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颖
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第一幼儿园 06650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提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新课程指导纲要突破了以往历次教学改革,着重从教师教的角度研究变革教的方式转为从学生学的角度研究变革学的方式,转变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更新教育观念——以人为本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首先要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教师只有确立了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观念,才能在教学中转变教学方式,指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为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决定的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观念中孕育出来的;一切教学改革的阻力都来自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一切教学改革的成功都是新旧教育观念斗争的结果。
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我们应全新的认识学生,确立正确的学生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绝不能像过去那样,不顾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思维方式,采用以灌输为基本特征的接受式学习方式,而应代之以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合作等新型的学习方式。教师应该知道:
1、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学好数学。虽然学生的智力水平、经验背景和学习习惯存在差异,但每一个智力正常的学生都可以学习课程标准规定的数学内容,都有条件按教学条件学好数学。
2、不同的学生学习数学的水平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每个个体各有所长,学习数学的能力也不尽相同,教师应当承认学生的差异,并对不同的学生提出有差别的学习要求。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按同一个水平发展,学习完全一样的数学知识和达到同样程度的数学水平。
3、允许学生以不同的速度学习数学。教学需按一定的进度完成,但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按同样的速度完成所学的内容。根据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我们可以允许一部分基础较好的学生用较快的速度学习,也应当允许一些底子较差的学生用较长一点的时间达到相应的要求。
4、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学习数学。认识和理解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适当的方式理解数学问题,同时,教师也应当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和解决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对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但不应把某一种方法强加给学生,作为必须使用的方法。
二、转变教学方式——授人以渔
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的真正含义是教师教学生如何学习。因此,要使学生学会学习,教师必须从课堂教学改革人手,构建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的教学模式,形成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从而带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要使学生学好数学,首先要让学生喜欢数学这门学科。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来自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把数学教学设计得更能引发学生的兴趣,课堂教学的气氛更加宽松和谐,就会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以情激趣: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产生探究兴趣。
布疑生趣:在新课的导入时,教师设置悬念,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引发认知兴趣。
借物添趣:教学中尽量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把数学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成功增趣:教师在教学活动时,尽量让学生的成功多于失败。成功时及时地给予表扬和肯定,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信心。失败时不责怪学生,帮助他们分析、查找原因,积累经验。教学中经常用语言、微笑、手势等方式进行鼓励,学生就能尽情地表现自己,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2、创设生活情境,促进自主探究
学习数学要以一定的经验为背景,教学过程中应该为学生提供有利理解数学、探索数学的实际情境。让学生“做”数学比教给他们数学知识更重要。学生学习数学不应以接收式为主,要给学生充分的机会在实际情境中通过感知、操作等活动来认识数学。
3、要为学生留有探索与思考的时空
教学中,学生要有机会探索问题和思考问题。教师不应代替学生思考,也不能以成人的眼光对学生的解答方法作出优劣的判断。要给学生有表达自己的想法的机会,允许学生以不同的方式理解和解答问题。教学时,教师巧妙组织,让学生看一看,切一切,想一想,说一说,在这样的动手操作、互动交流中,让学生把观察中的发现,原有的知识经验积累,在交流中实现知识上的共识、共享与进步。有这样一句话,学生的潜能像空气,放在多大的空间,他就有多大。虽有些夸张,也不无道理,当我们充分相信学生,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给学生及时的鼓励引导时,学生总会给我们惊喜,而这样,课堂才会是生动活泼的课堂。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知识的获取、能力的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达成才真正落到实处,只有经历过程,才能获得体验。
4、要营造合作交流的氛围
学会合作交流是现代社会所必须的,也是数学学习过程应当提倡的组织方式。在设计教学计划和组织课堂教学时,应创设让学生合作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别人的方法和想法,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从而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认识数学,养成与人合作与交流的习惯。教给学生合作交流的方法,教师应该教育和指导学生,在学合作交流时虚心学习,认真倾听,细心思考;遇到不同的意见,要等大家充分把观点都摆出来后,再相互比较,修正补充,择善而从,千万不要别人刚一发言,就横加指责,致使发言者望而生畏,欲言而止。具体要做到:
(1)努力做到让学生敢于发表见解(自认正确的或还不够肯定的)。这里所说的见解,可以是问题的答案,也可以是获得答案的思维过程。
(2)努力做到让学生善于提出问题。以期得到同学们的帮助。
(3)努力做到让学生乐于听取意见。来自同学们的意见有正确的,也有不全正确的或错误的。一要虚心听取;二要据理评判正误,不盲目随从,不得其解的问题,要及时与老师交流。
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是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要完成的一项长期的任务。如何更有效地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