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信息技术运用探究

发表时间:2021/1/2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3期   作者:刘彤
[导读] 当前,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质量问题是教师关注的重点。
        刘彤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铁锋区第二十九中学校161000
        摘要:当前,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质量问题是教师关注的重点。为此,为实现高效的教学效率,教师可将信息技术与教材内容相结合,在班级中通过对信息技术合理运用,提高学生的生物思维,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而减少教师的工作内容,为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关键词:初中生物;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前言:
        由于初中生物与人们的身体情况、生活等方面具有很大的联系,为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加强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应改变教学模式,利用信息技术拓展学生的知识含量,严格遵守新课改的教学要求,立足于教材对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继而逐步引导学生养成自我反思意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本文从以下几个教学策略实现信息技术在课堂的运用。
一、整合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教学
        在当前的生物课堂内,因为部分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并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继而导致学生产生跟不上的现象。并且生物内容存在抽象性,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对知识进行理解,便会打击学生的信心。因此,教师应严格分析教学问题,整合信息技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不断训练学生的思考能力,将所要讲的重点内容通过情境教学模式进行展示,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比如,在学习《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时,教师应在课堂内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教学模式,从而提高学生对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特征认识。在上课前,教师可在课件中显示青蛙与乌龟的内容,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让学生根据动物的行为与生活习惯思考为什么青蛙属于两栖动物,而乌龟是爬行动物?以此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使学生明白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划分是根据环境所决定的,而后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并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搜集实验资料,加强教学质量
        为提高学生对生物的理解与认识,教材内具有较多的生物实验活动。但教师未能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安排实验课程,继而使得学生的实践能力有所下降。因此,教师应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点,将实验过程、操作内容、实验结果逐一向学生进行展示,以此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并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时间与空间进行实验活动,激发学生的主观学习意识,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逐步带领学生通过实验活动掌握基础内容,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比如,在学习《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时,教师就可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开展实验活动,从而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同时,将细菌和真菌的菌落的不同进行说明,继而通过实验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首先教师要导入新课内容,并引导学生大胆猜想是手机上的微生物较多,还是厕所内的微生物较多,而后在课件中将所要用到的实验工具进行说明,像是培养皿,显微镜等工具,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进行实验活动时,教师应巡回指导,帮助学生理清实验步骤,并通过菌落的大小、表面的形态、颜色等综合带领学生进行分析认识,加深学生对菌落定义的理解。
三、扩大学习空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的提升可驱动学生主动探究生物内容。但现阶段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因此,教师要在课堂内利用信息技术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将重难点知识内容进行讲解,并针对学生提出的生物问题进行解答,继而从根源改变师生的关系,逐步提高学生对问题的研究精神。并借用线上互动平台,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加强信息技术的使用,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有效构建高效的学习课堂。
四、提高信息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不仅要在生物课堂内加强学生综合能力,还要逐步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高效完成作业内容。因此,教师应在课上与课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在课上以信息技术的形式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在课下有效指导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搜索不同的学习资料,继而加强学生的生物素养,扩展学生对生物的认识,丰富学生的知识内容,逐步提高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从而为新时代国家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
        比如,在学习《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时,教师就要在课内与课下引导学生借用信息技术高效完成教师布置的内容。以“自然界生物的种类到底有多少种”的问题加强学生的思考能力,并由此说明生物的种类具有多样性的特点。然后让学生在网上搜索我国生物类群的总种数占世界的百分之多少,加强学生对中国生物种类的认识。在说明完具体内容后,教师应布置这样的生物作业:将中国的生物种类在笔记本上进行划分,并标明动植物当前所占的比例内容,继而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去掌握生物种类的具体情况,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明确信息技术的作用,增强学生的生物素养,提高生物课堂的教学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若要实现生物课堂的高质量教学,应明确信息技术的作用,通过在班级创设情境教学加强学生的素养,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而后采取实验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此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并在课堂内逐步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掌握生物基础概念。根据以上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习惯,继而实现生物课堂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榜乾.刍议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学生物教学有效整合[J].时代教育,2014,(12).200.
[2]李沫然.信息技术与中学生物教学整合的模式和策略[J].消费电子,2013,(22).178-17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