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能替代的重要性及应用的探讨

发表时间:2021/2/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7期   作者:付双嬖 杨德绪 邓守军
[导读] 摘要:近年来,能源危机逐步显现,大气污染等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引起政府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长阳县供电公司  湖北长阳  443517
        摘要:近年来,能源危机逐步显现,大气污染等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引起政府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此背景下,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以电代煤、以电代油、电从远方来”战略部署,大力推进电能替代工作。本文从多角度分析了电能替代的必要性,简要介绍了电能替代的相关技术及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结合实际情况给出了电能替代推广的工作思路与建议,旨在为供电企业特别是营销人员提供些许帮助。
        关键词:电能替代;清洁能源;环境保护
        前言:
        电能是清洁、高效、便捷的二次能源,终端利用率高,使用过程清洁,零排放,和其它能源品种相比,电能的终端利用效率最高,可以达到90%以上。电能替代是指在能源消费上,以电能替代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直接消费,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随着电气化进程加快,电能将在终端能源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并将成为主要的终端能源品种,实现更加清洁、便捷、安全的能源利用。
        1电能替代的必要性
        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的评估报告,由于大量化石能源的使用,全球气候日益变暖,1880-2015年,全球温度升高了约0.86摄氏度。随着全球气候治理的深入推进,建立在化石能源消费基础上的传统能源发展方式难以为继,提高清洁能源消费占比,加快能源结构从化石能源为主向清洁能源为主转换,已经成为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
        近年来,中国政府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在全国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国网公司认真贯彻国家相关部署,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大力实施“以电代煤、以电代油、电从远方来,来的是清洁电”战略,努力推动构建以电为中心的新型能源消费方式,并取得显著成效。
        当前国家大力倡导节能环保,调整产业结构,宏观经济增速趋缓,下行压力日渐增加。特别是今年,因为疫情的影响,全球经济萎缩,外需大幅下跌,从而导致电力需求呈现萎缩态势。为积极应对销售市场增长乏力的严峻形势,加大电力市场开拓力度,同时为促进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国网公司全面推进电能替代工作,
        据预测,仅从当前技术可行性考虑,我国电能替代潜力空间约2.2万亿千瓦时,发展空间巨大。然而从中国的电气化程度来看,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因此随着城镇化和电气化的加速推进,电能替代必将全面加速,未来较长时间内我国电力需求将保持较快增长,通过清洁、高效、低碳、安全的电力供应,将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
        2电能替代技术介绍
        电能替代技术主要包括电锅炉、热泵、电蓄冷空调、电窖炉、船舶岸电、电磁厨房、电动汽车、机场桥载设备替代APU、电制茶/电烤烟、燃煤自备电厂改用网电、农业灌溉、电采暖等替代技术。
        电锅炉是以电力为能源,利用电阻发热或电磁感应发热,通过锅炉的换热部位把热媒水或导热油加热到一定参数(温度、压力)时,向外输出具有额定工质的一种热能机械设备。电锅炉主要应用于:学校、医院、餐饮、酒店、服务行业等生产、生活的热水;造纸、食品、化工、冶金、纺织等工业产品加工过程中所需的蒸汽。与传统锅炉相比,电锅炉具有结构简单、零排放、热效率高、无噪音、安全性高等优点。
        电窖炉是一种电加热窖炉,是由耐火材料砌成,以电为能源,依靠电能辐射和导热原理进行烧制,主要应用与陶瓷、金属熔化及加工、磁材生产、玻璃熔化等。与传统窖炉比较,具有占地面积小、使用方便、升温快、温度分布均匀,受外界环境影响小,绿色安全、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
        船舶岸电是指船舶停靠沿海、内河的港口码头期间,停止使用船舶上的发电机,改用陆上电源供电,提供船舶的全部用电需求,包括生产设备、生活设施、安全设备和其它辅助设备。船舶岸电具有节能、减排、降噪等优点。

据统计船舶岸电能使靠港成本降低30%以上,经济效益明显;大大降低柴油发动机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等的排放,净化港口的大气及水体环境;完善了港口功能,提升港口效益及核心竞争力。
        3电能替代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大气污染防治为推动能源消费升级转型提供了机遇。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近年来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煤炭消费压减等一系列工作。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为促进能源消费转型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此外,随着清洁能源技术的不断突破和日益成熟,其开发运行成本总体成下降趋势,也决定了清洁能源未来发展方向,为促进电能消费奠定基础。目前,中国的电能消费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不超过30%,较西方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电能替代市场潜力很大。
        当然电能替代也存在一些困难。目前中国的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仍高于火电,需要进一步提高清洁能源的经济性,使其具有市场竞争力。国家一系列环保政策大都以规划、宣传为主,在财政补贴、价格机制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支持力度,以便充分发挥财政杠杆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促进清洁能源和电能替代的发展。目前很多用户对电能替代的优势还没有深入的理解和认识,能源消费观念还停留在传统的“油、煤、气”等化石能源上,需要政府、企业共同加大宣传,促进消费观念的转变,共同推进电能替代的推广与应用。
        4推进电能替代的主要措施
        4.1开展走访调研,开拓电能替代市场
        认真梳理电能替代应用领域,开展市场潜力调研和经济性分析,全面掌握市场潜力空间,经济运行成本。有针对性地走访调研电能替代潜力客户,掌握客户需求。围绕电锅炉、电窖炉、充电桩、港口岸电等经济性较强、环保要求较高、产品技术成熟的领域,大力开拓替代工作。
        4.2加强沟通协调,发挥政策引导作用
        电能替代能否有效落实,与政府部门的支持密不可分。供电企业应积极与各级政府部门沟通,推动出台配套支持政策,构建覆盖规划、环保、补贴、电价等方面的政策保障体系,降低“煤改电、油改电”用户用电成本,调动“煤改电”用户的积极性,扩大电能替代的实施范围。
        4.3加强协同支撑,提高优质服务效率
        进一步提升业扩报装服务水平,完善“一口对外”服务机制,缩短项目报装接电时限,整合调控、运检、营销等专业资源,科学制定用户供电方案,开辟绿色通道,确保满足客户的用电需求。
        4.4加大宣传推广,营造替代良好氛围。
        充分借助电视、报刊、网络等具有公共影响力的各类媒介,大力宣传“以电代煤、以电代油、电从远方来”理念,分享电能替代在提高能效水平、促进产业升级、节能减排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引导社会主动选择电能,淘汰高污染、低效率的用能方式。
        结束语:
        电能替代是国家能源发展转型的重要手段,是社会能源发展的重要趋势,是新时期下供电企业提升售电量、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途径。供电企业应积极贯彻国家关于电能替代战略部署和工作安排,主动推进电能替代工作,开拓售电市场,提高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促进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得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王伟,张新鹤,孙钢.中国电能替代政策分析及展望[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5):33-40.
        [2]仲逸,沈甜甜.面向新能源消纳的电能替代技术分析[J].南方农机,2020,51(10):204.
        [3]李建泽,吴仲超,路坦.能源互联网背景下电能替代负荷的应用展望与思考[J].科学技术创新,2019(36):158-159.
        [4]刘文.电网企业开展电能替代重要性分析[J].电力设备管理,2019(11):44-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