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时代大学生素质教育培养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1/27   来源:《继续教育》2020年6期   作者:杜精睛、马跃东
[导读] 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素质教育与信息化培养新模式更多的被提及,两者的关联也成为了当下最热门的的话题,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位置,已经使高校智能化管理面临的新的挑战,大学生素质教育培养模式变革需要加快步伐。
        杜精睛、马跃东
        (锦州医科大学素质教育中心,121002)
        [摘要] 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素质教育与信息化培养新模式更多的被提及,两者的关联也成为了当下最热门的的话题,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位置,已经使高校智能化管理面临的新的挑战,大学生素质教育培养模式变革需要加快步伐。各高校已经认识到通过合理利用信息化时代的便利条件改变大学生素质教育模式,满足高校培养人才的教育需求,更能是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得到全面的提高。文章研究了基于信息化时代分析给素质教育带来的变革、机遇、挑战,思考如何利用现代化资源、信息、手段,帮助高校提高大学素质教育的培养。
[关键词] 信息化;时代;大学生;素质教育;培养;思考;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满足了人们对丰富的物质和文化要求,使人们的生活节奏变的越来越快,体验的生活内容也越来越新颖和丰富。信息化时代的主要特点是 “快”和“新”,瞬息万变,一日千里,是人类社会进步发展到一定阶段所产生的一个新阶段,在先进的技术基础上产生的,是人类以更快捷的方式获取并传递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主要表现在一方面促进了全球各国人民的交往,有利于人类的共同繁荣;另一方面,也使得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也愈发强烈[1]。大学生素质的内涵表述为:大学生自身所具有的较为稳定的、内在的、基本的品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法律素质及道德素质的综合体现,在先天基础上可以通过后天的教育、熏陶以及自我觉醒而不断提升[2]。信息时代的到来,为大学生掌握新技能、获取新知识、提高能力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因为网络提供的信息量大、开放性广、更新速度快、获取渠道多、传输途径变化多样。并且能够使大学生有更丰富的手段掌握有效信息,学习可以更加主动,这给高校素质教育提升大学生素质能力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给素质教育带来更高的挑战。高校如何充分利用对资源信息、管理制度,制定符合自身的素质教育培养模式,为促使大学生素质教育改革提供源动力,更好、更快、更全面的提升大学生素质,是国内普通高等学校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一、信息时代给大学生素质教育培养带来的变革
        近些年高校不断扩招,大学生人数持续增多、师资队伍缺乏、教学设备不完善等问题持续出现,高校对素质教育的培养重视不足等现象日益突出,导致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发展过慢,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在现阶段教育体系将学生作为主体,通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全方位、全过程、全员育人的服务观念,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实现教育体系的稳定优化,进而提升学生素质教育。信息时代带来丰富的现代化的手段,提供了大学生掌握新技能和新知识的新途径,给大学生素质教育带来了丰富多彩的信息世界,可以让大学生在“五花八门”的信息获取渠道中自主选择[3]。学生如果产生一些疑问很容易的通过网络的信息库查询所需知识,可以更容易了解国内外的大事,学习丰富的理论知识,还可以进行网络沟通,和网络中其他的朋友交流思想,探讨知识,可以克服面对面的胆怯心理和羞扭之情。利用网络改变了原始的学生获取知识的单一渠道,使得学生乐于参与、乐于展现自我,从而提高学习能力和交流水平,大大的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信息技术进入教育改革的纵深,引起了教学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的巨大变革,使教师应该扮演的角色发生改变,教师教学的重点逐渐由传授知识向引导学生转移。
        1、信息时代为大学生学习提供有利条件。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化手段进入了高校教学发展改革教育的纵深发展,为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培养提供新的思路,大学生素质教育就是现代化时代的一种创新教育理念,素质教育是更是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教育核心”[4]。高校将大学生素质教育作为大学生教育结构的主体,利用信息时代的大数据分析、数据挖掘、个性需求评估等方法和技巧,作为培养大学生素质教育新途径。信息时代的网络具有开放性、包容性、交互性、瞬时性等特性,网络的大数据使教育资源具有全面性和广泛性,可以让学习者充分共享,并且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高等学校的图书馆基本采用数字图书的现代化信息资源系统,这有着超大规模的现代化技术手段和文献资源数据库,是让传统文化知识与现代化信息手段完美结合。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便利获取知识和最新文化和科学信息的平台。

2、信息时代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带来了革命性挑战。
        素质除了本身具有的特征,还会受社会发展的影响,出现鲜明的时代性特征。而大学生素质本身有特有的性质,高校如何培养提高大学生素质教育首选要了解和认识大学生素质具备的特性,针对特性制定培养模式,以确保达到通过教育引导提升大学生素质的效果。如何让大学生适应新时代对他们提出的更高素质要求,高校需要坚持问题导向,精准回答 “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时代命题[5-6]。教师与学生都是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双主体”,不可偏废,同时也是“双客体”,地位要等同。所以,通过教师与学生全面的现代化,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现代化的目标[7]。然而信息时代的到来也带来了很多负面现象,使高校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提出疑问,带来了更高的挑战。大学生正处在自我评价的成熟阶段,不愿意受太人的干涉,能够有一定的自我观念,但是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认识和理解尚不成熟,防范意识弱,对学校给予接受系统培养的素质教育还不足,存在着非常严重的安全隐患[8]。通过让学生接受创新性教育,树立正确的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二、信息时代为大学生素质教育培养带来的机遇
        信息时代的是高校利用信息技术教育开展教学变为常态,是人们认识到信息社会对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当代大学生要学好知识,更要有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能力[9]。大学生素质提升在信息时代得到充分彰显素质提升是大学生自我价值实现的内在需求。当下的大学生是幸运的,有了更广阔的舞台大显身手,能够见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还能够参与其中,贡献力量。

马斯洛的人的需求层次理论提到:“人的最高层次的需求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当下大学生通过自身素质的不断提升和能力的不断增强,最大限度地融入新时代的历史潮流,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就能让个人的价值得到充分彰显,其个人的成就感、满足感、认同感就能得到充分体验[10]”。大学生素质教育,在信息时代得到平衡以信息现代化化支撑引领素质教育现代化,是信息时代我国素质教育发展的内涵。多种形式网络课堂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融入进入课堂教学模式,大数据分析也已经成为分析课堂教学效果,学生学习方式改革的重要手段,完善了教育管理模式。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下,传统教育理念、目标、内容、途径与方式正在发生重大变革[11]。
三、信息时代中素质教育培养思考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培养人才培养的目标转变为培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如何利用现代化手段培养大学综合素质是高校发展的关键。
        1、提高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认识。
        大学素质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其实不仅仅是一种教育行为,更多地体现为一种现代教育理念,大学素质教育要致力于促进当代大学生现代化要素的自由生成与累积增长,我国大学素质教育发展中逐渐产生了违背了现代化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初衷的现象,需要转变对素质教育的认识现状,完善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是提高大学生素质教育作为大学生教育的根本要求[12]。
        2、加大信息化素质教育的投入。
        大学生素质教育已置身于一个信息化的校园环境中,高校更是在加大信息化教学的投入,通过教学信息化逐步缩小大学间教学的差距,使大学生人人都在优质的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中成长。高校需要利用信息时代的先进技术手段服务新的教育理念,摆脱了传统素质教育理念的束缚,使素质教育从单一素质教育向综合素质教育转变;从线上素质教育模式向线上线下综合素质教育模式转变。并注重信息化素质教育的功能建设,创建符合当代大学生素质发展的信息化功能模式[13]。
        3、提高素质教育主体的培养。
        教师是高校教学的实施者,担负着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更是大学生素质教育践行的主体,重视现代化技术手段的利用、信息化数据的分析、现代教学模式的应用,是信息化时代赋予新教师的责任[14]。在全球信息化、信息化手段丰富的今天对教师提出培养手段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提高适应新时代发展的综合应用能力来应对这个多变的世界,从而满足学生对各种知识的需求[15]。
        4、完善素质教育培养模式
        目前高校信息化建设已经基本从启蒙阶段迈入蓬勃发展阶段,多种多样的现代化教学技术融入到教学活动中,注重传播信息时代的教育意识和教育观念,敏锐地意识互联网应用和素质教育的实施正在审核地改变当代大学生,改变着民族的历史和命运,更是大学生在人生未来时竞争力的综合体现。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丰富的信息库内容,多方位、多形式、多内容的开展素质教育活动,建立交互式、进阶式的素质教育课程,充分扩展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发展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进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培养学生适应新时代的合格人才,完善了高校综合素质培养的模式。
5、建立健全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
        围绕信息时代给大学生素质教育评价工作带来的合理调配教育资源,建立以人为本理念第一课堂素质教育评价机制、基于人文关怀理念第二课堂素质教育评价机制、基于教育服务理念的校园文化素质教育评价机制和基于和谐发展理念的素质教育评价基本保障机制。开展四维度三级评价组织职能研究。构建由教学管理者、教学督导、教师和学生四类人员组成的学校、二级教学单位和教研室三级质量评价网络,科学制定职能分工;开展素质教育评价主要内容研究。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管理等方面确立评价观测点;从素质教育评价信息采集与反馈、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结果处理两方面建立健全教育评价体系运行。
        
参考文献:
[1]李清平.试论信息时代大学生学习能力的构成及其影响因素 [J].法制与社会 ,2008,(11):316-317.
[2]高小平.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素质提升的路径研究 [J].扬州大学学报 (高教研究版),2019,(23):94-99.
[3]陈卫亚.教育现代化背景下的首都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趋势与策略——首都基础教育人才发展2018年研讨会综述[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9(1).
[4]瞿振元.素质教育要再出发[J].中国高教研究,2017(4).
[5] 贾毅.立德树人需要落地生根[j].中国教育学刊,2015(3):104-105.
[6]张妍.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价值立场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149-152.
[7]段姣雯,吴宗保,杜庆.教育现代化视域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探究 [J]. 中国成人教育 ,2019(3).
[8]史小平,张志田.教育现代化视域下人的现代化与大学素质教育的互动关系研究 [J].西部学刊.2019(104):112-114.
[9]唐莉萍 . 大学素质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34).
[10]罗莎莎,靳玉乐.新时代教育发展的特点与使命[J].教师教育学报,2019(2).
[11]段姣雯,吴宗保 ,杜庆.教育现代化视域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探究 [J]. 中国成人教育,2019(3).
[12]马红丽.大数据赋能未来教育 [J].中国信息界,2019(1).
[13]侯晋成.信息化在高校职业教育领域的应用 [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2).
[14]唐莉萍.大学素质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34).
[15]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6( 10) : 1-3.
锦州医科大学 2020 年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立项课题【 YB2020032】 基于疫情视域下医学生素质教育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