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说力聪
四川普格县孟甘乡中心校
【摘要】教师要将计算教学贯穿数学教学的始终,提高自我意识从而保证教学的有效性.专家学者在设置数学教材时已经渗透了相关理念,教师需挖掘教材,实现数学教学最优化.计算教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只有做好计算教学才能够促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各方面能力.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教学质量、教学评估之间息息相关.原有教学模式过于落后,教学方式不具有先进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低段教学;计算能力;培养策略
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纪律性差,不容易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教学。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各样教学问题。小学低段正是培养学生各种学习习惯、兴趣的关键阶段,数值运算这一大板块的教学,如果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合理,很容易让学生对计算失去兴趣,甚至对数学产生抵触情绪,鉴于此种情况,本文对低段计算教学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教学的有效方法。
一、小学低段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存在的不足
(一)计算速度慢,错误率高
就实践来看,很多小学生在进行数学题计算时,审题速度慢,消化题意都要花费一定时间;学生的计算结果准确率也不高,用错数字或者数学符号是常态,学习结果并不理想。
(二)学习兴趣低,积极性不强
抽象的数学课程对小学生而言过于枯燥,以往教师单一的教学方式更加剧了学生兴致的衰减,学习兴趣难以被激发;小学生活泼好动、思维跳脱,难以在一件事上保持长久的专注力,就如数学计算,但沉闷的课堂让学生普遍对数学计算持刻板的印象,也就无法对计算过程保持稳定的耐心,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不强。
(三)缺乏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一方面,传统的数学教学课堂不能让学生产生学习动力;另一方面,低段学生由于年龄小,在习惯和能力培养上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学生不具备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在学习过程中显露出各种问题也就不足为奇,这也是影响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提升的一个主要原因。
二、小学数学低段计算能力培养策略
一、激发学生兴趣,优化课堂教学
对于很多小学生而言,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最令人头疼的就是对计算的学习,不计其数的计算练习使得他们觉得非常疲惫和乏味,同时,很多时候教师还会将大量的计算技巧通过理论的知识教授给学生,然后再亲自解题进行示范,很多学生在听理论的部分就已经云里雾里了,在之后的解题十分中自然就会显得非常吃力,很多学生都觉得跟不上老师的思路。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尽力的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自主的开展学习。
例如在进行计算教学时,教师可以先抛出一些有趣的小问题,创造一个相应的教学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们更好的把精神放在老师身上。
以“整十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问题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练习题中的题目,将问题进行拆解,把问题简单化,如30除以6,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们先让学生们利用上节课的知识来拆解数字“30”,看看30里面有几个10,几个5,数字“24”又是由几个“10”和几个“1”组成的,先打开学生的思维,活跃一下学生的头脑。然后再引入本节课要教学的内容,让学生们进行尝试解题,或是进行小组之间的合作讨论,引导学生们在计算中更多的使用口算,锻炼数学思维,逐渐的让学生们开始习惯于对一些简单的数学计算题进行口算和心算。这样一来,学生们会越来越熟练的掌握口算能力,而纸笔可以用来进行验算,论证自己的计算结果。通过这样的引导和培养,学生们会越来越喜欢计算,而计算在学生们眼中也逐渐变得不那么困难了。
二、实施分层教学,关注个性培养,促进整体进步
实践训练不光可以在课堂练习中进行,更可以在课后作业设计中实现。值得注意的是,教师需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学生表现出来的学习能力和消化能力会有所区别,如果片面地采用集中式教学,容易忽视一些后进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数学教师有必要实施分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探索学生的自主学习之路,关注学生的个性培养,在课后作业设计中也要为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布置难度不一的内容,夯实后进生计算基础,拓展优等生计算能力提升空间,最终促进整体的进步。此外,教学评价也要具有针对性,但需要以激励性的评价为主,增强学生对数学计算的自信,使其感知到数学计算之趣味,从乐于学习转变到善于学习。
三、丰富教学的模式
教师在前期进行备课的时候,理应对教学目标予以明确,同时结合目标本身完成方案设计,并选择最佳的教学方式,从而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对学生而言,数学学习除了能够提升学生的计算水平之外,对其分析能力的培养也能带来帮助.在当前教学改革工作之中,这些都是其中的重点部分.所以,教师在设计教案的时候,理应将多方面因素考虑进来,从而提升教学的总体效果.例如,在进行“10以内加减法”知识讲解的时候,首要工作便是对教学目标予以明确.之后再根据知识点进行划分,明确每堂课程的教学内容.诸如,在第一节课时,主要针对10以内的数字进行讲解;在第二节课时,针对相关计算方法进行分析;在第三节课时,列举相关例题进行详细讲解,并通过应用题的方式,让学生明白数学和现实生活存在的联系.如此一来,学生很快便能完成知识学习,进而提升自身综合能力。
四、在形式多样的练习中形成技能
计算教学是小学教学最基本的框架。学生经过大量的练习掌握计算方法,这是提高学生运算速度的重要途径。但是当前小学低段使用的教材中练习量少,所以教师需要设计出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相符合并且能提高计算能力的练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让学生在提高计算能力的同时又不对计算产生恐惧和厌恶。另外,由于不同阶段的学生接受能力不一样,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就需要构建合适的思维导图,努力探索适合低段学生的数学计算教学模式。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导者,教师要发挥自身的作用向学生提出硬性要求.另外,教师要意识到学习兴趣的重要性,不断发挥能动性保证教学训练方式的多样化,坚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的教学目标,发挥兴趣的作用.教师要将时间交给学生,为学生提供养成独立思考、自觉检查验算的习惯的机会,从而提升学生数学素养,保证数学教学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胡君平.小学低年级计算能力的提升策略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02):76.
[2]茆圆圆.渗透新课改理念,提高小学低段学生数学计算能力[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04):85.
[3]郭志强.小学低段学生问题解决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2018(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