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艳平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县高桥小学 651604
摘要:本文中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教学注重从提升学生阅读的全面性、深入性、品味力以及发散性入手,并在此过程中,从运用合作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生活教学法以及多媒体教学法着力,旨在构建具有交流性、自主性、探究性以及丰富性的小学语文阅读模式,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趣味性,并在潜移默化中,让他们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增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阅读;教学策略
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部分语文教师并不能真正地认知语文有效阅读。他们认为有效语文阅读即为教师对语文阅读内容地透彻性解读,让学生较为直观地理解阅读内容。这种教学观念产生的教学方式,极易导致大部分语文学生产生严重的依赖心理,即依赖教师的讲解。针对这种状况,小学语文教师应深入了解有效性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符合学生认知的语文授课模式,让学生独立思考相应的阅读内容,根据学生的语文实际学习情况,适时地对他们的思维进行引导,从而让学生享受阅读学习的成就感,增强他们的阅读能力,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一、运用合作教学法,增强学生阅读的全面性
由于学生的成长背景不同,他们的思维方式也千差万别。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运用学生思维的差异性,开展小组合作教学,让学生发表个人的看法,并在此基础上,综合各个组员的观点,从而形成具有全面性的意见,真正弥补学生思维的局限性,增强学生阅读的全面性。
例如,在讲授《丁香结》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运用合作教学的方式,开展此部分内容的授课,并在此过程中,让组员发表个人的看法,并综合每个学生的观点,让学生对于问题的思考更为全面,真正增强他们阅读思维的全面性。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注重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点,整体感知文本。本文中的整体感知文本是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创作背景、文章描述的内容以及作者的情感,从而为深入解读重点词句打下基础。第二点,划分小组。在小组划分的过程中,教师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并在此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意愿,并保证同一小组中有不同性格的学生,从而为学生之间的思维互补创造条件。第三点,创设问题。教师创设如下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由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么?你们如何从不同的角度,解析上述的句子?第四点,展示成果。在大部分小组思考结束后,教师邀请学生分享思考成果。小洛积极地举手说:“我们小组一共从三个角度进行探究。第一个角度,豁达的态度。每个人都会有不顺心的事情,即不顺心的事情不属于单个人。为此,我们没有必要为了这些不顺心的事情,而埋怨伤心,并以平常的心对待。第二个角度,成长的角度。人只有真正地经历过磨难,才能成长。磨难可以让人生获得独有的味道,促进人的全面成长。第三个角度,全面的角度。我们的人生不仅经历不顺心的事情,而且还经历美好的事情。不顺心的事情可以使我们成长,美好的事情可以让我们对未来充满希望。”通过运用合作教学法,教师充分运用学生思维的差异性,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探究问题,促进学生阅读的全面性。
二、使用角色扮演法,增强学生阅读的深入性
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开展此部分内容的授课,让学生在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演绎心中的主角,从而增强学生的文本品读能力。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跳出角色,思考角色,提升学生阅读的深入性,增强角色扮演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讲授《将相和》这篇文章时,教师运用角色扮演法授课,开展此部分内容的授课,并在此过程中,真正让学生深入解读文本中描述主人公的句子,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运用个人感知以及思考,从而在他们的头脑中形成对主人公的整体印象。与此同时,学生可以运用个人想象,并配合多种方式,比如,语言神态等等,声情并茂地表演,让学生在阅读中,在表演中,提升语文阅读的深度,提升小学语文角色扮演的教学质量。在本篇文章的讲授过程中,教师注重从以下几点授课:第一点,整体感知文本。教师可以和学生一块学习此部分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勾画描述主人公的句子。第二点,开展人物分析。教师为学生提供10分钟的思考时间,并让学生思考在个人勾画句子中展示的主人公性格。与此同时,在学生独立思考完毕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弥补彼此思维的漏洞,使他们更为丰满地表现人物特点。第三点,展示成果。教师运用文字,对学生的角色扮演情境,进行简要介绍。小洛扮演的是廉颇的角色。他瞪大眼睛,用右手用力拍桌子,并大声说道:“他!蔺相如,算是个什么东西?竟然爬到我头上来了!要是我见到他,定要羞辱他一番!”在说完话后,他的鼻子中发出“哼”的一声,表示不屑和愤怒。通过运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开展此部分内容的授课,教师真正让学生以独立思考以及相互合作的方式,探究文本,提升他们对人物性格分析能力,并通过表演的形式展示,增强学生的阅读深度,提高小学语文角色扮演教学质量。
三、采用生活教学法,增强学生阅读的品味力
语文是文字化的生活,生活是情景化的语文。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生活化的方式,开展此部分内容的授课,并在此过程中,让学生运用个人的情感体验以及独有认知,品味文章中蕴含的情感,提升学生的文本品味能力,增强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讲授《‘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文章时,教师运用生活化的方式,让学生回想自己与父母之间的发生的点点滴滴,并品味其中蕴含的父母情感,让学生运用对于这种情感的认知,解读文本中的句子,从而降低学生的阅读学习坡度,提升他们的阅读品味能力。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点,引入生活情景。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在日常的生活中,父母为子女付出的视频,并让学生思考:在生活中,父母是如何爱你们的?可否举出具体的例子?在此通过时,教师为学生提供12分钟的思考。第二点,阅读文本。教师对学生说:“你们可以运用对父母的独有情感,阅读此部分内容,并在此过程中,勾画感触最深的句子,谈一谈个人的体会,并运用具体的事例说明!”第四点,开展交流。在大部分学生思考结束后,教师可以邀请学生分享思考成果。小陈积极地举手说:“我最喜欢如下的句子: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这句话让我想起:由于我做题不认真,没有考好数学,而受到父亲严厉批评的场景。在此之后,在我改掉粗心的毛病,并真正取得数学学习进步时,父亲紧紧抱住我。这件事情使我真正明白了文章中的父爱!”通过运用生活化的方式,开展此部分内容的授课,并在此过程中,让学生运用生活的感知,深入解读文本,提升他们的阅读品味能力。
总而言之,在增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从阅读教学的特点着力,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具有自主性、探究性以及生活性的语文授课模式,让学生在此过程中,运用个人的思考、感悟以及经历,品味文章中作者的情感、思想,促进他们阅读能力的提升,增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蕾.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35)
[2]周晓艳.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6(12)
[3]郑春燕.加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