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小燕
广西桂平市石龙镇五狮小学
摘要:孩子是国家的未来,是国家的希望。现如今,城市里的儿童大多数都在父母的陪伴下成长,无忧无虑。这样的生活对于农村家庭的儿童而言,简直不敢想象。他们的父母由于生活条件不好,被迫离开家乡去城里打工,这些被留下的儿童被称为“留守儿童”。本文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
由于社会的发展,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逐渐成为我国教育界存在的重点问题。要想根本解决此问题,就必须从不同角度分析,需要家庭、社会和学校三方面的协调配合,从而减轻留守儿童内心的孤独感。本文以儿童成长意义作为出发点,论述了解决家庭教育问题的几种方法并付诸实际行动,强调父母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
1.家庭教育对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的意义
(1)对性格的影响。根据调查显示,相比于被其他长辈赡养的孩子而言,由父母亲自养育的孩子性格更加外向、活泼,言行举止更加得体,懂得更多人情世故。留守儿童大多数与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一起生活,这些人由于年龄较大,只能为孩子提供衣食住行等基本日常所需,但是在孩子日常生活的行为习惯养成中,无法起到一个良好的引导作用,即便有此意识,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2)对学习习惯的影响。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他们的行为习惯总是在不经意间引导孩子。学习习惯也是如此,在父母的看管之下,孩子不仅愿意学习,而且学习习惯很好、学习效率较高。为此,父母应该经常陪伴在留守儿童身边,与他们共同学习,令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对未来发展的影响。教育理念在家庭教育中十分重要,也对留守儿童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养成有一定作用。积极向上的理念可以使孩子们对世界有崭新的认识,从而在心底对外面世界有一种向往。相反,消极的理念会使孩子们看不到未来的希望,影响未来的发展。如果留守儿童的父母为孩子建立一个弥漫着爱与温暖的家庭,那么在未来的成长过程中遇到困难时,首先想到的便是希望。为了孩子未来的发展,父母应该重视家庭教育。
2.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1)心态不积极。儿童时期的孩子最需要的是开心和快乐,父母把孩子留在家里,从小就感受不到来自父母的温暖与爱意,甚至可能遭受年纪相仿孩子的嘲笑。在此时,父母不在身边,孩子内心的苦楚无人倾诉,长期积累导致他们的心态消极,还有可能出现心理疾病等问题,十分不利于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与发展。另外,由于缺乏关爱,出现问题时无人开导,自我疗伤的结果便是逐渐形成孤僻的性格,遇事急躁不安,甚至患有自闭症。新时期发展下,留守儿童得不到应有的爱护,很容易形成不积极的心态,影响成长。
(2)综合素质低。近几年来,提升孩子的综合素质成为我国教育部重点关注的问题。但是有些偏远乡村的孩子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综合素质较低。综合素质可以判断一个人各方面是否优秀,它不仅包括思想道德方面,在为人处世以及生活中各个方面均有所体现。农村留守儿童与其父母长期分离,不生活在一起,自然也就不了解对方,无论是学习、生活还是日常交往,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父母全然不知。
(3)学习成绩差。由于新时期的形成,农村父母进城务工,把生活、教育等一切大小事宜全权交给没有劳动能力的老人或亲属,使孩子的成长过程遇到很多问题。学习便是其中之一。虽然在学校里孩子可以跟着老师学习,但是一旦回到家中,没有父母的督促看管,孩子存在惰性心理,对学习不感兴趣。老人或其他亲属由于知识水平低下,无法辅导孩子。
如此一来,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低下已然成为常态。
(4)行为规范的问题。父母常用“金钱+物质”的方式来弥补孩子缺失的亲情。使得孩子只知道单向接受爱,不知道去施爱,对家人、师长、邻居、朋友冷漠少情,缺乏社会责任感。再者,由于监护人年龄较大或者是忙于农活,精力有限,品行上溺爱的多、教育上引导的少,无暇顾及留守儿童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也很难与留守儿童进行思想交流,一般的是放任自流。
(5)安全问题。根据公安部的统计:农村留守儿童已成为各类犯罪侵犯的高危人群,其中,留守女童容易成为性侵犯的对象,并且留守女童在性侵犯面前是最措手无助的,犯罪分子也往往最容易得逞。留守儿童发生溺水、车祸、火灾、触电等意外而致伤致残甚至死亡的比例远高于其他儿童。
(6)心理健康问题。一是胆怯。好多留守儿童晚上害怕一个人睡觉,他们有的受到大同学欺负、威胁、勒索也不敢向老师和家长反映。二是自卑。留守儿童经常看到其他同学朝夕与父母相伴,有人关心和疼爱,而自己却没有,相比之下必然会感到失落和自卑,不爱说话,不爱和别人交往,自卑内向。
3.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重要对策
(1)构建完整的教育体系。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学校应该积极履行教育的义务,发挥教育的主体地位。学校应该在本质的思想上发生改变,改变父母的家庭教育意识,让父母了解到以下内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效结合才能够促进孩子整体素质的发展,对于新时期的留守儿童来讲,他们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与关怀,而不是他们在物质上的“弥补”,只有在温暖的家庭环境下才能够使孩子变得阳光开朗。
(2)建设家庭教育网站。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根据社会情况,国家可以设立相关的政策,通过网络寻找一些愿意来到农村支教的志愿者,这样可以带给农村留守儿童一些属于“外面”的新鲜感,通过老师,能够更加向往城市的生活,从而促进他们学习的动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精神。父母必须重视起来孩子的教育,外出务工赚钱固然非常重要,孩子的教育却更不能忽视。即便工作在忙,也要经常抽出大量时间与孩子联系。假期,有条件的家长可以把孩子接过去,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和家庭的温暖,每一个孩子性格的形成、品格的培养以及理想抱负都是父母言传身教给孩子的影响,希望天下的父母多抽些时间陪陪孩子吧。
(3)开展课后教育。学校应该对农村留守儿童开展免费的课后教育,他们普遍在放学回家后因为种种原因无法进行学习,导致他们并不能充分的利用课后时间学习,所以学校应该对农村留守儿童开设一个晚自习,让他们能够在学校完成当日内容。在学校学习,通过同学间的相互监督,能够有效解决学生回家后的“惰性”问题,并且能够有效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通过学校的课后教育解决家庭教育下的不足之处。
教育不是一个人的事情,也不是一个家庭的事情,它需要家庭、社会、学校三方面共同发展,相互配合,才能为留守儿童的未来打好基础。父母应该深刻意识到孩子才是未来,不能局限于一时,只想着打工赚钱,孩子的健康成长才是一个家庭重要的核心理念。
总之,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应该肩负起对自己孩子的责任,使农村留守儿童的性格、学习习惯以及未来发展等都有一定改善。综合素质的提升是孩子成长的关键,要想使孩子健康成长,父母应该多多陪伴在孩子身边,给予精神上的支持与帮助。
参考文献:
【1】廖金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缺失的多中心治理探究[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29(04):94-96
【2】吴艳祥.新时期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工作探究[A].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二卷)[C].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总课题组,2017:5
【3】李艳红.新时期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2017(06):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