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 曹芳

发表时间:2021/1/25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0年10月   作者:曹芳
[导读]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方法并不是单一的,但课堂提问这一环节却是最有效且最直接教学手段,因此,这种方法也被教师广泛的引入和运用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但是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和限制,这一教学手段的引入并没有让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和目的。这就需要相关的人员能够对该问题和现象引起一定的重视,并根据相关的问题制定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本文主要围绕着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景的创设策略来展开具体研究和分析的。

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枫树山鸿铭第二小学   曹芳

摘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方法并不是单一的,但课堂提问这一环节却是最有效且最直接教学手段,因此,这种方法也被教师广泛的引入和运用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但是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和限制,这一教学手段的引入并没有让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和目的。这就需要相关的人员能够对该问题和现象引起一定的重视,并根据相关的问题制定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本文主要围绕着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景的创设策略来展开具体研究和分析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有效问题情景;创设策略
        引言:将有效问题的情景创设充分与小学数学教学各个环节进行融合,有着非常重要且现实的影响。首先,能够直接有效地保证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其次,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能够充分的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了解,并在一定程度上挖掘学生的潜力;然后,通过对问题的深入了解,能够让学生对知识灵活运用的技能不断提高;最后,问题的情景创设,也能够将那些抽象且难理解的数学问题变得更加简单化、纯粹化,帮助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相关的内容。
        1.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景的创设策略
        1.1教师要充分的关注情景问题设置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带入情景
        众所周知,在小学阶段学生所具备的思考能力还处在一个相对较低的层次,这需要教师能够充分的寻找有效的情景教学方法,来补齐该阶段学生在一些方面存在的缺口和不足。因此,教师通过对有效的问题情境进行创设的教学方法,能够直接有效且循序渐进的让学生顺利的拥有对数学进行学习和全面思考的能力。但要注意的是,在对问题情境进行创设时,教师要充分的认识到其设置的顺序性和层次性对教学效果所产生的影响,不能够过于急躁且急功近利地直接对最终的问题进行提问这样的话小学生是无法做到立刻马上就给出正确且准确的答案的。此时就需要教师将最终的问题进行拆分处理和设置,按照相关的结构层次进行提问比如:由易到难、有由浅入深、由小到大。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教师在讲到对加减乘除进行运算这一环节时,就可以在课堂的开头进行相关的问题设置,通过一定的情境来导入所要教学的新内容。比如,教师可以利用相关的设备向学生展示图书馆早中晚人员的进出情况,然后根据这一片段设计相关的数学问题:该图书馆上午去了30个人,中午走了18个人,下午又来了25个人,问截止到现在图书馆还剩下多少人?此时,教师就可以对该问题进行一定的拆分提问,首先问学生该图书馆上午有30个人,那么中午走了18个人还剩多少人?学生就会运用简单的运算30-18=12人。接着教师就可以问,那么中午还剩下12人,下午又来了25人,此时图书馆有多少人?依此类推、举一反三,学生就能够快速的得出图书馆还剩37个人的答案。



        1.2注重情境问题设置的有趣性,满足学生童真童趣
        教师在对相关的问题情境教学环节进行具体创设及设计时,除了要考虑最直接和最现实的问题,比如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接受程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等,还要充分的对学生是否对相关的内容能够有足够的兴趣引起一定的关注和重视。小学生这时正处在一个爱玩的阶段,要想让他们更快、更直接的融入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并保持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就要求老师在对相关的问题情境进行创设时,要充分的对学生的天性进行了解,尽可能的对那些趣味性强的问题进行更多的设置,顺应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满足学生的天性。这样不仅能够保证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获得最快的提升,保证课堂教学的环境更加踊跃,而且能够最大程度上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带给他们的快感,从而让小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热情,并逐渐的热爱数学。
        1.3注重情景问题创设的实践性,鼓励学生动手动脑、主动思考
        要知道数学这门学科本身所具有的逻辑性和抽象性较强的特点会让很多学生产生一种惧怕的学习心理因此,倘若让他们在学习数学时仅仅掌握和了解一些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是非常枯燥且可能无效的,但是,倘若让他们具备了一定的对数学进行实践和思考的能力,他们就很可能会爱上探索数学这一过程。而此时教师需要做的就是,让学生能够对数学有最基本的了解,让他们充分的明白数学其实与现实的生活实际是密切相关且不可分割的,并且数学的学习也最终会运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领域。所以,教师在对教学问题的情景进行具体的创设时,要与实际进行结合,创设一些来自生活实践的数学问题,鼓励学生善于发现、积习实践、主动思考。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将数学问题与生活实际进行密切的关联与结合,那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让学生了解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有效性,让他们对数学拥有更强烈的探索心。同时,让数学与生活进行结合也能够为学生在对相关的数学问题进行解答时提供一定的思路,让他们更加有信心去学习和研究数学,也愿意主动的思考相关的数学问题,这对提升他们的数学成绩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结束语
        一般来说,在对小学生进行数学教学时,要充分的将问题情境创设的环节融入到其中,毕竟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直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保证学习的质量。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充分的掌握和了解与创设问题相关联的各种要求和细节,并真正得做到这些要求。
参考文献:
[1]郭艺勇.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2017(09):91
[2]肖利芳.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中华少年,2017(34):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