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朝蓉
德阳市岷山路小学 618000
摘要:阅读能力是对书本上语言的感受以及理解,是实际生活当中不可缺乏的基本能力。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老师占据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学生处在被动接受知识的位置,因此在阅读学习的时候很难展现自己的个性,不利于阅读能力的提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改变了传统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老师可以寻找大量的教学资源,提升小学生的阅读实践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研究
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一些老师总是不放心让小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这样的教学方法局限了小学生思维的发展,不能高效的激发小学生的潜力。老师应该尊重小学生的主导位置,给予小学生展现自己的平台,这样有助于调动小学生参加课堂实践活动的踊跃性,栽培小学生对于阅读的热爱,在主动阅读学习的过程当中,可以获得新的知识。
一、目前课堂阅读能力的情况
如果想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要首先了解目前阅读的情况是怎样的,根据对目前情况的分析,设计针对性的教学方式,才可以从基本上改善阅读课堂上的问题,从而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认读障碍的影响
要挑选符合小学生年龄的读物,比如《安徒生童话》、《绿野仙踪》等等,有一部分小学生在阅读的过程当中会有非常多的生字没有办法进行理解,这样就能够看出小学生的累积能力以及认读能力对阅读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对整段文章的理解产生一定的影响,小学生对文章的内容不理解,就会消弱小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
(二)理解能力分析有限
大部分小学生可以知道文章主要在阐述什么样的内容,但是很少有小学生可以理解文章当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这样就会造成阅读非常生硬,小学生没有办法去感受作者所描述的情景,就没有办法把文章和自己的日常生活结合在一起,这样的读书效果就不是很好,所以老师应该提升小学生的理解能力。
(三)对阅读的兴趣
大多数的小学生对课外阅读是没有自主性的,一般只是把老师安排的作业完成,完成作业以后是不会进行课外阅读的,因此小学生的阅读频率关键是依靠老师的要求。非常多的学生阅读都是被动的,所以培养小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也成了如今小学语文老师首要教学任务。
二、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一)引起小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引起小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对于栽培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兴趣是小学生学习知识以及提升学习能力的学好助力,只有提升小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才可以让小学生发自内心进行课外阅读。所以,如果想要栽培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老师就要竭力引起小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推动小学生自主地进行阅读,在愉快的阅读气氛当中,积累知识。老师能够在语文课堂的教学的当中和小学生沟通浏览文章的方式以及感悟,和小学生拥有情感上的共鸣,进而就能够激发小学生对于阅读的欲望。老师还能够有目的性地查阅一些历史人物的典故,经过经典的影响,从而引起小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
对于小学生没有办法了解的知识,老师能够运用多媒体技术,经过视频,动画等等方法,让小学生可以更加直观的学习知识,进而调动小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记忆自主性。老师还能够利用小学生比较喜欢的故事,调动小学生对于阅读的热情。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大自然的声音》的时候,为了调动小学生愉悦的积极性,老师就能够利于多媒体技术,查找一些和课文有关的动画,视频等等,让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大自然。
(二)从课前预习栽培小学生的阅读习惯
在小学语文阅读的实践教学活动当中,课前预习是十分关键的一个步骤,在课前预习当中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且把这种习惯运用在阅读教学当中。小学生课前阅读预习的习惯要根据两个方面进行培养。首先就是,协助小学生深刻地了解到课前预习的关键性。通过有关调查表明,把成绩好,自主进行预习的小学生找出来,让其成为榜样,并且让其把预定的 经验以及感受和别的小学生展开分享。就能够调动小学生课前预习的自主性。然后就是老师应该持续地增强对小学生课前预习状况的监督。这也是栽培小学生产生课前预习优秀阅读习惯的关键步骤,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所以非常容易对新鲜的事情产生兴趣,但是有兴趣的时间比较短。因此小学生对课前预习的兴趣也是这样,为了防止小学生减小对课前预习的兴趣,老师就应该运用高效的教学策略,比如,在语文课堂上抽查小学生课下预习的状况,对于预习好的同学进行及时的肯定,从而在班级当中产生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选择合适的阅读内容
阅读文章的内容和日常的生活紧密相关,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在语文课堂教学当中,老师对小学生展开恰当的阅读训练,有助于栽培以及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可是光依赖语文教科书以及课堂教学是没有办法对小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满足的。因此,老师要紧密地联系日常生活,开辟阅读的范畴,对语文教材的内容进行丰富,让语文阅读的实践教学活动具有趣味性。比如在学习《七律·长征》的时候,其讲述的是共军不怕万里长征的困难险阻,表达了红军百折不饶,勇敢顽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了让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这种精神,老师可以像小学生推荐《英雄邱少云》等等革命英雄的故事。从而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并学习不轻易言败,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语文老师挑选的阅读文章,打破了语文课本和课堂的束缚,打开了小学生的思想,从而就能够更好地协助小学生高效的了解文章当中的知识,感受文章当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鼓励小学生勇于质疑
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对于学习的事情都存在自己特别的理解以及感悟,这是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萌芽。由于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和初高中的学生比较来说,理解能力有限,生活经验少,因此在回答问题的时候肯定会出现错误。老师应该要维护好小学生的自尊心,可以发现小学生的长处。在阅读教学的时候,老师应该对勇于质疑的小学生进行及时鼓励,对于小学生的质疑,老师应该要顺水推舟,让小学生展开沟通讨论,进行自主的分析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让语文阅读的课堂变成小学生展现自己个性的平台。
结束语:总而言之,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需要老师和小学生经过长时间的坚持,才可以推动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在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实践当中,老师应该要引起小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去栽培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进而就能够让小学生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薛玮.浅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09):81-82.
[2]万吉元.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生课堂阅读能力的培养[J].贵州教育,2020(1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