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满民
广州市番禺区市桥富都小学 广东 广州 510000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全面渗透,教师除了要为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还要善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使学生以较好地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中所遇难题。足球是小学体育重要课程之一,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足球技术,还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
关键词:校园足球;心理品质;培养途径
引言
良好的身体状态才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的前提条件。正是因为我们国家认识到了这些意义和作用才开始大力的支持学校重视学生的体能训练和运动能力提升。所以,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开展足球运动是非常的合适的。它能够充分地让学生得到锻炼,让学生养成配合协作的意识,让学生的身体也能够更加健康地发展。要想将“快乐足球”较好的实施与落实,学校一定要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和引领工作。体育老师也要承担起自己的教育责任,要认识足球带给学生的好处,在自己的教学中要根据不同阶段的孩子制定出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有针对地进行足球的教学工作。
1小学体育足球教学现状
1.1面向全体与部分学生抵触
足球作为小学体育教学必修内容,需要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常规教学,但是足球的专项性导致不是所有学生都喜欢和愿意学习足球;足球的对抗性和强体能要求让很多学生望而却步,特别是女生和部分体弱学生对学习足球还有抵触。而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无法在一节课中充分让每个学生都能愉快地完成足球练习,学生没有机会获得校园足球的体验,也无法感受到足球文化给自身带来的乐趣。
1.2教学手段不符合全体学员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一方面,校内在职的足球教师偏重技术化教学手段。在校园足球训练活动当中存在众多需要导师仔细指导的动作,若想掌握这些动作技巧必须经过反复练习,但是大多数小学生都承受不了这样的训练强度,非常容易产生倦怠心理,根本无法构建快乐足球课堂,也无法满足娱乐性教学的目标。另一方面,现阶段的教学测评模式与数据总结渠道单一,很可能忽视学生某些重要方面的成长情况。大多数学校教师的考评依据都聚焦在学生体育课的表现上,错过了学生在足球时间活动当中的成长过程,不能有效激励学生参与足球运动,也不能真实客观地反映学生综合素质成长情况。老师的教学方法是决定着学生能不能学好足球的关键的原因。而老师的教学方法就成了足球教学中出现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2校园足球教学与心理品质培养有机结合途径
2.1积极鼓励学生
足球运动具有典型的竞技性特征,学生在参与足球运动不可避免要经历成功和失败,成功必然会产生喜悦,失败必然会出现沮丧,正是这种心理体验为教师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提供良好的途径。当学生出现失败时,教师可轻柔地拍一拍学生的肩膀并鼓励其:“失败是无法避免的事情,虽然过程有些艰苦,但收获的成果也十分甘甜。
”当学生因为取得的小成绩骄傲自满时,教师可严肃对学生说:“不要忘记,虚心使人进步,骄傲则容易使人落后!”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不可避免会受到损伤,教师应及时慰问:“还好吗?有没有关系?”借此慰藉学生心灵。部分学生在足球运动中摔倒,教师可将其扶起并鼓励他:“摔倒只会让肉体产生疼痛,但只只要坚持和努力永驻心中,那么一切都不是问题!”体育教师要时刻给予学生关爱和鼓励,让学生感受到来教师真挚的爱,更好地拉进教师和学生之间距离,并促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体育运动带来的无穷魅力。
2.2培养团结精神
相关研究指出,团结协作能帮助学生形成团结友爱和互帮互助的良好美德,增强心理品质。对此,教师可从以下方面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意识。例如,比赛法;比赛是足球运动重要组成,即双方在具体比赛通过较量战术、技术和心理素质等,增强身体素能的同时提高体育运动技能。著名体育明星乔丹曾说过:“一名伟大的球星最显著的优势就是带动周围人,让队友和自己变得更好。”尤其在竞争激烈足球比赛中更凸显团结协作重要性,将个人和团队相融合才能取得佳绩。体育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就可紧抓叙述好胜心强和追求成功的心态开展比赛,让学生共同克服苦难,团结互助,每个人都为取得优异成绩奉献自己一份力量。
2.3加强技能强化训练
在完成前期预热与引导任务之后,教师必须仔细指导学生学习足球技巧。相关足球技能的学习是足球课的基础,也是足球教学的关键内容,而且这一方面的教学质量会直接影响学生的体质情况与运动课的成绩。为此,足球教师必须要制订科学的教学计划,辅导学生提高自身的足球技能。比如说,在传授学生足球技巧时,可以提出类似于“足球运动涵盖哪些技术呢?”“足球运动有哪些规则呢?”等问题,并评析学生答案,之后再讲授头球、运球等专业动作。在此期间,教师有义务详细解释各项动作,并且有义务对学生提出的足球问题进行解答。然而,并不是所有问题都必须由教师作答,教师应该让学生自由结组交流经验或者通过小组赛进行强化训练。
2.4通过模拟比赛提高校园足球教学的趣味性
比如,传球技术是足球运动中最基础的技术动作之一。传接球的时机和默契配合往往决定了比赛中能否抓住比赛赛点,甚至是创造比赛奇迹的关键。教师在对“定点踢球”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就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通过在球门禁区附近开展小范围的5人或7人比赛,通过教师承担裁判责任,按照学生的学号或者技术水平分批轮换,以“二过一”传球射门进攻、多人传接球跑位防守、带球护球后分球等情境比赛模拟,达到以赛促赛的目的。小比赛也可以强化角球区技术、球门球技术和禁区抢点技术等,通过这样联系实际比赛情境的方法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激活学生的兴趣,让比赛更接近实战,并增强教学的观赏性和对抗性。
结束语
总之,足球是世界性体育运动,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为学生传授足球理论知识与技能,还要充分发挥德育教育功能,让学生以坚定的意志与良好的精神状态参与训练,提高足球训练效果,享受足球带来愉悦感的同时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永志.小学足球教学与心理品质培养的有机结合[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16):71-71.
[2]陈晓春.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的培养[J].新课程(中),2017(10).
[3]马斌.小学体育教学中“快乐足球”教学策略初探[J].当代体育科技,2019,9(27):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