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荣基
武威市凉州区金金羊镇松涛小学 733000
摘 要:在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对学生的自信心进行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要让学生感受到成功、体验到教师和同学的信任,成就感提升,自信心增强。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必然会经历各种挫折,在思想品德教育课上,让学生在挫折面前能够自我调节,充满自信地面对挫折,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自律性也会增强。教师要让学生知道,通过自我管理能够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本论文着重于研究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课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律性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课;学生;培养;自信心;自律性
引言:
在竞争面前要获得胜利,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充满自信地面对一切,同时强化自我管理,即便是挫折,也能够坚强面对,让自己逐步走出低谷。小学生对外界有很高的敏感度,尤其注重周围人对自己的评价,这是缺乏自信心的表现,对小学生的成长非常不利。在思想品德教育课中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能够自我肯定,在任何事情面前能够做到内心稳定,就更容易达到自己的目标。如果说,自信心是成功的关键,那么,自律性则是成功的重要条件。在思想品德教育课中,采用引导的方式让小学生理解什么是自律,如何才能做到自律,让他们知道自律是对自己的尊重,同时也能够得到他人的尊重,从而增强小学师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一、培养学生自信心的有效方法
(一)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以增强自信心
自信心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建立起来的,人有了自信心,才能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获得良好的效果。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果,成就感增强,就会对自己充满信心,从而产生持续努力的动机。
比如,二年级思想品德的第四单元是“我也会很棒”,这个单元的主要内容是用科学常识解决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我让学生想一想,如果生鸡蛋和煮熟的鸡蛋混淆在一起,如果辨别出熟鸡蛋。同学们沉默了一会,开始小声讨论。我手里拿两个鸡蛋,一个是熟鸡蛋,一个是生鸡蛋,放在讲台上让学生观察。有的学生很聪明,分别晃动两个鸡蛋,说:“这个鸡蛋里有晃动,是生鸡蛋,那一个就是熟的了。”有的学生将鸡蛋放在桌子上转动,发现了两个鸡蛋的不同,一个鸡蛋能快速转动,另一个鸡蛋却不能快速转动,说“能快速转动的是熟鸡蛋,因为里面是实心的!”
学生在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中感觉到了难度,却通过自己的努力将问题解答踹,从而对自己的学习能力自我认可,体验到成功,自信心因此树立起来。
(二)让学生感受到被教师信任而提高自信心
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困难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想象自己正在向良好的方向发展。当教师这样做的时候,学生能够体验到教师对自己的信任,学习自信心增强。教师在课堂上讲课的时候,语言要柔和,教师要能够用表情、目光以及肢体语言传递对学生的期待,激发学生的积极学习意识,也会充满自信心。
(三)教师要合理运用评价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教师在思想品德教育课上要善于运用评价的方法激发学生的自信,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会产生心理障碍。
我班里有一名叫于瑞海的学生,学习主动性差,总是不能按时交作业。我对学生作业进行评价的时候,所坚持的原则是不再作业评价栏给学生评差,而是评为“待合格”。所以,我对这名学生的作业没有在给过差评,而是让他说明自己交作业困难的原因。一天,我将于瑞海叫到教研室,问他:“你每次的作业都完成的很好,准确率很高,看得出来你很用心,如果能按时交上来就更好了。”
于瑞海说:“老师,我写作业是很认真的,可是总是遇到困难。
”
我说:“走路的时候,如果一条路不好走,换一条路是不是更好?咱们班有一名同学作业中总是有错误,你可以和他一起写作业,还可以帮助他,你看怎么样?”
于瑞海欣然答应了。此后,他的作业都能按时交,那名学生的作业准确率提高了。
采用这种评价方式,学让学生始终有信心,有努力的空间,让他跳一跳就可下果子的体验。让学生明白,只要想做,轻轻用力,就能成功。
二、培养学生自律性的有效方法
(一)注重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
在思想品德教育课上,教师要引导小学生树立自己的理想,设立自己的学习目标和生活目标,这样,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就会克服各种困难,任何的障碍都不能让他们气馁。
我在讲“我在成长中学习”的时候,用多媒体播放动画片。我说:“你们看,东东正在学习呢,可是面部表情怎样?”
学生们说:“不高兴。”
我说:“东东最近确实有烦恼。他在做数学题,可是有不认识的字。爸爸妈妈都没有回来,东东就等着他们回来,不做题了。你们说,他们的问题出在哪了?”
有学生回答:“为什么不查字典呢?”
也有学生说:“可以多读几遍啊。”
我说:“同学们都很聪明。当遇到烦恼的时候,要多动脑筋想办法,困难就能够克服了。”
如此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强精神,使小学生在困难面前奋发向上。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如何,从其行为习惯就可以了解。行为受到思想认识的指导,是情感的体现,同时也受到意志和信念的支配。行为习惯关乎到人的思想政治觉悟,也关乎到人的道德品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他们有坚强的毅力和意志。教育要从学生日常生活抓起,在教学中将学校制定的各种规范引入其中,用学生所熟悉的实例说明问题,让学生认识到,规范所发挥的作用不是抑制学生的自由,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自我管理,这是成长的必要条件。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结合学校的行为规范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引导学生自主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争做现代文明人。
(三)充分利用校园资源
小学生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所以,在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发挥环境的引导作用是非常必要的。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可以将校园的各种环境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对学生展开教育,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比如,在课前教师让学生观看校园的花草树木,观察校园中各种设施的布局,感受其中的美感,让学生意识到只有保护好环境,自觉维护校园设施,才能让这种美维持下去。所以,学生在享受美的过程中,自律性增强。此时,教师将学生带领到教室中,让学生说一说自己体会,基于此逐渐转向教学主题,当学生精神境界得到提升,自我管理意识就会增强。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不局限于在教室中进行,合理利用各种学校资源,挖掘这些资源的教育功能,发挥其载体作用,使教育内容更加直观形象,从而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结束语:
通过上面的研究可以明确,小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都会遇到不如意,教师用这种鼓励的方式激活小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认识到磨难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探索和创新,就能够走出低谷,迎来光明。小学生就好像是攀登者,在中途遇到失败是不可避免的,教师在思想品德教育课上对学生的教育中,用学生的亲身体验作为实例,对学生展开教育,开展学习创新活动,让他们对自主解决各种问题充满自信,与此同时,自律性也更强,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
参考文献:
[1]蒋秀颜.小学德育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J].新课程(中),2018(02):258.
[2]次旦央金.小学课程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07):354.
[3]马学军.试谈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8年 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