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构建学生习作激励机制

发表时间:2021/1/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3期   作者:舒蓉 张郁
[导读] 兴趣是学生习作的内驱力,是写好作文的前提。小学作文教学首先要对小学生进行激励教育,兴趣培养,从心理上调动学生作文实践的积极性。

舒蓉  张郁   湖北省钟祥市东桥镇镇直小学
【摘要】兴趣是学生习作的内驱力,是写好作文的前提。小学作文教学首先要对小学生进行激励教育,兴趣培养,从心理上调动学生作文实践的积极性。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兴趣;激励评价机制;闪光点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1-030-01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想使学生上好课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兴趣之火。”兴趣是学生习作的内驱力,是写好作文的前提。小学作文教学首先要对小学生进行激励教育,兴趣培养,从心理上调动学生作文实践的积极性。因此,我们在从事“激发学生习作兴趣”的研究中,把构建习作激励评价机制放在了首位。
        一、建立“星级”评价机制
        在批改学生作文时,我们常常利用一些激励性的标志符号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语句优美的,我们就会把这些语句画上波浪线,并在旁边画一个笑脸,表示老师很高兴看到这样的语句;用词精妙的,我们会在这些词语的下面画上小圆圈,打上一个感叹号,表示很令老师佩服;如果整篇作文中有二个以上的闪光点,我们就在篇末画一颗星星,表示老师很是欣赏。
        怎样才能让这些激励性的标志符号发挥持久的效能呢?我们建立了“星级”评价机制。那就是把学生每次作文得到的星星都画到学生作文本的封面左下角。学期结束时,让每位学生都数一数自己作文本上的星星,对获得星星较多的学生给予表彰,并授予“小作家”的荣誉称号。
        这种重视学生习作态度的管理方法确实不错,一年来的实践,真正让学生写作文的积极性高涨起来了,优秀作品也越来越多了。
        二、展示成果,激发写作动力
        强烈的成就感会给人带来前进的动力。小学生好奇心强,又爱表现,教学中,我们教师利用他们这一特点,为学生习作创造展示的机会,共同分享他们的成果,使他们感受到写作的乐趣。例如,我们在班上利用后墙不大的一块地方,开辟出一片“作文小天地”,让学生中一些优秀习作都有机会在园地中得到展示,满足小学生自我表现的心理。同时又做到定期更换,这样既调动了学生们的写作积极性,又给更多的学生提供了展示的空间,做到人人有机会。每一期作文展示后,还要组织学生进行评比,评选出“班级小作家”。被选上的学生喜形于色,深受鼓舞,没有被选上的学生也跃跃欲试。另外,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个人作品收藏,把自己满意的作品集结成册,这样既能留下美好的回忆,又可以作为写作素材的积累。这些做法,大大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他们也乐此不疲地积极参与。


写作对他们来说,再不是一件苦差,而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了。
        三、教师勤于撰写激励性评语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评价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动机,增强写作的自信心,通过习作点评使学生受到高尚的情操与趣味的熏陶,获得写作的成就感。以往我们常常用语句不通顺、内容不具体、中心不明确等字眼,挫伤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中最深切的禀质,是被人欣赏的渴望。”可见得到别人的赞许是人的一种心理需求,而儿童的这种需求尤为强烈。因此,我们撰写习作评语时,要“以鼓励为主,以写优点为主”,来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让他们不再感到手中笔的沉重。
        学生不管是写作文、读后感、还是日记,写出的内容都是他们需要表达的真实情感,是花了功夫、动了脑筋的。虽然显得粗糙,但毕竟还是他们自己的文章。对待他们的习作,就要像对待婴幼儿走路一样。父母看到孩子迈出人生第一步总是欣喜不已,作为我们教师看到学生的文章,这时候用什么条条框框和技巧来评价他们的习作是毫无意义的,只需要给他们信心和勇气。在点评时,尽量挖掘习作的闪光点,要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老师对自己劳动成果的尊重,从而激发写作的内在动力。比如,我们班的王屹龙同学写的《母鸡是怎样下蛋的》虽然语句不是很通顺,错别字也很多,但他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动词用得很精妙:“鸡飞进鸡窝里,过了一会儿,鸡的冠子变得红红的,脖子伸得长长的,屁股撅得高高的,好像非常吃力的样子。”于是我在评语中写到:“你真是一位能留心观察生活的有心人,描写得太生动了。”我还在班上高声朗读了他写的这篇作文,并大肆表扬,这位孩子逐渐爱上了写作文。
        四、见报见刊,享受成功的喜悦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使力量的付出跟儿童的自尊感密不可分的时候,他的劳动才能成为快乐、诱人的。”小学生的作文并不是轻松的劳动,必须使学生享受作文成功的自豪感。熟话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要有一双识别千里马的慧眼,每当发现一篇有创意的佳作,要不吃劳苦地认真修改,并寄出去,如能发表,那将大大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如我班的学生杨祯沂写的一篇《罗楼山,我错怪你了》发表在《大家教育周刊》文学摇篮之后,我便拿着这份报纸在班上深情地朗读了这篇作文,我在朗读时发现全班学生的目光全部聚焦在杨祯沂的身上,我深深地知道,那是羡慕的眼光。果然,没过多久,我们班的徐润琪写的《乌鸦真美》发表在《小学生世界》的童话城堡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相信我班见报见刊的学生作品会越来越多。
        总之,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多想办法,只要我们用真爱去撞击每一个学生心灵的火花,用我们的尊重去激发每一位学生写作的灵感!他们肯定会发现:自己就是一匹千里马!从而点燃学生习作兴趣的火花。
参考文献
[1]张洪玲主编: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冯忠良等著:《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