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融入与渗透分析

发表时间:2021/1/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9期   作者:喻平英
[导读] 促进学生们实现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融合,将复杂、抽象的数学知识简单化、具体化,不断提升自身的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打造高效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
        喻平英
        贵州省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乌罗镇完小 554106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数形结合教学理念符合人类认知的客观规律,教师们结合数学教材内容,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直观形象的结合图形相联系,促进学生们实现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融合,将复杂、抽象的数学知识简单化、具体化,不断提升自身的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打造高效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形结合;教学实践;融入与渗透
引言
        数形结合思想就是将图形与数字相互结合的思想,实质上也就是代数和几何结合的问题,将其融入和渗透到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具有直观表现性的图形表达数学问题,使数学问题变得简单化,能有效解决小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面临数学问题难应用的问题,让学生能较为轻松地学习数学。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将其有效融入课堂教学中,发挥数形结合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思维能动性,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数学数形结合思想融入与渗透的意义
        当下,数形结合的应用在各个年龄段的数学教学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从幼儿园学生开始接触数学的那一刻起,一直到小学、初中,甚至到高中数形结合依然适用。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巧用数形结合教学手段可以促进学生逻辑思维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能加深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尤其是对于数学公式和数学定理的抽象理解。数形结合的教学基本的运用方式就是通过图像、图形将数学抽象内容直观地展示出来,在教学中结合相应的数学理论,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更具体、更深刻地体会教学内容。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融入与渗透
        (一)将数形结合思想应用于数学概念教学中
        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概念是学习数学的一大难点,主要是因为需要记忆的数学概念较多,而大多数小学生的专注力并不高,往往并不能全面地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这使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产生许多困惑和问题。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进行教学,以此帮助小学生解决在学习数学时的重点和难点。具体而言,在数学概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虽然这样的教学方法能让学生背诵和记忆数学概念,但是实际上小学生对于自己所背诵的数学概念并不清楚该如何应用,因此需要教师结合数形结合的思想,将抽象的数学概念通过直观的图形来表现,学生能在直观生动形象的数学概念学习中,不断提升自身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以及清楚其中存在的原理。另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数形结合思想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借助多媒体技术将数学概念以图片或者视频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这样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很好地对数学概念进行掌握,同时也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面,从而为学生今后学习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将数形结合思想应用于数学问题解决中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大多数数学题目都会有许多文字描述,且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这对小学生而言,往往很难把握题目的本质。对此,在实际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进行教学,将文字转变成图形的形式,把抽象化的数学题目具体化,让学生能轻松地明白题目的意思,并且能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问题。比如,在解决“一个人每分钟能吃掉10颗枣,那么这个人10分钟能吃掉多少颗枣”这一应用题时,教师先将题目中提示的算法公式“10×10”列出来,然后引导学生利用图形的方法进行计算,比如可以通过画线段的方法来表示时间,以此理解问题并得出最终的计算结果。
        (三)知识与实践相融合
        小学数学数形结合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知识理论作为基础,而后展开生动的教学活动。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充分深研教学教材,课下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喜欢的事物,知道学生喜欢以什么样的形式上课,深入分析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状况,从而确保设置的教学活动难度适应,能使每一个小学生都可以参与到实践教学活动中。
        同时,教师要做好数形结合教学手段的积极引导,利用学生实际生活中存在的数学问题进行习题讲解,贴近学生的生活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教师要注意学生在应用数形结合思维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不能盲目地使用大量的习题战术锻炼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应力求帮助学生扎实理论知识,结合实践教学活动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例如,在《简易方程》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将课堂留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公。
        方法如下:让某个男生带着计米器沿着操场顺时针走两圈,而后让某个女生也带着计米器逆时针走一圈半,已知男生走了800米,两人一共走了1400米,请问女生走了多少米?操场一圈多少米?根据学生实践活动中得到的数据,通过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实践中得到的数据关系,使已知条件具象化,首先画一个线段图,跟学生一起分析已知条件的关系量,结合一段图已知的条件得知二人一共走了1400米,男生走了800米,就可以列出800+x=1400米,得到女生走了600米,而根据男生的已知变量可以列出2×x=800米,得知操场一圈400米。将课堂实践活动与数形结合的思想相互融合,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数字知识的理解。
结束语
        总之,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融入与渗透,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也是体现数学教育价值的重要方式。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深入分析数形结合思想,明确小学数学课程中蕴含的数形结合内容,进而通过抽象概念的呈现、计算算式的表达、几何知识的探究、应用题的解答等方式,融入渗透数形结合思想,让学生在数与形的转换中积累知识,提升思维品质,深化对数学学科的认识。
参考文献
[1]李丕峰.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有效渗透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8(34).
[2]陈洁.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融入与渗透探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8(03).
[3]陈福艳.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融入策略[J].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2020(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