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微课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引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0期   作者:何靖
[导读] 小学课程体系中道德与法治占据重要地位,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学习需求,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不断的优化教学路径,形成全面且系统化的教学策略,以满足小学生的发展需求。
        何靖
        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三小学校,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小学课程体系中道德与法治占据重要地位,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学习需求,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不断的优化教学路径,形成全面且系统化的教学策略,以满足小学生的发展需求。情境微课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必要性,文章主要针对上述课题进行分析,阐述了相应的见解。
关键词:情境微课;小学;道德与法治
        近年来,新课程改革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意识到运用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阶段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更加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基于此,需要结合大的发展形势,有效利用多元化教学用具,发挥其应用价值,实现课程改革与教学创新等目标,提高教学有效性,提升教学水平。值得一提的是,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情境微课的应用体现了一定的优势,不仅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同时也达到了更好的教学效果,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认知力,更加利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文章针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情境微课的应用方式进行分析,阐述了相应的见解。
一、借助情境微课,促使学生深度学习
        情境微课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应用,需要是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全面分析,不仅要验证相关的科学原理,同时也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理念,进而为行动准则提供方向指导,避免成长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偏颇。不仅如此,教师还需引导学生形成辨别是非与真伪的能力,同样借助情境微课的方式,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针对正常与异常这一主题,促使学生深入探讨,阐述自身的见解,提出相应的建议。在教师确定主题后,学生将集中全部注意力去思考,针对生活中的正常与异常情况进行探讨,从而提出自身的独特见解,使得看法更具自主性。整个过程中,学生将会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探讨问题,在探讨中逐步形成辨别是非、曲直、真伪的能力,使得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相应的提升,帮助其形成完整且系统化的理论框架,使得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学习更具层次性,拓展其文化视野,提高知识的实践与应用能力[1]。
        这一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制作情境微课,将微课内容与主题定义为小组讨论,小组讨论中涉及丰富的生活常识、生活具体案例等相关信息,通过情境微课的展示方式,学生讨论的信息更为丰富,并且具备更为多元化的生活案例,基于这部分案例,实现深入且全方位的思考,使之学习得到升华,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并将所学知识内化为综合素质,确保学生学习的有效性[2]。


二、运用情境微课,实现情感渗透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更加强调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利用情境微课这一教学路径实现情感迁移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实现教学目标,同时可以使得学生的学习更为高效,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使之保持良好的情感态度,自觉接受教师的指导,始终沿着情感这一主线,获取丰富的知识,将知识有效融合,逐步作用于生活、成长以及学习等多个方面,突出情境微课的教学价值,触发学生的内在情感,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二年级上册第11课《大家排好队》的课程教学环节,就应突出“秩序的重要性”,教师需事先制作情境微课《踩踏事件的诱因——无视秩序》,为学生播放与秩序混乱造成严重后果相关的视频资料,其中包括“上海滩踩踏实践”及“昆明小学踩踏事件”等,使学生意识到秩序混乱的严重影响,在学生观看了相关的视频后,也将产生深刻认知,意识到维护社会秩序、集体秩序、班级秩序以及规范个体行为的重要性,起到正面影响,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之内在情绪得到升华,并带来内心带来强烈冲击,帮助学生一一突破难点,使得教学活动有效开展。
三、利用情境微课,培养学习兴趣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工作的开展,不仅要将课程中的知识传达给学生,同样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的内心更加柔软、纯净,使之得到相应的升华,将善良视作成长的动力,将纯净作为发展的源泉,帮助学生向善向美,从而在浮躁的外在环境中获得内心的宁静,避免在迷离中迷惘,相反的,则是学会生命的伟大,学会珍爱生命、珍惜生活、感恩他人,以达到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目的。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事先展示情境微课,微课中包含一年四季的季节变化,每个季节的变化都有美不胜收的情境,在不断变化的图画中体会刺激更替之美。学生在欣赏微课视频的过程中,也将被图像中的诗情画意所吸引,形成学习动力,自然而然的激发自身的内在情感,深刻体会祖国大好河山以及生命、时间的独特美,这样的呈现方式不仅可以达到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效果,同时可以唤醒学生欣赏的动力,在学习中产生享受感、认同感与自豪感,逐步形成学习兴趣[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章主要针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情境微课的应用相关课题进行分析与探讨,阐述了相应的见解,希望本文所作分析可为有关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带来借鉴,提高对于情境微课应用方面的重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雷锋飞.情境微课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考试周刊,2019,25(65):134,151.
[2]施涵丽.新媒体技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的应用——以部编版《周末巧安排》为例[J].赤子,2019,26(18):107.
[3]金妙苗.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常态化生活情境创设微探[J].新课程·小学,2019,29(6):142-1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