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策略

发表时间:2021/2/3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1月下   作者:杨从相
[导读] 小学是学生正式进入学校接受教育的阶段,也是学生成长的重要时期。小学生在学校内接受的教育,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学习以及成长发育,更会对学生成长成怎样的人产生直接影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作为对学生品德产生影响的重要教学科目,教师需要证实这一教学课程的有效性,促使学生全面、综合发展。因此,处于当前全新时代背景下的小学教师,需要制定合理的教学措施,从根本的教学国情出发,在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同时,促使学生可以

云南省德宏州陇川县章凤镇芒拉小学 杨从相   678700

摘要:小学是学生正式进入学校接受教育的阶段,也是学生成长的重要时期。小学生在学校内接受的教育,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学习以及成长发育,更会对学生成长成怎样的人产生直接影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作为对学生品德产生影响的重要教学科目,教师需要证实这一教学课程的有效性,促使学生全面、综合发展。因此,处于当前全新时代背景下的小学教师,需要制定合理的教学措施,从根本的教学国情出发,在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同时,促使学生可以长远发展。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有效性;教学策略
        引言
        小学生在学校内接受的教育,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学习以及成长发育,更会对学生成长成怎样的人产生直接影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作为对学生品德产生影响的重要教学科目,教师需要证实这一教学课程的有效性,促使学生全面、综合发展。
        一、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授课。并在此过程中,展示最为接近学生认知的生活情景,积极地与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真正地树立规则意识,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多媒体教学的质量。
        例如,在讲授“班级生活有规则”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学生在打饭过程中任意插队的场景,并让学生思考:学生是否可以在打饭的过程中插队?对此有何看法?在问题播放结束后,教师询问学生:“对于上述问题,你们怎么看?”小洛说:“在视频中,这位学生的做法是错误的,因为他插队的行为对其他学生是不公平的。”小燕积极地举手说:“插队的行为可以引起学生之间的矛盾!”教师引导性地说道:“那么我们在生活中,应如何做呢?”小婵说:“我们应严格按照相应秩序排队!”在大部分学生对规则有了清晰的认识后,教师运用多媒体,播放十字路口的画面,并让学生分析:为什么人们要遵守交通规则?通过与学生交流,教师发现大部分学生掌握了尊守规则的重要性,并在此过程中,引入常见的生活现象,真正让学生了解不遵守交通规则的危害,从而促进多媒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利用学生真实的生活经历
        在生活化教学模式的融入中,教师还可以尝试利用学生真实的生活经历,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感受和体验来做经验分享与交流,进而为相关教学主题的引入提供依托。二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涉及的教学内容普遍有着很强的生活化色彩,不少内容都是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展开对于学生行为方式和认知能力的培养与构建。教师可以在讲到一些特定内容时,有意识的挖掘利用学生的生活体会。让学生透过对于自己生活经历的回顾与分享,快速融入到学习主题中。同时,教师在进行一些价值传导或者教学内容的渗透时,也可以多借助生活化的范例展开。这会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并且可以参照自己的生活加以感受。这才是生活化教学背景下更值得提倡的教学实施方法,也会丰富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收获。



        比如,在教学《假期有收获》一课时,教师可以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自己在假期里参与的有意义的活动照片,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学生也来说一说自己在假期里做了哪些事情,举手说一说自己的暑假生活。这个教学组织过程中,教师首先以多媒体图片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结合教师的生活实例打开学生的“话匣子”。有的学生说暑假去农村爷爷家体验生活,见到了满天繁星和萤火虫,午后和小伙伴们去捕蝉,回来后还上网百度了关于蝉和萤火虫的习性,整个假期非常愉快。班上其他同学听到这位同学的分享后都非常投入,仿佛自己也置身于当时的场景中。随后,有越来越多的学生进行自己假期生活的分享,整个课堂氛围轻松愉快,大家都梳理总结了自己假期的收获。这样的交流分享环节充分利用了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生活体验,让教学主题有效融入到课堂中,并且给学生形成与建立了很好的课堂学习感受。教师在采取这种教学方法时要尽可能避免进入不必要的误区,尽可能的多了解学生真实的生活体验,并且透过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来丰富课堂,让学生更快建立就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这样的教学方法更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也更容易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在这样的背景下生活化教学的功效才会得到真正发挥,学生学习起来也会更加轻松,这才是我们应当追求的教学实施效果。
        三、按照教学目标与内容采用合理案例
        教师在课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既可以直接采用教材中现成的案例,又要准备其他案例,尤其是时事类案例或生活案例。备好其他案例,不仅可以根据学生对教材案例的理解程度和反应程度调整教学进度,还可以通过更多的案例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除此之外,为了更好地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对选用的案例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工和调整。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会带来较好的课堂效果。例如,在对“我爱我们班”这一课内容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借助相关的案例进行教学:“上课时,老师在讲台上讲课。而班里有一名同学不仅不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还和他的同桌说话,影响了同桌听课。老师看到后就让这名同学去最后一排坐,不要影响其他同学。可是,这名同学并没有听老师的,仍然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和同桌聊天。”然后教师让学生思考、分析如果他们是这位老师会如何处理这件事情,这名同学的做法在哪方面存在问题。在学生思考后,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以引导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推动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实施。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之中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首先,教师就需要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注重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不是知识的传授。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要将理论和生活实践相结合,帮助学生在生活实践之中有效的理解理论知识。最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的使用多媒体展开教学,从而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之中有效的学习。
参考文献
[1]闫爽.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08):129.
[2]朱清科.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9(15):44.
[3]陈成会.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教师,2018(29):58-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