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究素养下高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构建

发表时间:2021/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30期   作者:魏玲玲
[导读] 我们常提到的高效课堂其实就是指在传统课堂基础上更好地提高质量和效率,促进学生的最大化发展
        魏玲玲
        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第一中学校 048000
        摘要:我们常提到的高效课堂其实就是指在传统课堂基础上更好地提高质量和效率,促进学生的最大化发展。高中生物课堂的优化提出,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还可以提升教学质量,因此我们需要对高中生物课堂进行合理优化,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在改善课堂氛围的同时优化教学质量,打造高效的高中生物课堂。
        关键词:科学探究素养下 高中生物 高效课堂 构建
引言
        高效生物课堂的构建不等于高质生物课堂,二者存在本质上的区别。高质生物课堂以课堂内容质量为导向,而高效生物课堂是以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为主导。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老师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的同时,还要做好自身的工作:备课内容的高效性和课后反思佐证备课内容。只有教师准备充分以后,才能够利用固定的课上时间,达到教学效果最大化。以抓重点破难点为核心,积极构建高中生物高效课堂。
一、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过于注重知识本位,忽视核心素养的培养
        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很多生物教师在教学中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以使学生在考核中可以获得良好的成绩,但是却忽视了核心素养的培养,造成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相对不足。教师在讲台上对于知识的滔滔讲授使得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生物课堂枯燥乏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足,学习效果不甚理想,生物教学效果也差强人意。
        (二)课堂资源不丰富
        通常来讲课堂资源包括很多种类,比如学生的教材、资料书、练习册,教师的教案、教学材料和教具等;另外还有许多信息教学资源遍布各大网络论坛,这里不一一举例,这些都属于我们最简单直白的获取知识的渠道。目前我国高中生物课堂出现的普遍问题就是课本知识量无法满足教师和学生的需求,另外课程资源更新缓慢也是我们面临的新问题。
        (三)教具种类单一,缺乏互动
        课堂实验可以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是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课堂实验少,而实验少的原因也在于教具不丰富,有的教师也没有把实验教学当作重点来看待,他们认为这是耽误时间的一种行为,不如回归课本扎实教学顺手。由于教具缺乏和单一,导致许多教学实验无法顺利进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求知欲,也降低了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课堂氛围无法活跃起来,导致课堂效率没有上升空间。
二、科学探究素养下高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一)做好备课,情景融入内容
        备课,是老师教学的基础。不同的时期,老师的备课内容也不相同。例如,在新课标背景下,老师在进行备课的时候,会在备课的内容中加入学生参与的环节,通过老师和学生的互动,以及学生对于生物课堂的参与性,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同时,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到图书馆借阅与生物有关的书籍,并且可以将疑虑点留到课上和老师同学一起分享、探究,这部分也可以作为老师备课的一部分。借助全新的生物知识,激发学生探究实验过程的自主性,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对于生物课程的兴趣。例如,老师在讲《生长素》这节课程时:“这株蒜苗,已经有些枯萎了,那么,造成枯萎的原因可能是什么?而补救的方法又有哪些呢?”学生:“一定是用生长素超标的肥料造成的”,有的学生:“缺水”,部分学生说:“缓解的方法,减少生长素的使用或者等枯萎现象缓解后,再加入适度的生长素,改善当下的情况”。通过师生课堂讨论,带动学生自主思考,帮助学生牢牢掌握生长素的特点和作用。
        (二)关注核心概念,唤醒探究意识
        美国教育家赫德指出,核心概念是组成科学课程的概念和原理,其不仅能展现当代学科图景,还是学科结构的主干部分。可见,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就要先帮助学生夯实基础,把握核心概念。教学核心概念时,教师要让学生先形成透彻的理解,然后进行记忆。首先,教师要将核心概念置于学生的生活背景之中,使学生对其感兴趣,然后结合实际,根据学生已有经验展现这一概念。这样,学生就能运用已有经验展开思考,逐步理解和掌握核心概念。

例如,教学“群落”这一概念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回顾“种群”的概念,并注意其中的关键语句,如“一定时间内”“一定空间”“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等,然后对照分析“群落”的概念,也注意其中的关键语句,如“一定时间内”“一定空间”“种群集合”等。这样,学生通过对比和思考就能掌握两者的异同,并结合生活经验自主分析出差异,即种群由生物个体组成,然后形成物种,而各个物种又形成群落,种群与群落是包含的关系。这样一来,学生对核心概念的学习就能更扎实,能够从已有经验入手,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核心概念的含义,并逐步形成探究意识。
        (三)增加课堂互动形式
        带动课堂氛围也是教师应该掌握的技能,为了避免课堂枯燥,我们可以在给出学生相应问题的同时与学生进行互动,比如点名提问或是建立小组讨论的形式。这样一来学生之间的互动增加了,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气氛自然而然就带动起来了,还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课堂效率也随之提高上来。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善于利用多媒体教学信息化的时代,网络媒体的迅速发展改变了人们思考、生活、学习的方式,同时也为小学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互联网拓展了学生接收信息的范围,丰富了学习的路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作为一种通信工具,具有即时性、便利性、高效性等特点。教师应当让网络最大限度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课本内容与资源有限,网络最大限度上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课堂内容。
        (五)储备足够教学用具,增加课堂实验次数
        我们根据学校资源原有库存进行教学教具的统计与购买,落实到人头,每位教师负责不同的实验主题进行教具的统计,最后由专门负责人进行采购,只有教具完善才能在课堂上进行实验,才能让学生动手动脑亲自探索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的优点在于能提高学生的视觉、听觉和触觉等,激发兴趣和对知识的求知欲,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学生对课堂产生了兴趣的同时也带动了教师的积极性,一举两得。
        (六)开展课外活动,提升探究素养
        设计课外教学活动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展开,确保学生在活动中能够获得相应的提升,实现学科素养的发展。具体实施时,教师一方面要给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帮助其丰富认知,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要促进学生思考,使其在面对问题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解决,形成科学化、系统化的学习观念。仍以“种群和群落”教学为例,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可以设计课外探究活动,让学生围绕自然中的种群和群落现象,分析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从而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加深印象。通过探究,学生能够积极发散思维,借助实践验证理论,真正将所学知识内化,纳为己用。这样,学生就能在实践中充分感悟,体会学科知识的内涵,及时完善知识结构,为知识的实际运用奠定基础。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效课堂的构建和科学探究素养的养成,都是围绕着“生本理念”而进行的。在构建高效课堂的同时还要注重发展科学探究素养,这样才能在提高高效课堂构建的同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素养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韩立峰.核心素养下高中生物高效课堂的建设[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20年现代教育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一).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北京恒盛博雅国际文化交流中心,2020:63-64.
        [2]王志聪.运用多种教学策略的高中生物高效课堂[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昆明会场)论文集(上).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20:846-848.
        [3]辛莉.核心素养下高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2):182.
        [4]程炎斌.核心素养下高中生物高效课堂的建构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1):154.
        [5]黄元桃.谈谈高中生物高效课堂教学策略[N].贵州民族报,2019-07-10(B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