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怡晴
(安徽省合肥市第八中学 安徽 合肥 230071)
摘要:生物学科以其独特的直观性、实验性、生活性,成为现下高中阶段的教学难点,其知识体系涵盖大量核心概念,实验内容也与生活息息相关。近年来,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为教学工作指明方向,而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包含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以此为中心所进行的教学设计,有利于促进生物素养的提升,综合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生物;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高中生的学习能力普遍较高,学习目标也已明确,在此阶段,任课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引导与启思,在进行生物学科教学设计时,应当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基石,以生本教育理念为原则,为学生培养学科素养提供有力保障。针对现阶段生物课堂教学暴露的种种问题,如教师的教育思想根深蒂固,因教学手段单一落后导致课堂氛围沉闷,教师的专业素养较低,难以对问题进行有效解决,而以上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生物的积极性下降,教学设计效果自然不理想,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也成为纸上谈兵。
一、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相关内容
(一)生命观念
高中生物学科与人的生命联系密切,其中涵盖的人体、自然、社会环境等概念,向学生展示了生命的奥义。通过学习生物学科知识,学生能够深刻理解生命的起源、人体的构成以及环境对人所产生的影响,继而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念,对于思维意识发展正处于重要阶段的高中生来说,此种观念所发挥的作用无与伦比。除外,高中生能够切身体会生命的伟大,深爱生命的重要性,促使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珍惜自我生命和他人生命,善待周边的所有生命,与此同时,学生也能明确环境对人的影响,继而不断提升明辨能力,增强自我控制意识,不会受到错误思想及文化的荼毒。
(二)科学思维
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需要学生具备善于观察的眼睛,挖掘生活中的生物问题,并对其进行自主思考与研究,而在进行生物实验时,学生仅依靠较高的动手能力,难以保证实验质量,此种情况下,科学思维能力的作用被无限放大。高中生可以生物实验为载体,通过归纳信息、逻辑推理、概括内容、建筑模型等环节,锻炼科学思维能力,以此得出实验的最终结论,而此种能力不仅适用于生物学科,在进行其他科目的学习时,也能发挥出巨大作用。
(三)科学探究
生物学科知识点繁杂,覆盖面较广,高中生在发现生物问题后,仅依靠个人的力量,难以在短时间内找到问题的答案,而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科学探究,可有效改善上述问题。小组成员通过合作协调,针对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进行分析探究,对不同意见展开逐一实验,在此过程中,学生对生物学科知识的印象与理解将更加深刻。
(四)社会责任
高中生在学习完生物学科知识后,应逐步树立责任意识,并将所学知识点应用到生活实际中,继而激发他人的责任感,在面临社会问题时,学生可大胆阐述感想、发表建议,以此锻炼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除此之外,高中生应自发踊跃地宣传环境与人类、自然生物与人类、社会与人类之间的关系,以及彼此之间产生的作用,并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利用生物知识对其进行分析。
二、基于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开展课堂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深度挖掘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
基于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开展课堂教学,需要任课教师深度挖掘教材内容,找到有效信息,以此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
现阶段,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仅引导学生背诵教材知识点,并没有讲解其深层次内容,教学重点放在应付考试,学生的生命观念难以得到有效培养,学科水平受到严重制约,针对此种情况,任课教师应转变陈旧的教学思想,结合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深度挖掘教材内容,以此帮助学生建筑知识体系,并形成一定的生命观念。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为例,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仅应围绕教材知识点,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等等,也应以教材知识为基石,为学生扩充课堂资源,促使其明确生命的形成,继而培养生命观念,引导学生珍爱自身生命,珍爱世间万物的生命。
(二)带领学生进行生物实验,以此形成科学思维
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仅依靠口头讲解难以保证其成效,基于此,高中任课教师应积极组织进行生物实验,以此促使学生形成科学思维。具体到实践中,任课教师应以教材文本为依托,以现有生物概念为基石,帮助学生切身体会生物学科的独特魅力,运用生物实验直观地展示生物问题,有利于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不断促进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的提高,相应的科学思维能力也得以全面升高。在具体的实验过程中,高中生能够发现不同实验条件下,所得出实验结果之间的差异与变化,以此领会到生物实验的严密性、全面性。比如,在讲解“光合作用原理”时,教师可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并引导小组进行对照实验,由小组自主选择变量,并对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进行逐一分析,如土壤、水分、光照等等。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就实验问题展开探究,并形成强大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科学思维。
(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锻炼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中所包含的科学探究,其本质就是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团队配合的能力。高中生物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先将教学难点制作成导学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或合作研究的形式完成学习,以此使学生对难点内容进行初步了解,并总结薄弱知识点,以此在课堂学习中更加专注地学习。除此之外,小组合作学习法能够锻炼学生的合作研究能力,学生以自主学习能力为基础,在小组之间取长补短、查缺补漏,并通过发表不同建议,加强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在此过程中,合作意识也得到快速建立。比如,教师在讲解“细胞的衰老和凋亡”这一章节时,提出“老年人体内有没有幼嫩的细胞?”,“年轻人体内有没有衰老的细胞”等等,引领学生根据问题展开小组合作学习,通过查阅资料、总结成果,以此完成教学难点地学习。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能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
(四)采用社会热门新闻事件,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高中生物教学不应局限于课堂,而应将目光放在更壮阔的世界,任课教师可采用社会热门新闻事件,以此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在课堂教学前期,教师可筛选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社会新闻,并借助多媒体等设备进行展示,使学生意识到生物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引导学生对其中的问题的进行探究,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可选择学生自主讨论等形式,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通过为学生展示社会热门新闻事件,带领学生发现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此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以及公民意识,使其自发地宣传生物知识,引领更多人参与到社会建设中。比如,任课教师在讲解“生态环境的保护”这一模块时,可引入现下备受关注的环境污染新闻,通过播放被污染的水资源、空气等图片,促使学生切身体会,环境污染对人类生存产生的负面影响,与此同时,教师可带领学生对造成污染的原因进行研究,以此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进行教学设计,应以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以及社会责任为中心,为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任课教师可深度挖掘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带领学生进行生物实验,并组织开展小学合作学习,采用社会热门新闻事件,以此锻炼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石涛.基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下高中生物教学设计的优化策略探析[J].高考,2020(28):105+107.
[2]陈慧清.关注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策略研究[J].高考,2020(1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