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支模施工技术在工业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2/4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第31期   作者:张强1 朱序群2
[导读] 工业建筑工程的高支模施工,高度8m以上、跨度18m以上,是一种水平混凝土构件模板支撑系统的支模作业
        张强1  朱序群2
        身份证号1:23022919921221**** 身份证号2:37098319911108****
        摘要:工业建筑工程的高支模施工,高度8m以上、跨度18m以上,是一种水平混凝土构件模板支撑系统的支模作业,是均荷载大于15kN/m2、集中线荷载大于20kN/m2的模板支撑系统。高支模施工技术适用范围广泛、承载能力强,但是施工复杂,而且高支模施工具有一定的危险性,需要编制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后才可施工。基于此,本篇文章对高支模施工技术在工业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高支模、施工技术、应用
        引言
        城市进程快速推进的过程中,为了满足建筑物在空间和层数上的追求,在建筑工程中会较多地使用高支模施工技术。利用高支模施工技术可以在较高的位置架设水平混凝土模板,构建一个相对高水平的支撑体系,满足高结构、大跨度设计类的建筑工程施工需要。为了更好地推广高支模施工技术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施工人员需要掌握各道施工技术要点,注意施工细节,为建筑施工的安全增添一份保障。
        一、高支模施工技术概述
        在施工过程中一般需要使用模板来给工程进行整体的支撑,其支撑的工程搭设一般要求高度在8m及以上、跨度在18m及以上,集中线荷载不得低于20kN/m、施工总荷载不得低于15kN/m2,这属于高大模板支撑,也属于高支模范畴。由于高支模工程往往是在高空进行施工作业,非常危险,因此需要有相应的高支模技术。除了技术上的支持,专业技术人员还要提前预测和防控这一项目工程的风险,如此才能有效保证人员安全。
        二、高支模施工技术的意义
        现阶段,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期间,使用高支模施工技术能够发挥支撑的作用。因为这项技术在荷载以及跨度方面都比较大,同时设置的高度也比较高,如果在施工过程中没有关注的话,就很容易导致出现人员伤亡的情况。因此,在使用高支模技术期间,需要对施工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进行分析,确保其符合相应的标准规范。以往的方式是先实施测量放线操作,这样才可以确定轴线的长度,然后再对支架实施搭设以及标高控制。在此期间,需要安装好施工模板之后,在对其实施组合以及固定操作,最终实施混凝土浇筑操作。因为高层建筑距离地面的高度比较大,因此在传统技术无法符合工程根本要求的情况下,需要使用现阶段的高支模施工技术。这项技术不仅可以将高层建筑支撑项目操作落实到位,同时还可以强化施工的质量以及安全性,给建筑工程的稳定性提供保障。
        三、高支模施工技术要点
        3.1编制优化施工方案
        房建工程中高支模施工应严格按照工程的相关规定编制优化施工方案,该工程在图纸审核工作中为了全面优化高支模施工方案,组建了高素质管理团队,完善高支模施工管理体系,以此达成预期建设目标。同时,该工程对高支模施工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该工程在施工前提交相关部门审核了施工图纸,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中的多种因素进行综合性考虑,将架体结构设计不断优化,进而保证建筑结构的稳定度,使高支模施工时刻保持在可控范围内,使工程图纸能够满足当前建筑的具体需求。同时,该工程在图纸审核结束后编制了具体的高支模施工方案,确保方案的落实有迹可循,为后续的验收提供依据,进而保证高支模施工过程的安全性与稳定性,避免因突发情况对工程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2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施工前应仔细阅读设计图纸,明确设计要求,开展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对基础地基进行实地考察,将施工团队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做到位,随时对相关技术人员进行检查,督促技术人员到现场进行现场管理。此外还要确定立杆间距,轴线位置,放置两位置线及水平标高等。清理施工过程中已经出现和可能会出现的障碍物,预备好剪刀撑确保模板剪刀撑的连续性,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障碍物无法避开的现象,可以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剪刀撑断开的距离,在确保结构稳定性的同时满足工程建设的要求。最重要的要检查高支模的安全性,相关技术人员在施工正式开始前对高支模进行检修,保证现场技术交底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及后续施工工程的顺利进行。
        3.3高支模安装
        由于高支模施工技术的难度和危险性较大,一般会针对该技术制定专项的施工方案,施工人员、技术人员、安全人员等首先要审核施工方案,经专家论证后将此定为施工指导重要依据,并进行技术交底工作,同时完善施工管理制度,为高支模安装工作开展提供合理的指导;主体安装前要保证基础的稳定性,分层压实支顶基础上的回填土,排查安全隐患,采用硬化和加固地基处理技术来保证高支模支撑体系基础的稳定性,有效避免沉降和塌陷等问题,使架体可以安全顺利完成;全面掌握模板安装技术参数,确定安装位置,使用各种测量仪器对轴线进行准确测量,定位梁线位置、门架位置,以墨线标记安装区域,根据方案设计和位置信息安装纵横向扫地杆、梁和楼面模板等;定期检查高支模支撑体系的稳定性,确定直角扣、线钉的固定情况,保证安装支架和钢管轴线垂直,及时拧紧松动的扣件。
        3.4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浇筑是模板施工作业中最主要的一种施工方式,采用这一施工方式必须严格控制时间,调整基本顺序。为确保施工有条不紊地进行,需要严格执行施工方案,且施工设计要以不同的作业点为依据。在正式施工之前,要确保各作业点的整体安全,企业需要提高技术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并做好混凝土浇筑的安全技术全面交底工作。在运用高支模技术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在不同的施工现场需要根据不同具体情况制订适合施工场地的方案并进行审定。一般而言,梁板的混凝土和墙柱的混凝土在浇筑时需要分开和分层进行,作业人员需要等墙柱混凝土的浇筑达到了70%的强度之后再开始梁板的混凝土浇筑。在浇筑过程中,必须严格把好技术关,以保障工程建设的品质符合标准和要求。另外,墙柱的混凝土浇筑要分层进行,大多数情况下,每一层浇筑的厚度为50cm。浇筑时要严格遵守施工顺序,必须保证上层的混凝土的凝结达标之后再进行下层的混凝土施工。混凝土浇筑需要两次做好,不能一次性完成,要全面保证它凝结的强度符合标准。而梁和板的混凝土的浇筑则可以同时进行,梁的各层混凝土的浇筑厚度小于40cm。施工时为了保证施工的安全,防止安全责任事故出现,需要避免各工种聚集在一起,因为这样会导致局部超载偏心。
        3.5支撑架拆除支撑架拆除
        按照先上后下、逐层拆除的原则,先拆上层,再拆下层,和搭设顺序相反。在拆除支撑架固件和配件时,先外后内、由上而下。对高支模中较高的立杆拆除需要特别注意安全问题,当拆除立杆的高度超出建筑物两层高度时,先拆拉杆,再同时拆除立柱和水平拉杆。在拆除跨度4m以上的立柱时,采用先中间再两边的拆除方法。在支撑架的拆除过程中,严格规范施工方法,在拆下的配件,要按照规定放置在正确位置,禁止向下抛掷。支撑架的拆除作业要充分重视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和安全防护措施,防止发生支撑架拆除的安全事故。
结束语
        由上可知,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技术质量控制技术在建筑工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应当加大到对其的研究,有效确保到工程施工质量的提升,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健.房建土建工程中的高支模施工技术要点[J].住宅与房地产,2020(27):152-153.
[2]梁奎首,吴嘉强.房建土建工程中的高支模施工技术要点[J].住宅与房地产,2019(33):180.
[3]孙明月.高支模施工在土建施工中的应用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9(33):3-4.
[4]徐海英.土建工程中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9(30):179.
[5]孟健,奚庆,刘增辉,石磊.高支模施工在土建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居舍,2019(27):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