难点,有效地增进了课堂的教学效果,也有助于促进学生对循环小数的深层理解。
二、在问题中学习
“好的课堂”不是“没有问题的课堂”,而是学生、教师共同面对“问题”,一并解决问题的课堂。学生是不同的个体,且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自身素养不同,多数学生能够接受比较多的别人的思想和方法,但同时也容易受到别人的干扰,被牵引着走,思维不够深入,在学习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深入学习的持续时间较短甚至没有。所以,要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倡导深度学习必须先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入手,鼓励学生开展基于问题的自主学习。“学贵在疑”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也应当进行适当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与学习相关的问题,带着问题走进课堂,鼓励学生对教材提出质疑,对统一答案说“不”,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从而助力学生深度学习的实现。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让学生围绕几大问题展开自主探究。
整堂课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开展教学:(1)怎样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计算面积?(生示范:可以用割补、平移的方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2)在转化的过程中,什么变了,什么没变?(生:形状变了,但面积没变。)(3)转化后的长方形的长、宽和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关系?(生:长方形的长是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是平行四边形的高。)(4)给出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底、高,你能用几种方法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什么?(生:两种,因为平行四边形有两组底、高。)在教学中,教师不断抛出问题,让学生在解疑的过程中深刻理解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怎么推导的,在推导的过程中,又能内化转化前后两图形间的内在联系。
三、在体验中学习
“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的第一条建议。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在探究活动中形成的,所以在课堂里要注重探究活动体验。自主探究学习,能够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促使他们面对数学问题学会独立思考,通过自己的思考,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例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应给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索。师:这张纸上有角吗?(出示圆形纸片。)请动手折一个角。学生展示,指指并说说,这个角的顶点在哪,两条边呢?师:请同学们摸一摸折出来角的顶点和边,有什么感觉?生示范:角的“顶点”会刺手心,顶点是尖尖的。生:摸角的两条边,是光滑的,直直的。该环节让学生动手操作,自己折角,通过自主实践感知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对知识理解更透彻。通过活动,不仅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探索兴趣,还让学生亲身经历,从而获得丰富直接的经验,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最终实现新知的内化。
四、在合作中学习
新课改倡导小组合作模式,强调在课堂教学当中把学生的自主沟通和合作讨论作为主要形式,让学生能够在学习活动当中交流和分享彼此的观点和看法,并在讨论中得到思维的提升。一方面,合作学习能让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堂,培养学习的自主意识和合作意识,在教学模式上,不再是灌输式地接受知识。另一方面,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有效规避传统教学的弊端,合作学习能满足教师的教学需求和学生的学习需要,在教学活动中促进了学生主动思考、合作探究,对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与探究能力起到有效作用。
例如,在学习完《长方体的体积》后,为了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透彻,可以创设这样的小组合作:利用一张长20厘米,宽16厘米的长方形纸,请探究怎样可以做出一个容积最大的无盖长方体。首先,教师根据班级情况进行分组,接着以问题为导向进行活动要求说明,之后小组在明确分工后相互研究、探讨、分析,最后教师为学生提供平台,让每一组学生发表探究经过,并且在此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补充相关的知识内容,以此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学生合作交流中,发挥每个人的优势,把大家想到的东西融合在一起,以在带给学生思维碰撞的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学习灵感的迸发,让深度学习走进课堂,使其感受到小组合作的优势,进而能够更主动地参与到小组学习当中,使之成为一种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的学习方式不能胜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需求,而深度学习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总之,要想促进学生深度教学,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采用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构建数学知识体系、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等方法。这些方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够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数学知识,从而为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教师更要立足于学生的认知特点,充分把握教材与学情,实施多种有效的策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提升。
参考文献:
[1]马云鹏,深度学习的理解与实践模式[J], 课程·教材·教法,2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