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市政工程公司 安徽省 232000
摘要:随着国家的发展,建设领域的不断提高,交通流量也在逐年增加,这让各地市政道路桥梁工程面临不小的考验,同时也转化为市政道路桥梁工程建设不断提升的动力。许多修建于上世纪的桥梁受多种因素影响开始加速老化,并出现诸多导致行车舒适度下降的病害问题。以混凝土桥梁病害问题最为突出,经过研究发现,市政混凝土桥梁所用混凝土材料会在外界因素影响下出现过早损坏现象,并严重影响桥梁结构正常使用。
关键词:市政道路桥梁工程;病害;施工处理技术
引言
城市化进程的发展离不开道路桥梁的修建,我国又以市政道路桥梁工程为主,道路桥梁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居民的出行安全。因此,如何在施工过程中减少常见病害并提高施工质量是市政道路桥梁在施工过程中值得关注的问题。市政道路桥梁在施工常见的病害有裂缝、腐蚀以及地基下降等。为了排除这些病害,除了要采取对应的施工处理技术外,还要重视施工过程中对施工人员和材料的管理,以及后续的维护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道路桥梁的质量合格,为居民提供安全便捷的出行服务。
1市政路桥工程管理特征
市政道路桥梁建设对地区交通运行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由于道路桥梁施工的位点敏感性等因素,在具体施工过程中明显表现出对环境要素要求较高、对施工影响范围要求较高、对于施工工期压缩要求较高等特征。
2市政道路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
2.1裂缝问题
目前,市政道路桥梁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裂缝。裂缝的出现会对工程的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一般来说,裂缝产生的一部分原因是自然气候的侵蚀。市政道路桥梁竣工之初便投入使用,此时道路桥梁全天处在露天环境中,在这样的情况下,表面极易受到天气的影响,如雨雪天气。自然气候的侵蚀加大了路面出现裂缝的可能。裂缝的产生还有一部分原因是车流对路面的挤压。我国车辆不断增加,长期大量车流的挤压增加了路面出现裂缝的可能性。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受温差变化影响而造成的,目前我国市政道路桥梁工程表面的铺装结构多为半刚性结构,半刚性结构的优势在于能够有效提升建筑铺装层的承载能力,但受温度的影响也较大,尤其是出现大范围的升温或降温时,道路桥梁表面出现裂缝的几率大大增加。特别在新疆及东北这些昼夜温差变化大的地区,若采用半刚性结构必然会出现裂缝现象,严重的还可能会造成坍塌事故。此外,市政道路桥梁不规范使用也是造成路面出现裂缝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是一些超载的大型货车,在急刹时产生的摩擦会为路面出现裂缝埋下隐患。
2.2钢筋锈蚀
钢筋锈蚀是典型的化学反应过程,该现象发生除了与钢筋本身性能有关之外,和混凝土的性能以及外界环境变化也有密切关系,若是混凝土不能有效的起到保护作用,裸露在自然环境中的钢筋就容易锈蚀,钢筋生锈后,本身的有效截面开始缩小,锈蚀部分开始膨胀,从而导致外部混凝土进一步开裂,水分等有害物质更容易和混凝土内部钢筋发生接触,加剧锈蚀现象。
2.3过渡段下沉
市政道路桥梁过渡段出现路基下沉主要的原因,一是过渡段在施工过程中,对回填土没有做好分层压实处理,二是回填材料质量过于劣质,三在施工完成以后,沉降没有做好收敛工作,便进入到下一施工环节,在整体工程完成以后,由于大型车辆通过,使路基出现整体或者是不均匀沉降。为防止这种现象的产生,路基施工过程中,必须要严格按照施工要求进行施工,路基施工所应用的材料必须要符合施工要求,选用优质材料,分层压实,两端防护工作要做好处理,这样做是为了避免雨水冲刷发生渗透情形,保证路基处于安全状态。此外,还需防止严重超载的车辆对路基造成损坏。
3针对市政道路桥梁常见病害的施工处理技术
3.1补强措施针对裂缝不严重、结构损坏不严重的市政桥梁,采用适当的补强混凝土、补强砂浆对损坏部分进行处理,适当增大原结构尺寸,降低混凝土表面拉应力,避免裂缝进一步发展,同时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合格的补强混凝土及补强砂浆应具备以下特征:一是具有良好的和易性;二是和混凝土构件有良好的粘接作用;三是具有良好的抗侵蚀性能;四是具有一定的防水性能。
3.2钢筋腐蚀问题处理技术
钢筋受到自然环境的侵蚀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的氧化物对钢筋的硬度造成影响,使得道路桥梁的承载能力下降。因此,要确保混凝土的质量,使其发挥良好的保护作用。提高混凝土质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有涂刷覆盖层、封闭层以及砂浆层;改善混凝土的密度,对混凝土的配比进行改变,如添加矿渣和煤灰粉,科学地改善配比能够有效地加强混凝土的渗透性能。除此之外,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混凝土的控制也能够有效避免混凝土出现裂缝。混凝土的质量决定混凝土的稳定性,混凝土的稳定性又影响到钢筋。因此,加强混凝土的施工控制,并科学地改善混凝土的质量,才能够保障市政道路桥梁工程建设。
3.3市政道路桥梁接合段施工技术的有效控制
在市政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分段工程施工完成后,接合过渡的施工操作必不可少。接合操作较为常见的有塔接板、平台填筑等工艺技术。这部分工艺所具有的共同点是,都需要通过对市政道路桥梁各段实行接合施工技术来完成,从而能够有效的避免平台错位和沉降现象的发生。此过程所应用到的主要技术是,以荷载里力作为基本的前提条件,然后实行反向坡的安置;以及市政道路桥梁基础加固处理,该项技术的施工主要是对合成材料的利用,、很好的完成沉降,有效避免变形的现象;合理应用排水方案,将台后填料中存在的积水排空,从而降低降雨、洪水等自然灾害对市政道路桥梁的破坏。
3.4加强日常养护
市政道路桥梁常见病害处理是通过上述几点实现,日常维护是保障市政道路桥梁工程质量安全的重要举措之一。加强日常维护的主要措施有:在工程建设竣工投入使用初期,施工方应派专人同交通部门沟通,加强前期的交通管制,禁止严重超载的大型货车通过,控制车流量,在车流量较大时可以引导一些车辆绕行通过,避免给路面带来过大的压力;在工程初步完成阶段,要对工程进行抗震能力检测以及裂纹试验,将检测结果与数据库进行对比,确保工程性能能够满足道路的日常使用。若检测出现不符合使用需求的情况,应及时制定解决方案,确保工程能够正常投入使用;在道路桥梁投入使用后,施工方还应当派人定期对工程的承载能力进行检测,并做好相关记录,以确保工程能够持续、稳定地为居民出行提供服务。
结语
综上所述,导致市政混凝土桥梁发生病害的原因较为复杂,广大从业者想要延长桥梁使用寿命,应深刻认识到病害发生的具体成因,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以确保混凝土桥梁的正常使用。
参考文献:
[1]张涟.西南地区简支空心板典型病害及成因统计分析西南地区简支空心[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20,(03):234-236.
[2]玉枭彤,王桂芳.市政病害路面组合改造施工技术及工程应用[J].建筑技术,2019,50(1):116-118.
[3]陈飞飞,张宇峰,韩晓健.基于图像特征值的混凝土桥梁表面病害图像分类[J].结构工程师,2020.
[4]郭建军.市政道路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与施工处理技术探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0(10):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