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州兰坪县林业和草原局 云南怒江 671400
摘要:兰坪县天保二期工程启动后,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及时成立了分管林业工程领导小组和各有关部门成员负责工程的组织、管理和实施。本文分析我县天保二期工程实施成效及工程建设对策,提出天保二期工程应对天然林资源管护体系进行调整,针对天然林资源管护对象、管护类型的不同,对森林管护、公益林建设、森林抚育及管护人员安置等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工程建设的对策和建议,发挥天保二期工程的效益,实现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兰坪县;天保二期工程;工程建设;成效;对策
前言
我县于1998年10月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列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简称天保工程)实施试点县,2000年开始正式实施了天保一期工程;从2011年至2020年继续实施了天保二期工程。我县天保二期工程实施以来,在省、州、县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及上级林业主管部门的关心帮助下,通过我县林业干部职工和工程区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组织落实了国家下达的各项任务。使全县的天然林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恢复了森林植被,改善了林分结构,提高了林分质量,增加了林下植被覆盖,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控制,森林资源实现了由过度消耗向恢复性增长转变,生态环境由局部持续恶化向整体逐步好转转变,为国土安全提供了保障;森工企业职工得到了妥善安置,林区经济社会发展由举步维艰向稳步复苏转变,工程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显著,为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科学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现将天保二期工程实施成效及工程建设对策和建议分析如下:
一、天保二期实施情况
1.1工程区概况
兰坪县位于云南省的西北部,地处98°58′23″E-99°38′34″E与26°06′39″N-27°04′52″N之间,系“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核心区。东北与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为邻,东与大理州剑川县接壤,南接大理州云龙县,西与怒江州泸水市、福贡县相联,北接的迪庆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南北长117公里,东西宽68公里。全县幅员4372.38平方公里,辖4乡4镇,101个村委会,7个社区,918个村民小组。境内居住有白族、普米族等14个民族,总人口21万,是集“山区峡谷、民族聚居、贫困落后、资源富集”为一体的民族自治县。
2011年开始,我县实施天保二期工程。按实施单位的不同,可分为非保护区和保护区两部分,其中:非保护区由林业局实施,涉及中排乡、河西乡、石登乡、通甸镇、营盘镇、啦井镇、金顶镇、兔峨乡8个乡镇以及清水江、三界、德胜、三个国营林场的林地范围,面积409.0643万亩。保护区由云岭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负责实施,涉及通甸镇、营盘镇、啦井镇、金顶镇、兔峨乡五个乡镇以及104、新生桥2个国营林场,面积97.3932万亩。根据下达任务指标,天保二期工程森林管护任务506.4575万亩,其中重点管护任务332.77万亩,重点管护中国有林222.82万亩,集体和地方公益林109.95万亩。一般管护173.6875万亩,一般管护均为集体商品林。
1.2工程实施内容
1.2.1森林管护。从2011年天保二期工程启动后,按县级实施方案,将全县八乡镇1452个林班,22330个小班,506.46万亩森林资源管护面积,划分为十二个管护责任区,由成立的十二个天然林资源保护所(管护站)实施管护,森林管护任务得到全面落实。
1.2.2公益林建设。公益林建设任务,分年度、按项目认真进行作业设计编制,由项目涉及片区管护站所负责实施。
1.2.3森林抚育。兰坪县森林抚育任务在怒江州林业调查规划队的技术支撑下,完成作业设计,依据设计,认真组织实施。
1.2.4职工转岗安置。兰坪县天保二期工程启动后,共转岗安置167人原省、州、县三级森工企业职工。
二、天保二期工程实施取得的主要成效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既是一项重大的生态工程,也是一项重大的社会工程。在兰坪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工程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我县天保工程建设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在生态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天保二期工程主要成效有以下三个方面:
2.1保护了森林资源,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实施天保工程后,我们全面停止了天然林商品性采伐,落实森林管护责任面积及森林管护任务506.4575万亩。
2.2加大绿化造林力度,增加森林面积。森林资源得到有效的恢复和保护,工程建设取得了较为明显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2.3较好地安置了林业从业富余人员,林区社会和谐稳定。天保二期工程实施后,森工企业职工全员转入天保,变砍树人为种树人、管树人。在职职工和退休人员全部纳入省和地方养老保险统筹,逐步建立了林业职工医疗、工伤、失业、生育“四项”保险,真正实现了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天保二期工程的实施,林区职工的收入和山区人民脱贫致富以及实现林区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三、天保二期工程森林管护、公益林及森林抚育建设情况
从2011年天保二期工程启动后,在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的技术支撑下,编制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兰坪县2011-2020年实施方案》,并按实施方案及乡镇机构改革的实际,将全县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区划分为十二个管护责任区(天保管护站所),由转岗安置在站所的省、州、县三级森工企业职工负责实施全县506.4575万亩的森林管护任务。截止2020年10月,累计完成公益林任务11.20万亩,其中人工造林2.60万亩,封山育林8.60万亩。森林抚育4.00万亩。(见表1).
表1 2011年至2020年公益林和森林抚育完成情况(单位:万亩)
天保公益林建设项目是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修复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兰坪县在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中,注重保护与修复并重,按实施方案规划加强森林管护,按年度规划实施公益林建设任务,让天保职工在完成管护任务的同时,积极参与公益林建设项目的实施,增强护林、爱林意识,也是扩展天保职工增收途径之一。年度公益林建设任务下达后,通过局务会议研究,结合作业设计规划施工地块、条件等,严格审核,确定工程建设施工单位,明确责、权、利,并严格检查验收,提高了工程建设质量。
此外,为更好的完成森林管护任务,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状:由各乡(镇)人民政府向县人民政府签订工程目标管理责任状,12个森林管护实施单位(天保所、管护站)向县林业和草原局签订责任状,管护人员(含农村管护员)向天保所签订目标管理责任状;注重森林管护队伍的能力素质培训,持证上岗,提高巡山护林能力,在重点林区设置哨卡,配合八十一、箐门、兔峨三个木材检查站监督检查木材流通,从源头上控制了木材的流失,堵死乱砍滥伐木材的通道。全县范围内形成一个天保工程管护网络,做到了山山有人护,箐箐有人管的良好管护格局。
工程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逐级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即县人民政府对各乡镇人民政府实行工程目标管理,县林业和草原局对各天保所实行目标管理,各天保所对森管员、护林员实行工程目标管理,目标责任书签订率100%,完成率100%。通过二十年的工程实施,兰坪县已基本建立起一套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天保工程组织管理和建设体系。天保二期工程在我县生态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从而形成了工程区广大群众了解工程、关心工程、支持工程、参与工程的良好社会氛围。
四、天保二期工程建设对策
4.1加强管护,确保成效。按照天保工程建设目标、任务、资金、责任“四落实”的要求,层层签订责任状,落实天保工程二期森林管护任务。围绕“停、减、管、造”各项措施,提高管护成效和质量,促进森林资源持续增长。
4.2加大工程资金投入,提高森工企业职工收入,确保林区社会稳定。
4.3落实工程保护任务。严格按照《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实施方案》划分十二个管护责任区,由十二个管护站所负责管护,明确管护模式,落实管护责任,责任到所(站),任务到人,层层签订管护协议。
4.4森林管护体系建设。按县级实施方案,建立了县-乡-村-人的管护体系,制定了护林员选聘管理、工程验收、考核等办法,站所、森管员、护林员实行半年考核一次。
4.5公益林建设项目管理。兰坪县公益林建设项目,按年度计划任务,严格执行国家及省相关技术规程和规范操作,作业对象符合相关要求,与实施单位签订施工合同,并对工程实施前、实施过程、项目完工进行全程质量监督及验收。
4.6作业设计。公益林建设及森林抚育任务,严格按照规定编制项目作业设计,使项目实施有依据、可操作,并经上级部门严格审批。
4.7抚育对象规范性。森林抚育规划严格按照《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GB/T 18337.3-2001)、《森林抚育技术规程》(GB/T 15781-2015)的规定要求进行作业设计及施工,抚育对象符合。
4.8职工安置与社会保障有效性。2011年天保工程二期启动,安置原省、州、县三级森工企业职工167人,到2020年在岗在职99人,森工企业职工实现全员转岗安置、全员参保、全额缴费。
五、相关建议
5.1兰坪县还有集体天然商品林118.21万亩,建议一次划分为国家生态公益林,纳入补偿管护范围。
5.2建议给予天保公益林建设项目后期管护费用,巩固项目成果。
5.3明确天保职工具体身份,核定与地方事业工勤人员相符的工资标准,提高待遇,确保工程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云南省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管理办法〔R〕.昆明:云南省林业厅,2012.
[2]兰坪县林业局.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云南省兰坪县2011~2020年实施方案〔R〕.昆明:兰坪县林业局,2011.
[3]陈永富,陈幸良,陈巧.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森林资源影响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