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建民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市好生小学 256219
摘要:在新课改的教育思想下,核心素养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需要以学生的素养理解和能力养成为方向做教学设计,促进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的综合能力提升,有知识和情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中的培养要注重语文素养与教学内容的结合,并从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的特点出发,以开放式学习环境、主动性探究理解、审美鉴赏的实践、经典文学的应用为方法,保证高年级语文教学的质量,也让语文素养的培养有所发展。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语文素养;培养
前言:在传统教育思想下,小学语文都是以知识讲解为主,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文化成长和思维建设。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树立了生本理念和全面发展的教学思想,并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培养核心素养的要求。基于此,需要改革和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以保证语文素养与知识的整合,从而实现素质教学。在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中,素养的培养要注重实践参与中的引导,以具体的知识应用和兴趣发展为指导思想,以使素养培养得到有效开展。
一、语文素养的含义
核心素养是新课改下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具体标准,各个学科有一定的差异和区别。语文的核心素养有四个方面,分别是语言的建构与应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新、文化的理解与传承,其中内容是对语文知识、学习成长、文化发展的整合,有效地培养能够让学生在过程中得到综合素质的提升。其中语言素养的重心是文字、写作、交流等,思维素养的重点是人文性的阅读理解和发展,审美素养的重点是个人理解认识以及延伸思考,文化素养重心是语文知识中的传统文化和语言文学。针对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语文素养的培养要从四个方面做教学上的设计,以保证素养能力在知识学习中有所养成。
二、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
语文素养的培养教学要保证有效性,就要从学生的学习情况做设计,以让培养教学的开展能够与学习过程有所统一,学生在过程中有参与性的思考,从而在知识学习中有全面发展。高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语文基础,在学习中对于浅层的语文知识能够通过自主学习达成理解,并且随着成长和知识积累建立了个性化的理解认识。但是在语文学习理解的过程中也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学习容易陷入简单的认识,无法完成深度的阅读理解和写作创新。针对这种学习特点,语文素养的培养就要从四个方面的重心做教学形式的设计,以引领高效的学习理解,在深度的理解认识中建立能力和素养,获得全面发展。
三、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语文素养的方法
(一)建立开放式的学习环境
语言是语文课程知识的核心内容,需要有知识的学习理解认识,也需要做应用性的思考。因此,在教学方式上要转变要求式的模式,建立开放式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的知识有表达的机会,并在互动分析中形成语言能力,得到语言素养的发展。
比如在《只有一个地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建立互动课堂,将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结合,使教学环境中有阅读理解的思路,而学生也能进行探究性的理解认识,在互动过程中完成文章的深度学习理解,吸收语言建构的知识内容。首先在师生互动中,指导完成课文内容的分段和整体分析,并以环保思想为基础让学生做个人理解认识的表达,以此使每个学生的阅读理解都能得到呈现,让阅读学习理解有具体的过程。而在学生逐渐完成阅读认识之后则开展生生互动,基于不同的理解认识做讨论和整合,以使学习理解得到完善,语言建构理解得到内化。在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的语言知识会有自主性的认识,而且口语交流也能得到锻炼,有助于语言素养的自主发展。
(二)促进主动性的探究理解
语文思维素养的培养需要以自主性的学习参与为主,特别是在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中,要保证学习理解的参与,以让思维在学习中得到应用发展,通过学习活动提升。因此,教学设计上需要创设情境,以情境促进主动性的探究理解,让学习中有自主思考的过程,从而保证语文教学的效果。比如在《北京的春节》教学中,就以探究理解为核心创设符合学生兴趣的情境。可以采取问题创设方法,引导学生回忆春节,产生感受和体会,从而愿意去做阅读,寻找北京的春节。这样在阅读学习理解的过程中就会有自主性的思考,能够实现思维素养的有效培养。
(三)创新审美鉴赏教学方式
对于审美鉴赏和创造素养的培养,语文教学的优化就要向学生参与和积极应用上发展,组织拓展活动,使学生可以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更多地感受,有丰富的知识积累,并可以做创新、表达、应用,从而就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如在《学弈》教学中开展读后感的写作练习,让学生针对文言文做审美性的阅读理解,并能结合自身作分析。再比如在教学内容中做拓展,以群文阅读的模式促进学生的审美鉴赏,既提高学习效率,也让高年级学生有审美素养的提升。审美素养的培养需要学生有自主性的认识,也要有语文基础的积累,所以在教学方式上要提供支持,并设立过程,保证所有学生的参与,以达成素养培养与知识教学的结合。
(四)注重经典文学文化内涵
小学高高年级的文化素养培养以经典文学为基础,加强诗文教学、古文学教学,以使学生有文化内涵的理解,传承和发展汉语言文化。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并进行呈现,以此保证学生的文化理解,使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比如《过零丁洋》中要提炼出文天祥的民族气节,让优秀文化得以传承。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都是经过精心选择和设计的,在内容上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在内涵上也包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比如《寒食》《十五夜望月》等古诗词,都能实现文化的素养培养。
结论:总而言之,语文素养的培养让高年级小学生可以将语文基础知识进行整合,有助于小初之间的教学衔接,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知识的学习理解带动综合素质的发展。而在培养的教学设计中,需要注意语文素养四个方面的联系,既要做独立性的针对性培养,也要在过程引导综合性的思考和实践,以此达成语文听说读写的全面发展,让学习理解有主动探索的过程,帮助高年级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思考和应用中完善知识理解,建立语文素养能力。
参考文献:
[1]林澜瑛.新课改下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探索[J].考试周刊,2020(91):26-27.
[2]孙海霞.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现状与对策[J].学周刊,2020(32):61-62.
[3]陈芳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重视核心素养的培养[J].小学生(中旬刊),2020(1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