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至低压的供电可靠性管理创新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1/2/3   来源:《中国电业》2020年10月28期   作者:胡志伟
[导读] 我国加大了电网的改造力度,城市电网改造效果非常明显,供电的可靠性较高,
        胡志伟
        海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海口供电局   570000
        摘要:我国加大了电网的改造力度,城市电网改造效果非常明显,供电的可靠性较高,而乡镇的电网改造相对滞后,低压配网供电改造效果不是十分理想,部分地区的供电可靠性较差,影响到供电服务质量,所以供电企业要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改善低压配网的可靠性,实现供电网络的良好运行。基于此,以下对延伸至低压的供电可靠性管理创新实践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低压供电;可靠性管理;创新实践;研究
引言
        供电可靠性的概念界定为:供电系统为用户提供的供电状态,具有持续性与稳定性,作为电力供应可靠性管理的重要项目,以此反映电力工业顺应国民经济的供电能力,借助供电可靠率对其开展评价。在限定的统计时间内,针对固定数量用户,为其提供有效能电能的供应周期总数,以小时为单位,供应周期比统计时间,获得比值结果,即为供电可靠率。
1提高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的实际意义
        人们对于电力资源的依赖性日益增强,一旦停电就会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不便,还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经济损失,因此,逐步提升电力系统的供电可靠性势在必行。供电可靠率是体现供电可靠性的数字化呈现形式,供电可靠率越低,当地停电的概率就越大,停电的平均时间也就越长。农村地区的供电可靠率的波动趋势相比于城镇地区更大,断电的概率也相对大一点。提升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有助于进一步降低断电的概率,提高供电的稳定性。
2低压供电可靠性现状
        2.1线路管理不专业
        大部门用户缺少专业的线路管理,无法按时完成相关管理工作,具体表现为:线路设备检修不及时,线路与设备配置不达标,用电设备存在运行能力欠佳、年久失修、故障运行等,引起用户电缆及相关设备发生故障,此类故障引起的线路停电现象,占据全部停电事件的1/3。
        2.2缺乏专业性作业人才
        电力系统的定期检修维护、电网建设以及配网建设管理等各个环节都需要专业技术性强的人参与,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工作的高效开展。然而,在很多区域的电力部门严重缺乏专业技术团队,整体的工作质量很难提高。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力设备设施创新度也有待加强。由于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以及专业技术能力成为薄弱环节,致使状态检测技术以及带电作业至今尚未得到普遍推广,这就很容易造成在作业当中供电中断,不利于实现供电的持久性和稳定性。
        2.3设备维护不及时
        运维人员专业性与责任心存在差异,部分运维人员在开展线路设备巡检工作时存在不认真履职问题,难以有效发现线路潜在的安全问题,且开展配网预试工作时,存在项目数量较少的问题,无法全面获取电缆运行状态,基于扎线老化脱落、丝具运行损坏等问题引发的线路故障问题,占据全部停电事件的1/10。
3提高供电可靠性的管理措施
        3.1持续提升配自实用化水平
        一是总结集中式自愈试点经验,形成可执行自愈推广机制,修编集中式自愈管理细则、业务指导书,严格防控自愈运行安全风险。二是结合完善网架、三遥布点及光纤建设等项目,重视线路重复故障、重过载、配网自动化条件、原关内外电网结构差异等问题,推广应用自愈技术,确保2020年累计投运自愈线路不少于1500条。三是持续开展配网自动化快速复电及集中式自愈应用成效分析,加强相关信息传递,督促相关单位闭环改进。四是深入挖掘主站功能,通过优化巡检条件、固化巡检策略,充分运用缺陷系统自动甄别、精准定位、自动推送派等功能。组织各单位定期梳理蓄电池异常、交流失电、硬压板投入错误、远方就地把手位置错误等站点缺陷清单,并监督相关单位落实消缺工作。


        3.2加强供电系统管理
        要根据供电系统的实际情况,加强对供电设备的管理,制定完善的供电设备管理制度,保证供电设备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的到位,严格控制设备的使用年限,如果设备过了安全使用期,要及时进行更换,保持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在线路架设过程中,尽量使用架空导线,重视架设过程的质量管理,截面面积要控制在设计要求的范围内,严格按照线路的设计进行线路的架设,在线路设计时,要对线路可能发生的故障进行综合的考虑,提升整个低压配网供电的可靠性。
        3.3强化停电执行管控
        一是加强停电年、月计划管控,按月统计通报年度和月度停电计划执行情况,对存在管控不到位、前期准备工作不足导致计划取消等情况进行约谈考核。各供电局月计划执行率不低于95%,输变电单位影响配网的停电月计划执行率不低于90%。二是严控临时停电,对未纳入停电计划且对用户造成影响的停电需求,严格履行非计划停电审批流程,确保年度非计划停电率不高于5%。
        3.4技术措施
        技术是保证配电网良好运行的前提,低压配网供电使用的技术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种是低压配网供电自动化管理,对供电系统进行全面的监测管理,建立供电信息化管理中心,对供电系统进行24小时实时监控;第二种是带电作业的实施,带电作业已经在供电行业得到了应用,提高供电设备和线路的工作质量,在不停电的情况下,检测线路的运行质量;电气设备长时间的运行,需要经常性的检测,为了不影响正常供电,采取带电作业的方式,进行线路和设备的维护,提升整个低压配网的服务质量。
        3.5建立健全相关管理机制
        供电可靠性相关工作的开展仅仅依靠个人远远不够,需要建设专业化的管理队伍。首先,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提升所具有的发展价值需要领导阶层认可,工作提升的意义及流程需要各个部门工作人员熟知,从思想意识上加强对该项工作的重视程度,领导阶层应该积极借鉴优秀部门的管理经验以及国家对于该工作的相关要求,结合自己的实际状况制定出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其次,企业中的各个部门也应该全面参与构建管理机制,使整体工作开展的更加科学化、规范化以及制度化。
        3.6加强电网技术应用
        电力企业按照新建改造电网一、二次同步建设原则,统筹推进配电自动化系统建设。推进配电自动化系统实用化应用,提高线路有效联络和合理分段比例,在城市范围推广就地型智能分布式馈线自动化模式,在农村范围推广配电线路故障指示器或就地重合式馈线自动化等设备,推动自动化系统向低压侧和客户侧延伸,实现停电事件主动上报、快速隔离故障和恢复供电,减少故障停电区域和故障查找时间。电力企业统筹考虑不停电作业需求和远景发展,大力培育输电、变电、配电不停电作业专业队伍,制定不停电作业工作绩效奖惩措施,积极推行配网不停电作业集体企业外包服务。增加不停电作业装备配置投入,加强绝缘斗臂车、旁路作业车、应急发电车等装备配置。
结束语
        延伸至低压的世界领先供电可靠性管理体系的建立,可以提升客户用电体验,降低客户因停电问题造成的经济损失,提高客户满意度。本项目通过分析区域发展不充分、不平衡,配网故障部分关键技术成效不明显等问题,提出建立针对计划停电、故障停电的管控体系,以实现延伸至低压的停电全过程的有效管控,实现高供电可靠性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康文韬,郭镥,刘恒勇,刘永礼,龙杭,欧阳光,张伟.低压用户供电可靠性统计的技术路线及实施方案研究[J].电工技术,2020(06):63-64.
[2]李旭光,梁晓林,张渭澎,王娜,张野,赵宇营,何涛.基于低压用户的供电可靠性管理系统建设研究[C].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电投(北京)科技中心、《计算机科学与探索》杂志社.全国第四届“智能电网”会议论文集.2019:189-193+200.
[3]李培良.低压配电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评估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35):235-236.
[4]李钊.低压配网供电可靠性及其增强措施探究[J].决策探索(中),2018(01):72-73.
[5]张伟,康文韬.低压用户供电可靠性管理系统[J].农村电气化,2016(05):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