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亚杰
广东省茂名市茂南区公馆镇新田坡小学 525000
摘要:小学阶段是进行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教育的最关键时期。作为祖国未来的花朵、新一代的接班人,小学生从小就应该接受良好的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为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夯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养成;教育策略
当下,有许多父母抱怨自己的孩子没有良好的习惯,把玩过的玩具随意乱扔,屋子不会收拾,整个房间乱糟糟等等。其实,这些都是孩子没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具体体现。他们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就成了断线的风筝,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可见,行为习惯对一个人的成长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良好的习惯对我们小学生来讲,尤为重要。针对部分学生目前的这种状况,我觉得养成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应先从“文明礼仪”入手。
一、打好基础、形成氛围
每当新的一学期开始,我首先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上好第一节礼仪课。具体做法:首先对学生提出要求明确、具体、详细的文明礼仪常规,使每个学生心中有数,然后重视第一次文明礼仪训练,既要使学生明白“理”,又要训练“仪”,学练结合,以练为主,做示范、教表演,使学生知道怎样去做,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动作定势,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
例如,我让学生扮演老师站在讲台上,我在讲台下面扮演学生,我行了一个标准的45度鞠躬礼,并大声说:“老师好!”台上的小老师就说:“同学好!”此时教室沸腾了,有的要出来当老师,有的要当学生,我借此情境让学生分角色训练,对每一组都进行评价,哪方面做得好,哪方面还要加强,有个同学没有站直,手来回动,声音小,我就走到他身边鼓励他再做第二遍,第三遍,我边指导、边做示范给这名同学看,直到他站直抬头,声音响亮为止。最后进行全班训练,人人过关,老师认真的示范,加大力度训练,学生也引起了重视,每个同学都非常认真的练习,形成了一个良好的礼仪氛围。其次,训练学生坐、站、走的姿势,我在前面摆一套学生桌椅,给学生做坐的示范:头要正、身要直、脚放平,目视前方。又用标准的立正姿势站在学生前面示范站姿,然后对学生进行反复训练“起立、请坐”,达到整齐划一、动作迅速,精神面貌好。为了让学生明白其中道理,得到启示,有所提高。我在黑板上画了两棵小树苗,一棵是直的,一棵是弯的,对学生说:“小树苗是直的,长大也是直的;小树苗是弯的,长大也是弯的。你们好比一棵小树苗,现在是直的,将来也是直的;现在是弯的,将来也不直。”我又画了挺拔茂盛的大树和一棵弯曲的小老树,我让学生比较,哪棵大树漂亮?学生异口同声地说:“直直的大树漂亮。”好,同学们,起立,这次效果最好,个个昂首挺胸,眼望前方,真是可爱极了!我目光巡视每一个同学,脸上露出笑容,拍拍这个的后背“不错”,看看那个,我不停地点头“好”,最后我说:“同学们,你们都是直直的小树苗,老师希望你们永保直立,最后长成参天大树,有没有信心?”同学们齐声答道:“有。”有了站姿的基础后,再练一练升国旗仪式,全体同学立正站好,眼睛望着国旗,同学们练得都很认真,我示范行队礼姿势,同学们反复演练,为每周一升国旗打下了基础,规范的教育训练在孩子们的脑海中打下了一个文明礼仪的烙印。
二、方法多样、做活工作
根据儿童心理做活学生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训练工作,常常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主要做了榜样示范法的尝试。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育学生见到老师或客人行45度鞠躬礼,我自己也要做到,给学生起到示范作用。
例如,上课师生问好我始终坚持行45度鞠躬礼向学生问好,平时学生向我问好,每次我都点头或招手并向同学们问好,在路上,见到我班孩子我都主动和他们打招呼。如果我做错了,也敢于向学生道歉,说:“对不起”。学生为我倒水,我感激地说:“谢谢!”望着干干净净的教室,我对同学们说:“你们辛苦了!”这种教育的效果胜过千言万语。在教育教学中我注意仪表端庄,以身示范,学生在师生交往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小学生在行为实践中的榜样影响,除教师外还有同学,学生也希望自己能成为别人学习的榜样。我根据他们爱表扬,具有向上心理这一心理特点,在进行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规范训练时,坚持正面教育,注意树立典型,让礼仪榜样去感染学生,为其他同学起带头和示范作用。为了使学生不管是见到老师、客人、还是检查、参观的上级领导,同学们都能主动问好,我采用的办法是树立榜样、带动全体。我选几个工作认真负责、声音洪亮、平时主动问好的学生进行特别培训成为班级的礼仪标兵,我班学生在榜样的带动下,同学们精神面貌好,文明风气盛,受到了老师的好评。
三、组织活动,学科渗透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实践文明礼仪行为,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组织学生召开文明礼仪主题队会,让学生们在生动形象的活动中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有计划地利用节假日开展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活动,例如:“教师节”开展尊师活动;重阳节”到敬老院去看望老人;“十一”开展爱国教育活动等活动。让学生在真真切切的活动中自己感动自己,自己教育自己。
文以载道,在各科教学之中渗透文明礼仪的知识,不失时机地进行文明礼仪行为的引导与教育,使礼仪内容深入学生心灵深处。认真挖掘每堂课教学内容的德育渗透,使课堂教学不仅重视知识和能力目标,还关注德育教育目标。例如体育课上,让学生学会自觉列队,主动帮助在活动中跌倒的同学,主动帮助教师收捡活动器材等;科学课上,进行文明合作、尊重他人教育;思品与社会课上,根据“家庭”教学内容,进行尊老爱幼、孝敬父母教育等。教学中教师把自己的主导作用寓于学生主体活动之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活跃、充满激情的课堂中接受了文明礼仪教育。实践证明:寓礼仪教育于课堂教学中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只有教书育人水乳交融,学生良好的礼仪规范才会养成。
四、持之以恒,一抓到底
养成教育要重视行为习惯的训练,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要抓好学生行为的训练,首先要强调持之以恒,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抓,持之以恒,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因为“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要持之以恒,要有耐性,使学生逐步形成文明的好习惯。出现反复,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应对学生充满信心,抓反复、反复抓,扎扎实实,坚持不懈。每当学生放学时,我都提醒他们见到老师主动问好;如果老师从你身边走过,就很自然的向老师问好。现在我班学生已养成了良好的礼仪习惯,他们见到老师都能主动问好,提高了讲文明、懂礼貌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文明礼貌的养成教育是让学生在认识和实践的循环往复中由被动变为主动,最终内化为自己的一种素质。只要持之以恒,一抓到底,一定会养成自我管理、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氛围的好习惯。
总言之,通过礼仪教育,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树立自信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及提高学习主动性、自觉性等都产生积极的影响,形成了良性循环。通过礼仪教育,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同时也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蒋璟萍.中小学礼仪教育的三个基本问题[J].中国德育,2017,(03):37-40.
[2]李悦芬.文明礼仪之花遍菁园--以“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实践与研究”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7,(02):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