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实效性

发表时间:2021/1/1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9期   作者:张艳华
[导读] 根据新课改的的指示下,给学生创造有利于他们学习的学习氛围、环境

        张艳华
        内蒙古乌兰浩特市都林第一小学  内蒙古 乌兰浩特137400
        摘要:根据新课改的的指示下,给学生创造有利于他们学习的学习氛围、环境,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师需要从众多的教学方式中,使用学生更易接受课程内容的方式成了重中之重。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选择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加有效的帮助学生学习小学语文、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然后仍旧存在大部分教师,对于这种方式进行生搬硬套,并未真正理解小组合作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实效性。本文将以统编教材小学语文教材为例,探索小学语文教学中到底该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实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仍存在三类主要问题。第一,就学生的年龄阶段来说,小学时期的学生,仍旧处于心智和身体发育阶段;注意力、社交能力、自控都较为薄弱、松散。在老师分组进行小组合作时,许多学生出现不主动与同伴沟通,以至于小组合作不能正常进行。也有一些学生因为社交能力薄弱、在沟通过程中引发了小组内部的争吵,再加上有些学生缺失沟通,分工不清晰,以至于学生并没有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产生团队意识,使得每个人的特性和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导致小组合作学习的无法产生效果。
        第二点是教师在进行小组分配时,老师未根据学生的能力情况进行小组划分。班级力的学生进行随机分配,不顾及小组内学生的学习能力、社交能存在差异性。在教学过程中,小组内部的能力差别过大,导致学生不能更好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等能力远远超过能力较差的学生,此类学生只能在小组中扮演观众,导致能力较差的学生无法从小组合作学习中学到东西,以至于降低了他们进一步学习语文的兴趣;学习能力强的学生难以通过和自己具备同等能力的学生的合作中得到成长,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会因为在这样的小组合作中只能作为观众参与小组合作、从而丧失对学习语文的兴趣,导致教师的教学效果不理想。
        以上的问题根本上是由于第三个点导致的,第三点是教师在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时,仅仅时流于表面的将学生分为各个小组;并未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划分小组,也未给相应的小组派发他们能够进行讨论、解决的任务,又或者派发的任务太难导致学生放弃解决,等待老师给出答案。这样的情况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小学生在学习小学语文的积极性、无法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也不能充分的发挥语文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造成这样情况的主要原因都是老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中,大多是以流于表面的方式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应用实效性的方式
        统编教材采用多种形式体现语文这门课程的综合性,提升学生能够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能够主动学习的能力。而根据统编教材教材的宗旨,传统的教育模式早以无法得到现代社会的青睐;并且新课改标准的推出,同时进一步说明对于小学语文教育也需要推陈出新,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教师要能以能够制定明确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创造、交流等综合能力为首要教学目的,引导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时,学生能够主动学习,有效的提高学生对于学习小学语文积极性。教师在合作教学中通过合理的小组划分、任务派发;因材施教,让学生通过协同合作从中学习到知识、并且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提高语文教学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语文教师通过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时要尊重学生独立性,让每个学生都对教师派发的任务形成自己的独立思考,再进行交流。这样才可以使得学生能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既能学习他人的益处、也能通过对自己思考的结果进行反思、进而取长补短,再在教师的引导下,真正的从小组合作学习中获得成长。


        大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多是被动接受老师输出的知识为主;很少以进小组合作学习的这种方式进行学习,再加上这个阶段的学生自主能力较弱,对于合作这个概念并没有明确的感知;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让学生能够从小组合作学习中寻找到乐趣点,培养学生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充分发挥小组合作中培养学生资料的搜集、问题的思考、积极的讨论,意识到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下,能够增强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时感受到集体责任感、并且能够促进学生社交能力的成长。
        小组合作是一个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规划语小组合作教学方案时需要需要深入的研究教材、明确如何正确合作;学生在过程中遇到较困难的问题时,教师需要合理科学的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讨论。让每个学生对于此问题,表达自己的看法,科学的安排小组合作学习时的各个环节和时间。一些对于学生来说难懂的内容和材料,需合理的安排,使得学生不会因过于简单或者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时不仅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合理分组、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设计科学的小组合作结构,也需要教师对学生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不进行一竿子教学。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将课程内容和小组合作的实效性相结合,耐心的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勇于表达、积极参与的精神;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仅习得学习的方法、乐趣,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趣味性。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也是学习的主要参与者。但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进行提高合作学习效率,与教师的引导和监督指导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指导者。在实际的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进行合作学习,并适当的引导和监督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一般在教学之前,教师可以提出几个关键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并进行积极的交流,探讨,发表个人观点。在交流过程中教师也应适当的参与其中,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结轮
        总之,现代社会由于社会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模式改变的诉求,根据新课改指出教师需要教学方式多样、围绕学生、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指示下。则需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小学语文课程内容制定能够提升学生学习、合作能力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从小学开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从而掌握合作学习的有效方式。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需做到求同存异的原则,将小组进行合理划分、分配给学生科学的任务、因材施教;促使学生在小组的学习交流的过程中,从培养学生小学语文的学习能力、从促进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一种具有实效性的教学方式,对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小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实效性,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团队合作意识、语文素质的培养,同时能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晟楠.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探讨[J].才智,2019(27):82.
        [2]伍娟英.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中华辞赋,2019(09):29-30.
        [3]张元琴.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实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6(06):56.
        [4]罗潇.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实效性[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5(11):8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