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佳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傅家镇傅家实验小学 255000
在日常教学中,关于“整体感知”我时常有疑惑,先前教研员老师在备课会或者教研时给过专业指导,但个人在实际操作环节依然不存在困惑。阅读了专业书籍,加之在优质课的观课中学习了老师们对于《麻雀》一课的整体感知教学环节,有了新的思考,有拨开乌云见青天的舒畅,下面就针对《麻雀》一课的“整体感知”片段进行分析。

这位老师的整体感知环节,直接抛出问题“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在学生的回答出现偏差时,教师点拨学生联系前置学习基础《普罗米修斯》一课按照事情发展顺序的知识点,来思考课文的起因经过结果。同时教师再出示三幅图片,降低了寻找起因经过结果的难度,这个时候学生可以完整准确的说出整体感知,整个环节行云流水。其实对于故事的起因,在我上课时候是有一部分学生说的不够准确的的,但是教师直接出示的第一幅起因的图片是显而易见的,这里也足以见得执教老师在进入优质课课堂前进行过试讲,是反复锤炼出最简洁的语言与方法。在学生说出答案后,教师再总结一句整体感知的方法,然后同桌之间进行口头练习,巩固了学习效果。
在自由读文后,学生的第一次回答就表述地比较完整,但是教师追问的是“你读出了老麻雀怎么样?”我个人认为在此教师可以顺势直接问学生“你是用什么方法总结出来的?”相信学生通过教师前期发的预习单,可以明确是通过了前面《普罗米修斯》一课的学习,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事情发展顺序来理顺的,这样会更加顺应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根据预习单的提示可以顺利地找出起因经过结果,课堂中教师再次追问有没有不同之意见,总结了按照起因经过结果读懂了课文内容,梳理出第一个写作法宝。

这位老师是在学生回答时在大屏幕出示了起因经过结果的图标,意在让学生按照这样的顺序来回答,巧的是学生的回答居然和老师提前准备的三个词语一模一样,可谓是心有灵犀了。“攻击”和“拯救”两个词需要老师的提炼的,这里我也感受到孩子素质的差异。
综合以上三位老师对于《麻雀》一课的整体感知环节,我个人也理顺出了一个简单的思路:在抛出“课文围绕麻雀写了一件什么事?”后,一定要按照学生的课堂生成来做出相应的判断。如果前期发了预习单给出了“起因经过结果”的提示,在课堂上进行简单的梳理总结即可。如果没有课前预习单,直接让学生来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对于不会运用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来理顺故事内容的学生来说,说完整和说清楚是有难度的,这个时候就是需要老师的提示和点拨了,片段A中的老师的做法就比较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对比另外两位老师对于整体感知环节的处理,B老师有些重复与费时,但落实的第一个习作法宝更加扎实。C老师对于整体感知的处理弱化了,把重点放在了如何写清楚老麻雀的无畏上。综合比较之下,A老师的处理方法更加得当,但是我可能不会出示三幅图片,因为给出了起因经过结果的提示后相信大部分学生是可以找出起因经过结果的,没有太大的难度。相反,直接给出三幅图,有种像是把饭打碎了直接送到嘴边,只等学生张嘴的感觉,留给孩子思考的空间很重要。
整体感知是指学生在初步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对全文的基本内容、作者表达的情感有一个总体的感受和了解。这是学生阅读文本的第一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明确指出第二学段的教学目标:“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因此,整体感知是第二学段阅读能力发展的关键之处。回顾我个人教学经历与阅读专业书籍的沉淀,针对整体感知总结出以下几点思考大家商榷。在第二、三学段的阅读教学中,如何去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
一、板书整理提纲,自主梳理文本
第二学段的文本绝大多数篇幅不长,思路清晰,而且围绕中心句或者关键词进行构段。例如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语文要素就是在训练中心句。在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在板书上共同列出提纲,以帮助学生有效地梳理文本内容,从而促进学生整体感知能力的提升。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教学时,引导学生给课文列出提纲,找出海水美、海底美、鱼儿美、鸟儿美,梳理清楚文章的表达内容。这对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根据不同文体,自主探知文本
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表达顺序和方法。了解并依据文体的表达特点来思考、概括,有助于学生在自主探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较为准确地整体感知文本的内容。例如在童话类的教学中,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并说说对童话中出现的人物的初步印象。接着,问学生从文中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他们的特点,从他们的对话中发现人物的不同特点。这样学生不仅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也进一步理解、领悟寓意,真正达到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文本的内容和表达的形式密不可分。在阅读教学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根据文本体式的特点,学习整体感知文本的方法,形成语文学习的能力。
三、抛出合适问题,自主感知文本
感知文本内容的主要途径就是读。紧扣问题自读课文,是学生在初读阶段感知文本内容的重要方法。这也是现今语文教师常用的整体感知方法,引导学生带着问题与思考走进文本,把握住文章的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
总之,整体感知作为第二学段阅读能力发展的核心,是其他各项能力发展的基础。无论在课堂学习还是在课外阅读中,我们都应该重视这种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