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下如何将“立德树人”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

发表时间:2021/1/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月下   作者:程真
[导读] “立德树人”是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中的核心关键词语,小学语文教学在挖掘教材资源,朗读指导,创设情境,词语教学,习作教学及阅读教学中均可适时的渗透立德树人教育。

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第六小学   程真  726000   

【摘要】“立德树人”是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中的核心关键词语,小学语文教学在挖掘教材资源,朗读指导,创设情境,词语教学,习作教学及阅读教学中均可适时的渗透立德树人教育。
【关键词】立德树人;渗透;语文教学
        “立德树人”作为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中的核心关键词语,习总书记给全国广大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方向,就是要从小引导广大学生“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语文学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立德树人”教育的渗透,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和优良的道德品质是每个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关注的着眼点。
        一、在挖掘教材资源中,有效渗透立德树人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选取了大量文质优美的文学作品,有塑造人物豁达开朗、大爱无疆,心灵崇高的;有描写祖国大好河山,表现自然美的;有展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有表现语言音乐美,文字建筑美,诗句音律美的古今诗词等。这些课文都以不同的方式体现了作品的内在美,富有质朴美感。教材中所体现的浓浓人文气息,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使他们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接受真善美的思想。因此,作为语文老师就应该充分利用好语文学科的德育优势,悄无声息的进行德育渗透,立德树人教育。我们要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爱国主义素材,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在教学实践中,既要讲授语文知识,也要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在教学中做到寓教于情,寓教于理,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效果。如《桂林山水》这篇课文让学生体会桂林山水的色彩美、形态美、意境美,激发他们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詹天佑》,让学生体会到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体会到自信心的重要作用,感受到为国争光的重要意义,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战胜困难的决心,激励学生将来建设祖国,奋发有为,争做大国工匠。
        二、在朗读指导中,有效渗透立德树人教育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朗诵声情并茂、文质兼美的文章和韵律优美的诗歌,有利于他们体验祖国文学的音韵美,加深对课文内容、思想感情的品味,并培养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指导学生朗读重点句、重点段,从多次反复的朗读中,激发他们的感情,使他们产生共鸣,从而体会到课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还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在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有所感悟,感情得到升华。而思想感情的升华,又促进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实现了语文能力与思想感情的共同提高。在感受语言文字美的同时,立德树人教育犹如春风沐浴大地,悄无声息,如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既教书又育人。



        三、在创设情境中,有效渗透立德树人教育
        质疑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小学生正处于“爱发问”的好奇阶段,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各种有趣、有探索价值的问题情景,使学生迅速地进入课文预定的情景,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寻求正确的答案的同时,又进行了立德树人教育。如《鸟的天堂》一课时,提出如下问题:(1)真有天堂吗,你心中的天堂是什么样子的?(2)鸟会有天堂吗?鸟的天堂又是什么样的呢?(3)如果没有成片的树木,会有书中描绘的“鸟的天堂”场景吗?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意识到只要生活快乐的地方就是天堂。明白人与动物应该和谐相处,只有保护大自然,大自然才会给我们最好的回报,从而认识到爱护环境,保护森林的重要性。
        四、在词语教学中,有效渗透立德树人教育
        在小学阶段的词语教学中,可适时地渗透立德树人教育。如学习“羔羊跪乳”、“乌鸦反哺”成语时,为了加强同学们对母爱的认识,教育他们心知感恩孝敬父母,可特意在课前布置预习让孩们用讲故事的方式释意。此外,乌鸦因喜欢吃腐蚀和啄食农村垃圾,能消除动物尸体等对环境的污染,起净化环境的作用。所以一些地区对“乌鸦”代表着灾难和吉祥的看法是不正确的,学生们从中不仅懂得了该词组的使用和意思,还培养了纠正错误看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们爱护鸟类、爱护小动物的情操。  
        五、在习作教学中,有效渗透立德树人教育
        对于有教育意义的电影如《小鞋子》、语文书中要求学生阅读的《鲁冰逊漂流记》、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些不但是训练写观后感、读后感的好内容,而且剧中只有一双鞋子换着穿的小兄妹的善心、爱心、孝心和努力拼搏积极向上的精神以及鲁滨逊的不畏困难、勇于同恶劣环境作斗争和海伦.凯勒身残志坚的意志品质都是值得学生学习的榜样,
教学中应抓住这样的典型人物适时渗透立德树人教育。
        六、在阅读教学中,有效渗透立德树人教育
        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性格,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如教学《题西林壁》一诗,先让学生诵读古诗;再分析理解古诗的意思;接着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对事物观察的方法和写作的方法;最后让学生感受诗中庐山景色的美受到美的教育;而且让学生明白了一个哲理:对任何事物都要进行全面的观察分析,决不能被其局部或表面现象所迷惑,否则就会看不清事物的真相和本质。再如教学《负荆请罪》一文后,要求学生在课外读一些关于历史英雄人物的故事书藉,开展讲故事比赛。通过这些生动活泼的课外语文活动,既让学生增长了不少知识,开阔了视野,又让学生受到了爱社会主义、爱祖国等方面的教育,深化了思想;也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总之,语文教学的立德树人教育渗透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课文中生动形象的思想内容和课文中栩栩如生的人物崇高形象及寓意深刻的故事道理……就能利用语文课堂这个主阵地对学生进行合适的思想素质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优良的道德品质、崇高的思想境界。
【参考文献】
[1]穆安萍.立德树人对小学语文教师素质提高的要求[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2):1.
[2]本报评论员.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J].天津日报,2019(3):1.
[3]张绍泉.立德树人,引领思想品德教学——以《讲文明 懂礼貌》一课教学为例[J].小学教学参考,2019(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