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的方法、结果与价值分析

发表时间:2021/2/3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31期   作者:蒋旭燕
[导读] 目的:探究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的方法、结果与价值
        蒋旭燕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中医医院   江苏省常州 213000
        【摘要】目的:探究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的方法、结果与价值。方法:研究本院于2020年10月至2020年12月时间段收治的拟需进行输血治疗的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从中随机抽选出200例进行分析研究,200例患者全部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最终确定检验结果呈阳性占比和检验出抗体类型。结果:检验后得知,共检验出抗体类型为抗-Ce、抗-Ec、抗-M、抗-S四种 ,出现率分别为0.5%、0.5%、0.5%、0.5%。总出现率为2%。检验后,男性患者中呈阳性结果的人数为1例,占比1.11%,女性患者中呈阳性结果的人数为3例,占比2.7%。结论:对于需进行输血治疗的患者给予输血前不规则抗体检验操作,较大程度的保证患者输血安全可靠,避免由于输血引发的较多不良反应,被临床得以肯定。
        关键词:输血前;不规则抗体检验;检验结果;应用价值

        输血治疗是临床治疗过程中较为常见的治疗手段,经常采用输血治疗的疾病类型为患者发生严重外伤大量失血的、患有血液疾病等,若患者出现大出血现象时,患者的出血量一旦高于15%以上,就难以控制患者的血压平衡,严重者甚至出现昏厥等现象,对患者生命造成严重威胁[1]。目前,临床治疗疾病的过程中,若需要输血治疗的,必须确保与患者的血型完全匹配,稍有差池就会引发凝血反应,加大了治疗难度的同时还浪费血液资源。现对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的方法、结果与价值进行分析整理,将整理好的结果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时间选定为2020年10月至2020年12月,在此时间范围内选择出200例该院收治的需要进行输血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200例需要输血的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其中男患者人数为89例,女患者人数分为111例,女性患者中孕育人数为78例,未怀孕人数为33例,患者年龄最大的为85岁,患者年龄最小的为8岁,平均年龄(46.83±3.88)岁,本次研究患者和患者家属均已了解情况,同时患者还签订了本院印发的知情同意书,次方案已经通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认可并通过。
1.2 方法
         本次检验所需要的设备为微柱凝胶卡孵育器、血清离心机、微柱凝胶卡、微量移液器等,然后用抗体筛查人红细胞和抗人球蛋白卡等为患者检查抗体类型。具体检验程序为:①为患者进行抽血采样,抽取5毫升的EDTA抗凝血液样本,将患者的基本信息贴至试管上,颠倒混匀8次,静置十分钟后,才可进行离心操作,将血浆样本提取出来。②将50微升的血浆样本以及50微升浓度为0.8%的抗体筛查细胞悬液同时置入凝胶卡反应孔里,还是将凝胶卡置入温度为37摄氏度的孵育器中进行处理,处理时间为15分钟。处理结束后,将凝胶卡放在离心机里面进行离心操作,操作时间为10分钟。结束后,对微柱凝胶卡进行密切观察,若反应孔的底部出现均匀沉淀着红细胞液,就说明本次检验的结果呈现阴性,若反应孔出现红细胞液悬在试管中部,或有拖尾,说明本次检验的结果呈现阳性。阳性结果需要用凝聚胺法复查。
1.3 判断指标
         观察反应孔的变化,若反应孔的底部出现均匀沉淀着红细胞液,就说明本次检验的结果呈现阴性,若孔内出现红细胞液悬在中部或有拖尾现象,说明本次检验的结果呈现阳性。
1.4 统计学方法
        将200例需要进行输血治疗的患者资料运用SPSS21.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中的计量资料可以利用()代表,行t检验,相关计数资料可选择n(%)表达方式,行χ2检验,对两组数据对比后,若两者间的差异小于0.05,均可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抗体类型
        检验后得知,共检验出抗体类型为抗-Ce、抗-Ec、抗-M、抗-S四种,出现率分别为0.5%、0.5%、0.5%、0.5%。总出现率为2%。具体数值如表1。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危重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由此导致需进行输血治疗的比例也有所提升,输血治疗已成为现阶段临床在治疗危重疾病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治疗手段,并由于该治疗方式的疗效显著被临床广泛应用和认可[2]。一般情况下,人们体内的抗体类型主要分为lgM以及lgG两大部分,其中常见的抗-A以及抗-B被归纳为lgM类型,除此以外的其他类型被归纳为lgG类型。据相关报道显示,人体内除了上述两大类抗体类型外,还存在一些不规则抗体,但不经常遇见,就是因为人体内的这些不规则抗体的存在,在输血前若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容易引发输血不良反应,其不良反应现象包括:持续低烧、炎症反应等,一旦出现输血不良反应,人体内的红细胞就会减少,严重影响临床的治疗效果,严重的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一般情况下,人处在健康时期,出现不规则抗体的机率几乎为零,一旦人体内存在了不规则抗体,就会引发迟发性免疫反应,患者在输血治疗的过程中就会出现不良反应,增加治疗难度[3]。为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对于需进行输血治疗的患者进行输血前不规则抗体检验作用极高,从而避免由于存在不规则抗体所引发的输血不良反应,与此同时还能有效的管理好用血数量,减少血液浪费现象。通过对患者进行输血前不规则抗体检验还能为制定输血方案提供依据,根据检验结果输入患者需要的血液类型,不仅能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稳固医患关系[4]。
         综上所述,对于需进行输血治疗的患者给予输血前不规则抗体检验操作,较大程度的保证患者输血安全可靠,避免由于输血引发的较多不良反应,被临床得以肯定。
参考文献
[1]曲文旎,姜启凤,林翠媛.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的临床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观察[J].中国农村卫生,2020,12(14):84.
[2]游泽林.对接受输血治疗前的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的效果探究[J].当代医药论丛,2020,18(07):162-163.
[3]黄丽萍,杜波,罗随莉.临床输血患者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的分布规律及对输血过程的影响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05):595-596.
[4]冯志超.在临床输血检验中不规则抗体检验的应用效果探讨[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23):35+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