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帆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桂林市 541000
摘要: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生对美术学习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加上农村学校美术教学条件、方式方法的问题,不利于美术教学的发展。良好的教学引导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与艺术素养。小学美术是培养学生基础艺术能力的重要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了解课程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与学习需求,积极创新教学手段,融入创意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快速融入课堂氛围,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基于此,本文就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开展进行详细探究。
关键词: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开展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在素质教育发展的背景下,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学习能力成为教师关注的对象。美术是中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小学美术课堂是对小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阵地,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应思考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开展美术教育,可以运用哪些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参与美术学习的主动性,以提高小学美术教学实效。
2 概述
教育体系建设发展中,美术教学作为必不可少的学科教育分支,对学生未来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美术教学不但对培养学生艺术鉴赏能力,提升其审美水平有不可或缺的积极影响;更是辅助学生陶冶情操、建立美的品格、塑造个性之美的途径[1]。与此同时,美术教学还是推进素质教育发展的必备教育课程,具有极高实际应用价值。近年来,虽然国家教育部门一直强调美术教学对强化学生综合素质的现实意义,也因此制定并实施相应措施来完善美术教学体系。但是,由于历史原因与现实因素的影响,农村美术教学发展受到诸多限制,致使农村美术教学难以与时代同步发展,严重延缓了我国整体教育水平的提升。
3 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开展策略
3.1 激发学生绘画兴趣
由于小学阶段孩子的年龄较小,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和主观能动性,能够对他们的学习产生影响的很重要的因素是兴趣。如果一个孩子对画画有很浓厚的兴趣,那么这就是他天然的优势,在对他进行绘画教育时往往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兴趣的引导和作用下,学生学习绘画的效果就越好,他就更愿意学习,兴致也就越高,这是一个良性循环。正因如此,在对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进行绘画教育时,要着重培养他们的兴趣,提高整个课堂的吸引力和趣味性,使学生更多地去关注绘画,对绘画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激发他们对美术知识,美术写真的向往。除此之外,艺术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绘画,要将创意性写生拉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不仅能培养他们学习绘画的兴趣,还可以端正他们的生活态度。众所周知,我国在花鸟等方面的古画十分众多,该类作品作为国画中的精品,近些年来被列入了小学美术的教材之中,由于不同人对美的感受都是不同的,因此在美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忽略对美的评判,将重点放在如何提高学生对绘画的兴趣上,这就要求老师要提高课堂的整体质量和课堂的趣味性,增加对学生的吸引力。
3.2 充分引用农村天然资源
农村的天然资源很多,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利用到这些资源来扩充自己的美术素材。教师在进行美术课程时,要充分考虑到课堂的实效性,有的课程需要学生自己准备学习材料,来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和认知。另一方面,农村生活更接地气存在很多传统的文化。例如年画、剪纸窗花等,都可以作为美术教学资源。
所以美术教师在教学生进行手工制作的时候,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对学生进行美术指导。例如,设计香包装饰品[2]。端午节的时候可举办香包文化节。美术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利用身边的素材来制作精美的香包。可以制作民族特色的布艺香包,或针织或编制的香包,利用不同的色彩搭配,在香包的表皮上通过刺绣或者绘画的形式增加民族图案。利用香料或者好闻的花瓣作为香包的香粉等,充分利用农村现有的资源,将自己的灵感注入到动手实践中去,制作出有趣而美观的香包作品。
3.3 创设学习情境
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是创意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要利用不同的教学情境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增强学生的学习感受。真实的场景体验能够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思考能力,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喜好游戏的心理因素,为学生营造生动形象的游戏情境。如,学生一般比较喜欢动画,教师可以利用动画的场景与角色创设课堂教学情境,鼓励学生直接再现情景。丰富有趣的教学活动可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游戏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构建自己的美术世界。在学生参与游戏活动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共同参与课前游戏道具准备环节,锻炼学生的协同合作能力。在游戏活动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开拓思维的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绘制后续情节,充分锻炼学生的绘画能力,开拓学生的想象空间。在增强学生绘画能力的同时,教师要兼顾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美术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其美术学习素养。
3.4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年龄小、好奇心强是小学生的共同特点,但是,他们的美术知识基础、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存在一定的差异。在美术教学中,如果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而用统一的标准要求学生,往往不利于激发学生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更不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因此,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小学美术教学中,要想让每名学生在美术学习中都能够获得发展,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科学合理地分组,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探究,在讨论中分析和解决在美术学习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加深学生对美术知识的理解[3]。在分组之前,教师要全面了解所教班级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学习能力等情况。在分组时,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学情,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遵循异质搭配的原则,指导学生科学分组,合理搭配各学习小组的成员。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每名学生在组内都要担任某个角色,负责一个或几个具体的任务。这样,各小组的每名成员都有机会参与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理解或看法。在组间交流中,美术素养较高、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对其他小组的美术学习进行指导或补充,使其他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美术知识。
3.5 注重强化师资力量
在配备小学美术师资力量的过程中,除了每年的新教师招聘,学校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优化师资配备:首先,学校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的教师交流机制,组织教师对口交流活动,鼓励更多的美术教师走进农村、县城开展教学互动和交流。其次,学校要建立完善的高校毕业生顶岗实习制度,在构建相关实习基地的同时,吸引大量即将毕业的高校学生参与实习和见习。最后,学校还应当建立兼职教师任教机制,采用兼职方式聘用社会上的文艺团体专业骨干、民间艺术家等。
4 结束语
总之,作为农村美术教师一定要本着为学生负责的态度培养学生美术能力的崇高精神,借助农村当地的本土资源,认真地搞好美术课堂的创新和整改工作,帮助学生提升美术功底,形成美术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 杨秀香.基于高效课堂构建的小学美术教学策略探讨[J].中国教
师,2019(S2):46.
[2] 李忠书. 农村小学校美术教育现状及发展思路浅析[C]. .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2019(八).:国家教师科研基金管理办公室,2019:82-83.
[3] 桑爽.优化课堂教学策略,构建高效小学美术课堂[J].美术教育研
究,2016(4):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