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发表时间:2021/1/2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5期   作者: 吴华
[导读] 识字作为小学生语文学习的一项必备技能,识字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生对语文文本信息的掌握效果。
        吴华
        海南省儋州市那大镇第十小学  571700
        摘要:识字作为小学生语文学习的一项必备技能,识字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生对语文文本信息的掌握效果。同时,小学是学生打牢基础、培养技能的“黄金期”,夯实学生的识字基础将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文化理解等方面能力,促进其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然而,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大多数教师缺乏有效的指导策略和培养方法,导致学生的识字能力难以有效提升。因此,本文作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此展开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有效性研究
        文字作为语言表达的基础,对学生的语言积累、沟通交际、阅读理解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但在实际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小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掌握存在诸多问题,如记忆不牢固、拼读效果不佳等,严重影响学生的主体发展状态。因此,本文从当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升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有效性策略两个方面出发,对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进行探究。
        一、当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根据当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活动的开展情况来看,大多数教师在识字教学的组织和实施上存在以下问题:第一,主体环境营造不足。学生作为课堂活动的主体,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环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语言能力。但在当前的教学活动中,大多数教师缺乏有效的营造手段和组织策略,导致学生的主体参与和学习体验存在不足。第二,教授的方法呈现单一化。部分教师在识字教学活动中,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策略,缺乏对教法的创新与优化,导致学生的识字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提升。第三,学情把握不准确。部分教师在环节的设置和方法的运用上,缺乏对学生主体学情的准确把握,导致课堂的整体性难以保证。
        二、提升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1、运用信息化情境,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对于正处在形象认知阶段的小学生来说,运用信息化手段,创设直观的课堂情境,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同时,以生动形象的画面为引导,还能帮助学生降低对生字的识读难度,提高学生的课堂质量。因此,在语文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灵活引入信息化情境,把握学生的探究状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实现有效教学的课堂要求。如在“日月水火”的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投影技术,将文中所涉及到的文字,如日、月、水、火、山、石、田、禾等生字以图片动画的效果呈现给学生,如“大大的太阳”“弯弯的月亮”“红红的火”等,让学生在直观的画面引导下,轻松掌握每一个生字的字形、字义、拼读等内容,打牢学生的学习基础。

同时,生动形象的动画展示,还能激发学生对文字的识读兴趣,使学生能够结合实际场景进行生字的运用和表达,增强学生的语言能力。
        2、开展游戏化活动,提高学生识字能力
        游戏是小学生喜爱且乐意参与的一项活动,将游戏与识字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在快乐游戏的同时,加强对生字的学习和表达效果,有助于夯实学生的语言基础,使学生的识字能力得到提升。因此,在语文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学情变化和教材内容,灵活开展游戏化活动,引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收获知识、掌握文字,从而实现其寓教于乐的发展效果。如在《画》的识字教学中,这是一首描写山水景色的诗句,考虑到学生以初步了解和掌握诗句中“远”“有”“色”“近”等生字,为了加深学生的课堂理解,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我组织学生以“青蛙跳伞”“小兔子拔萝卜”为主题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对这些生字进行组词和辨认,进而在生动趣味的游戏体验中,巩固学生对生字的识读基础,强化学生的拼读能力。学生在游戏活动中,积极参与、主动举手,学习氛围浓厚。通过游戏活动的开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还能加深学生的理解效果,打牢学生的语言基础。
        3、采取多样化手段,丰富学生识字方法
        在日常识字教学中,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对生字展开学习和识读活动外,还应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加强学生对生字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记忆效果,进而有助于实现其主体的发展要求。因此,在语文课堂活动中,教师应结合教情发展,采取多样化的手段,如“减一减”“换一换”“加一加”“改一改”等方式,让学生从字形的认知学习中得到多元化的思维发展。如在学习“乌云”的“乌”字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减一减”的方法去识记,将“鸟”中的一点去掉,可以得出“乌”字。如在学习“结果”的“结”字时,学生在了解其偏旁部首后,可以采取“换一换”的方法,将之前学习的“洁”字的部首进行替换得出“结”字,有助于强化学生的记忆效果和识字能力。
        综上所述,通过信息化情境的运用、游戏化活动的开展、多样化手段的渗透,不仅使学生的识字兴趣和参与热情得到有效激发,还使学生的识字能力和积累效果得到加强,有助于打牢学生的学习基础,促进其学生的语言发展。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和认知特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培养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性和互动参与感,有助于保持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进而实现其素质教育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赵翠.小学语文识字教学问题及其改革策略.中华少年.科学家,2017(6):22-22.
        [2]郭壮莲.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探析[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7(10):138-1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