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远规划,科学施策,常抓不懈 ----我对疫情前后我校初中英语词汇学困生转化策略的反思与管见

发表时间:2021/1/2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3期   作者:黄秋生
[导读] 2020年肆虐全球的新冠疫情改变了人们以前的生活方式
        黄秋生
        湖北省黄冈市蕲春思源实验学校  
        2020年肆虐全球的新冠疫情改变了人们以前的生活方式,也催生了广大师生的学习方式和授课模式的重大变革,而这对于我校初中英语词汇学困生的教与学更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年轻的学校,生源大部分来自全县不同乡镇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由于当前不少农村小学专业师资的匮乏、教学设备的落后,不少从乡下进入我校初中部的学生虽然小学学过英语,但形同走过场,英语基础薄弱,从入门的字母书写、字母单词发音到单词识记等,基本没形成学习英语的意识和习惯,更别说还有少数学生小学根本没学过英语了。因之,我校初中部的很多学生自踏入初中门槛伊始,基本就属于英语学困生的行列。英语学困生首当其冲表现在英语词汇学习的障碍上。笔者在2018年秋季学期接任了八年级的两个教学班,新课伊始在教授新单词时,我简单抽测两个班,全班几乎没有人能凭借音标读出单词发音,教读单词若干遍后,整个班级仍有近三分之二的学生不能自己开口读出大部分单词。毋庸置疑,不能开口读单词成为这些学生英语学习的一大拦路虎,他们也毫无疑问地沦为初中英语词汇学困生。
一、词汇学困生前期转化策略的回顾
        所幸的是,2018秋开学不久,在我校英语教研组的部署和组织下,我也加入了初中英语词汇学困生转化的课题组的行列,开始对于学困生们的“脱困”工作有了一定的方向和眉目。经过前期调研和教研组组织的若干次教学研讨会后,我们形成了一套英语词汇学困生的转化策略和实施方案。
        自10月中旬开始,笔者对所任班级学生进行英语学习分组,安排英语成绩优良者担任组长,对本组中的词汇学困生结对帮扶,负责教读单词、监督巩固、听写单词等。接下来,老师有时在教授生词时有意识地挤出点时间提示部分重点单词的读音规则、构词法知识、单词记忆方法等。同时,在早读与课外学生们巩固单词时,对部分词汇贫困生单独指导和鼓励。在每单元新课结束后,对本单元单词重新进行一次过关测试,并作记载,不合格者重新读记。每次单词检测后,及时发现词汇贫困生们的进步点,通过老师的批注或在班上以口头形式进行表扬。另外,大力宣传、部署学生们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挑战单词王”竞赛和英语书写比赛。比赛成绩揭晓后,班上另行表彰和奖励,以提升学生们对英语词汇记忆的重要性的认识,激励斗志。
二、新冠疫情期间词汇学困生转化策略的调整
        应该肯定的是,近一年多的词汇学困生的课题实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转化工作
仍暴露出一些弊端与不足,每个班仍然有一批学困生词汇学习状况令人担忧。时间的车轮驶入2019岁末时,我们遭遇了千年难遇的全球新冠疫情,词汇学困生的转化帮扶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和困境。为此,作为课题组的一员,网课期间我对所任班级的学困生的转化策略作了如下的调整和优化:
        1.为解决学困生们能开口读英语的问题,通过微信群、QQ群推介听读软件,供学生
们听与跟读,如“初中英语随身听”、“人教点读”、“英语点读机”等。
        2.利用每次早读或周末作业的机会布置适量的单词读写任务,并在晓黑板里上传打
卡。
        3.不定期地对各单元的单词进行检测,要求家长听写或在家长监督下默写,家长签名后上传。
        4.有时让小组长在小组群开视频听写,组员传听写小视频给小组长,组长向老师汇报。
        5.对学生的单词作业及时批阅,并将优秀作业在家长群、班级群公布,表扬先进,鼓励后进。
        6.鼓励进步明显的词汇学困生在钉钉群试着参与讲解简单一点的英语习题。
三、疫情阶段英语词汇学困生的现实学情及反思
        随着网课教学的持续深入,一小部分英语词汇学困生出现了可喜的变化,他们借助老师
们提供的各种优质教学资源,加上自己的自觉主动和勤奋努力,开始能跟上其他中等水平学生的节奏按时完成各种学习任务,单词读记和检测更是完成得有声有色,他们不再害怕记单词,开始对词汇学习呈现一定的热情,他们基本上已经“脱困”了,每个班都有几个进步显著者可以像班上英语成绩优秀的学生那样在钉钉群讲解题目了。然而,凡事都有两面性,虽然网课教学对学困生们的转化作了一定的调整与优化,但由于网课教学对学生缺乏有效的监管,加上部分学生的惰性与学习态度的不端正以及部分家长的配合不力,仍有一部分学困生词汇学习水平还在原地踏步甚至倒退。通过学生们提交的作业、网上测试、线上互动、学习组长的汇报等途径的反馈,疫情期间学困生的转化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收效谈不上很理想,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把词汇学习与读记当作一种负担,存在畏惧与抵触心理;
(2)仍然不会凭借音标和读音规则拼读单词,依赖于老师教读或听音频跟读,轮到他们朗读词汇和句子时不是单词读错就是发音不准确;
(3)单词检测裹足不前,每次听写或默写,仍是绝大部分单词动不了笔,或者干脆不提交;
(4)单词记忆只会死记硬背,只会不断地机械性地重复抄写,缺乏对单词构成规律的认识,缺乏对单词的音、形、义、用的理解,因而写单词时缺字母、多字母、字母顺序颠倒是常见现象,如quite和quiet不分,talk写成take,  first成了frist,luckily 常被luckly取代,等等。
(5)少数人字母书写仍不规范,有些字母相互混淆乱写,如g---y, v---r, u---v, f---t等。
(6)基本没有语法意识,不能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和语法关系来正确把握单词的形式, 像It’s very danger, the important of English learning, She dances good等都是屡见不鲜的错误。
        (7)囫囵吞枣似地记来的单词不持久,每到真正运用时就什么也不记得了,往往乱写一通。如在一次单元测试的完成句子的题目中,一些短语中的下列加了下划线的单词都写错了:make a difference, look forward to, take his temperature, borrow a bike from me等。
那么,问题的症结在哪儿呢?反思本人的课题实验经历,参考同事们的一些做法,笔者认为原因如下:
        1.不少英语老师身兼班主任和科任老师的双重角色,最少担负两个班的教学任务,因班级杂务缠身,课程任务繁重,老师们常常抽不出多少时间和精力对词汇学困生进行有效的学法指导与学习跟踪;加之学困生们的词汇基础太差,进步缓慢,老师们常常失去耐心,容易懈怠。要知道此时老师懈怠,学困生们更容易懈怠。


        2.因为教学时间吃紧,为了赶进度,老师们对于词汇学困生们的转化缺乏长远的规划,
急功近利,只顾及他们眼下单词的过关,而忽视了他们词汇基本功的锤炼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没有循序渐进地对这些学困生进行最基本的补差工作,如音标、读音规则等的训练,“授之以鱼”而不是“授之以渔”。
        3.也正因为时间紧,任务重,平时课堂上几乎不存在多少词汇教学时间,词汇教学被边缘化,常看到老师们在早读的尾声或课前几分钟教读一下即将要学习的生词,课堂上再不涉及词汇学习,单词识记就让课后学生们自己完成了,这对于词汇学困生们无疑是雪上加霜。
        4.进入九年级后,非常有限的词汇教学时间导致词汇教学方式单一,大部分时间都是老师教读或听录音,学生跟读,剩下的时间基本就是学生自己死记,学法指导的几率小,很少有老师创设条件与情境去帮助学生们学习词汇,现实中少有老师们落实词汇教学研讨和实践。
四、后疫情时期改进词汇学困生们转化措施的几点管见
        有问题就得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眼下,对于词汇学困生们的脱困帮扶工作到了最后的攻关阶段,我们老师一定要攻坚克难,再接再厉,科学施策。笔者认为,可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和发力:
        (一)拟定长远规划,建立长效机制,为初中英语词汇学困生的长远学习着想。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词汇学困生的转化脱困不可能一蹴而就,立竿见影,须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我们需为他们拟定不同阶段的脱困标准和目标,而后逐步推进,逐个落实。
(二)培养对学困生们帮扶和学习跟踪的耐心,常抓不懈。
        词汇学困生底子薄,成绩差,缺信心,没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词汇学习进步缓慢,这时尤其需要老师持久的关爱与鼓励,需要老师不厌其烦的耐心。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作为老师,切不可急功冒进,不可意气用事,不能因为学生错误百出或懒散拖拉而生气发怒而放弃学生。正如我国著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郭元祥教授所说,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是一种等待的艺术。教育需要等待,需要耐心,需要平和、平实,甚至需要温和、温情(《教师的20项修炼》P91),对词汇学困生的转化帮扶更应如此。
(三)授之以“渔”,而不仅仅是授之以“鱼”。
        1. 抓好起点的补差工作。初中英语词汇学困生输在起点上,缺少英语入门阶段的基础知识与能力的积淀,对于他们词汇学习的转化首当其冲要补上这一课,而且要持续一个过程,不是短期的,否则就是舍本求末。所以,首先要解决他们能学会凭借音标和读音规则能开口读单词的问题,这就要从英文字母的读写、基础音标、读音规则等语音知识和能力补起。只有把这些功夫学到位了,使他们基本掌握了单词词形与读音之间的联系和规律了,此后的词汇学习问题就会逐步迎刃而解了。
        2. 利用平时教学中的一切有利时机,创设条件和情境,尝试形式多样的词汇教学法。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前面提及的初中英语老师面临的客观困境导致他们失去了对学困生转化的耐心与力不从心,从深层角度分析,还是我们老师的浮躁和功利思想在作祟。只要我们老师保持平和心态,做个有心人,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我们都能找到机会对学生们进行词汇学法指导的,有时不一定花很长时间,也不必专门腾出过多时间讲授词汇,如在课文阅读教学中,课堂游戏中,课件设计中,听力训练中,作文教学中,习题讲解中,等等。至于词汇教学法,专家、学者、有实力的教师们有系统的经验总结,但需要我们一线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去摸索,去运用,并且因人因时因地因内容而异,诸如整体教学法,多种感官互动法,联想法,情境法,联系比较法,直观法,游戏法,猜谜法,归类法,习题巩固法,等等。
(四)建立稳固的词汇巩固过关机制。
        无论是前期的转化实验还是今春疫情期间的调整优化,笔者认为对于词汇学困生的词汇巩固、检测与监管力度都不够。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了我们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所以我们对于词汇学困生要加强监管,密切跟踪,利用好每一次早读、每一次课堂、每一次课后巩固、每一次单元过关,让他们及时地对学过的英语词汇进行练习、巩固,分阶段检测,并且间隔性地循环复习与检测,安排课代表、学习组长作好每阶段的过关测试记载。
(五)信心激励、成就感培养永远是先导。
        “给学生以成就感,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束定芳,王惠东,2004)。学困生们词汇学习的最大障碍是他们的思想包袱,我们英语老师要当好心理辅导师,要长期不厌其烦地对学困生们进行兴趣培养和信心激励,扫除思想障碍,解除他们畏难、抵触、烦躁、感觉乏味的心理疙瘩,要戴着放大镜不断地去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和点滴进步,一点一点地积累起他们的信心和成就感,这样他们才能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六)转变单一的评价方式,形成多元的激励性评价机制。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英语课程评价体系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要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发展水平,并通过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跨文化意识和健康人格的发展。评价体系应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每个人身上既有缺点,更有优点,学困生更是如此。作为老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公平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应给学困生一定的参与机会,无论是课堂还是课外,无论是口头读记还是书面的默写听写,只要学困生的表现有细微的进步,如以前不会读的单词后来读音正确规范,听默写正确的单词、短语数量有所增加等,老师就应及时予以肯定和表扬,如竖起大拇指,一个点头,一个微笑或作业中批注“笑脸”、Well done、Good job等,这实际上就是一种“激励性评价”(Encouraging Evaluation)。并且,不只是局限于每单元一两次的单词听默写的终结性评价,每一次早读或晚自习、每一节课、每一天、每一周等可能随机地、及时地进行不同层面的形成性评价。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姆斯曾说:“人类本性最深处的企图之一就是期望被赞美、钦佩和尊重”(张耀龙,2013)。只要我们老师能通过长期的不同的评价方式去唤醒学困生们内心深处的自信,激发他们的潜能,英语词汇学困生们的“脱困”工作就指日可待了。
        总之,初中英语词汇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浩繁的工程,是一场长期的战役,考验我们英语老师的耐心与智慧,需要我们从长计议,科学施策,常抓不懈,这样我们就一定会赢得这场转化“脱困”攻坚战的胜利。

参考文献:
         [1] 郭元祥. 教师的20项修炼[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91.
         [2] 教育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 束定芳,王惠东. 外语课堂教学功能的重新思考与定位[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8):19.
         [4] 张耀龙. 学习兴趣是中学英语教学的启智钥匙[J]. 中学外语教与学, 2013(4):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