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期弹
福建省晋江市英林中学
摘要:在高中课程体系中,政治学科有着重要的地位,影响着学生的升学考试的同时也指导着学生的实际生活。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落实,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也要及时进行改革与创新。尊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优化学生课堂体验,以学科核心能力培养为主要教学目标,已经成为每个教师开展工作的必由之路。本文以学生的全面成长为出发点,结合实践教学经验,就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政治的创新教学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政治;教学研究
《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在政治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自主、自立、自强的态度,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就是说明教师在教学过程要践行素质教育,要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不能一味地关注学生的卷面成绩。为了实现这些教育教学目标,教师可以从转变教学思想、开展教学活动、利用生活化教学资源以及重视因材施教等方面开展工作。
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转变教学观念
在应试教育思想观念的束缚下,部分高中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大多使用灌输式教学。这就导致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长期处于被动学习。政治学科中有许多理论知识,需要学生大量记忆,如果教师不能找到科学高效的教学方式,就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为政治学科打上“枯燥、乏味”的烙印。长此以往,学生很容易出现思想政治水平与卷面成绩分化的现象。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有必要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在教学目的上,要由重视成绩向重视能力过渡;在教学方法上,要由机械式地理论讲解向趣味性转变;在课堂管理方面,要由约束学生向激发学生能动性转变。例如在学习《财政的巨大作用》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展示一些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可以是“神州系列”飞船成功发射纪录片,也可以是港珠澳大桥等重大工程上取得的突破。然后教师可以进行提问“大家觉得我国能取得这些优秀的成绩,背后是靠什么支撑的?”当学生的注意力被集中起来之后,教师可以进一步说明“这就是财政的作用,可以让我们集中力量办大事”。在生动的课堂导入的带领下,学生很容易进入到学习状态,要比传统课堂上教师直接照本宣科的串讲更有效率。
二、重视学生课堂体验,渗透生本理念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认识到自己的身份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是与学生共同学习进步的交流者。这就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坚持以生为本,开展教学活动,一方面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思想和品格发展;另一方面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在组织课堂教学的时候,要努力为学生创造便于他们主动思考、动手实践、投身参与的课堂环节。例如在学习《政府的职责》这节课时,学生受年龄和阅历的限制对政府的认识比较少,教师就可以先为学生展示一些政府职能部门为老百姓办实事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政府是在服务人民的。然后围绕着政府的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社会职能以及生态职能进行详细讲解。当学生对这些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之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展开课上活动,要求几名同学扮演政府职能部门人员,几名同学扮演人民群众。
“人民群众”要从教师提前准备好的问题中抽签,抽到之后到找应的“政府人员”寻求帮助。在这种情景训练中,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学习到理论知识,对我国政府为民服务的宗旨也会理解的更加深刻。
三、引入生活化教学资源,提升授课效率
高中阶段的政治知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把握政治学科的特点,将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引入课堂教学活动中,增强课堂的趣味性。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与政治理论知识之间的距离被拉近,能够将教材内容与生活实践相联系。另一方面,学生还能够利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来指导现实生活,实现学以致用。想要更好的利用生活化教学资源,教师必须时刻关注新闻时政,及时了解国家大事,以及社会新闻,把握住时代的脉搏,并给予正确解读与教材上的内容相联系。例如在学习“大众传媒”相关的知识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三组场景。第一组场景是周幽王“烽火戏诸侯”、飞鸽传书;第二组场景是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第三组场景是互联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当学生看完这三组常见的场景之后,教师可以进行提问“同学们这三组场景有什么共同之处吗?”如果学生回答不出来,教师可以进一步启发“烽火起着什么作用?”。学生很容易回答出来“传递信息”。然后教师可以进一步解释,上述场景中反映的都是信息传递的渠道,并要求学生思考一下在现代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的信息传递方式还有哪些。当学生展开积极思考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入“大众传媒”这一概念,学生理解起来就会更加高效。
四、借助小组合作,实现取长补短
不同的学生生活经历、家庭环境、智力水平以及性格发展有着明显的差异,有些学生十分有主见常常能在学习过程中提出自己的见解;而有些学生却缺乏学习自信,比较依赖教师的讲解。基于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要做到因材施教,在做好班级整体教育工作的同时,也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教师可以将班级内的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鼓励小组间的成员积极交流,实现思维的活跃与拓展,形成先进带动后进的良好风气。举例而言,在学习“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这一知识点时,学生很容易将“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次方面”这两组概念混淆。教师可以引入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要求学生通过小组的形式进行交流探讨,一方面要求学生掌握“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另一方面要求学生能够学会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时代中国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高中政治教师要做到与时俱进,及时转变原有的教学理念,帮助学生实现高效学习,获得思想道德水平与知识能力的全面发展。具体而言,教师可以通过尊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引入生活化教学资源、渗透生本理念、借助小组合作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加高效地学习政治知识,实现精准高效教学的目的,为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翠.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J].新课程·中学,2018,(12):32.
[2]纪星.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分类指导策略[J].新课程·下旬,2018,(1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