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安彩高科股份有限公司 河南省安阳市 455000
摘要:电工技术在社会经济的推动下也取得新的发展,在多个行业和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为促进行业发展提供了支撑。电工技术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发挥出更大作用。机电一体化是当前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先进技术,这种技术的应用可以进一步提高产业发展质量。电工技术在机电一体化中的应用,有助于优化产品的生产环境,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消耗,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有助于促进产品多元化,满足实际生产生活的各种需求。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电工技术;应用探讨
引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力系统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在人口迅速增长,经济活动日益增多的背景下,对电力系统和电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传统电力系统的基础载体,电子电工技术也在不断的完善和深化,更好的支撑和促进了电力系统的发展。电工技术的 应用,有效推动了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是机电一体化发展过程 中的一个重要推动力和关键要素。
一、电工技术概述
电工技术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电工技术与现代化科技进行融合,实现了新的发展,并被用于多个行业和领域,从而有效提高了整体生产效率与质量,对于推动行业发展壮大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应用电工技术,能够有效提高生产制造的效率,还可以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浪费,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二、机电一体化技术概述
当前,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正在不断地提高,这也从不同方面促进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相互整合与深入研究,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果。机电一体化技术现在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被提出,相当多的高等院校都开设了机电一体化的相关学科,使得未来相关的机电一体化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不断提升,为我国今后的工业发展作出更多的贡献。机电一体化技术主要的内容有两个方面,即相关的产品和相关的技术。所以与机电一体化相关的工作人员在对这项技术进行运用和研究时,需要对于机电一体相关的产品与机电一体相关的技术之间存在的关系进行充分的考虑,避免对于创新技术的过度使用,否则很可能会造成创新技术与实际生产之间出现脱节的现象。对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研究,需要其与更为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相互融合,从而生产出更多的高质量产品,进而不断推进机电一体化技术的高速发展。
三、电工技术在机电一体化中的应用
3.1电磁兼容技术
机电一体化系统主要通过微电子器件实现对信息的有效控制和处理,因此微电子器件是机电一体化的核心元件。在运行过程中,微电子器件很容易受到电磁干扰,影响到产品的运行效果。分析发现,机电一体化系统内部包含大量电力电子器件,这些器件自身具有较强的干扰作用,影响到系统内部微电子器件的正常运行。为了有效解决这种问题,可以有效应用电工技术。这就是电磁兼容技术,这种技术可以有效解决机电一体化系统内部器件的干扰问题,提高系统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避免产生严重故障。在实践过程中,利用电工技术实现对机电一体化元件干扰的监控,对其进行预测或者监测,在此基础上根据测定数据设计对应的电磁兼容,并应用到对应的机电一体化产品中,有效解决系统内部各种元件相互干扰的问题,促进机电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
3.2输电环节的应用
输电环节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环节之一,电工电子系统技术在输电环节中被广泛运用,其主要作用是,提高电力系统整体稳定性、安全性等。输电环节的电工电子技术运用主要在直流输电技术和交流输电技术两个方面中。
安全、稳定、易操作、等优点是直流输电技术备使用的主要原因,适用于长途电网大规模的输电过程产生的无功损耗情况,使用直流输电技术可以有效的减少输电过程中功能损耗的问题。直流输电技术能适应各种地形地貌,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在长途输电系统中普遍使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直流输电技术不断进行研究和完善,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大研究深度,促进了直流输电技术的发展。交流输电技术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进行柔性的交流输电,此类技术的运用原理类似于弹性补偿技术,灵活性好,它主要是在原来的交流电力系统中发展,是对原有的系统进行升级优化。这项技术主要控制电力系统发电、输电系统电压、香味等进行有效的控制,同时还能对电流运输过程中的损耗进行合理的控制,确保在输电过程中能够普安全、稳定的运行。
3.3数控领域中的应用
随着中国科学水平的不断提升,各个领域都对机电一体化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运行目标,不仅要求系统达到更多的功能任务,还要求其可以进一步延展,完成更多的仿真模拟功能,由此来推动数控技术快速前行,实现智能测控、构建智能信息库以及智能程序搭建的目标,将智能控制技术真正融入到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可以顺利完成以上任务。比如说借用专家系统可以处理数控体系中的综合异常,如无法有效确定和结构不清晰的控制算法等。
3.4节能降损环节的应用
变负荷电动机调速运行方式、控制无功损耗方式是电力系统中常用的调节损耗的方式,这两种损耗方式是电工电子系统环节降低损耗的两种控制方法。在电力系统中控制耗能最好的方式就是降低电动机耗能,通过使用技术将变负荷电动机进行调速,进而据可以有效的控制耗能。目前对于变负荷中主要采用技术调控,主要调控方面有:风、水流等方面,从整体上提高了调节效率和进度,扩大了适用范围,甚至还实现了无极调速。这项技术虽然整体上能降低耗能,具有一定的优点同时也不可避免存在一些缺点,例如:占总投资比重达,容易造成污染,对于变负荷电动机的使用效果还需要不断的进行研究、实验。电动机两个设备,它们在工作时共同发挥作用,在保证正常供电的情况下保证电路的运行安全。电力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必要保障平衡和稳定,才能保障电气设备的使用安全,因此,可以在运行过程中采取措施,采用无功补偿装置,对系统进行控制,还能提升使用功率。
结束语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多门科学技术整合后的新型科学技术,是多种科技相互融合的产物,同时,也是相关技术工作者劳动智慧的结晶,人们需要对机电一体化技术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不断提升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水平,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作用、优势更为充分地发挥出来,从未为人们带来更为便捷的生活环境和更为舒适的生活方式,推进工业产业的良性发展,促进社会的不断进步。电工技术在机电一体化的应用十分重要,这是因为电工技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机电一体化行业的快速发展。分析发现,电工技术成了实现自动控制的电气一体化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多环节都得到有效应用。电工技术的应用在节约机电行业资源成本的同时提高了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生产效率,使机电一体化产品不断创新,满足生产的各种需要,促进机电一体化实现多元化发展,也为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了一份助力。
参考文献:
[1]詹前来.项目教学法在中职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0(34):108-109.
[2]郑军昌.电力系统中电子电工技术及网络化技术的应用研究[J].数码世界,2019(10):241.
[3]万军.试论电力系统中电子电工技术及网络化技术的应用[J].信息系统工程,2018(11):103.
[4]宋黎明,孙曼,雷勇.“电工技术基础”大班授课小班研讨的探究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8,5(45):250-253.
[5]朱洁.中职学业水平测试背景下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的课堂教学和评价模式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7(2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