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诗莹
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兵团教育学院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石河子市 832000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高校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是响应国家人才培养号召,培养综合性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对社会发展都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当然,我们不能否认,有些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有所欠缺,如有些高校过于重视文化课教育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进而带来了一系列问题。积极心理学能正向激励学生,让学生产生自我认同感,从而激发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抗负面情绪,让学习和生活变得阳光美好。本文以积极心理学为基准,分析分析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当中存在的问题,阐明了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研究的价值,并探讨相关对策。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高校; 心理健康教育
引言:
心理健康教育是当今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心理动态,对负面情绪严重的学生及时进行疏导,及时化解学生矛盾,通过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阳光乐观的心理状态,让学生更专注于学习,心理健康对对大学生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单一
据笔者调查,我国有73.6%的高校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归于德育教育中,也就是说,高校将内含丰富的心理健康简单化了,忽略了它存在的语境,同时削弱了它发挥作用的渠道,仅仅从单一层面对心理健康教育进行解读,这种情况屡见不鲜。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错误导致了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薄弱,这也就很好解释了我国心理健康教育与国际心理教育水平差距较大的原因。
(二)心理咨询的滞后性
近年来,很多高校都设置了心理咨询室,配备了专业的心理咨询老师给学生答疑解惑,但据报道,学生去心理咨询师的频率并不高,即便去也主要是倾诉情感问题及学习压力问题,心理咨询室发挥的作用并不大,除此之外,笔者发现,心理咨询室成立以来都是开门等待学生自己来咨询,却从没主动宣传过自己,那么那些由于各种原因不愿意踏足心理咨询室的学生怎么办呢?可见,这种心理咨询室模式欠缺主动地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被动性强,发挥作用的渠道窄,只能解决已经发生的问题,而对心理健康问题可能会带来的负面情况并没有多大预判能力,具有很强的滞后性。
二、积极心理学下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意义
(一)有助于推动教育目标的实现
积极心理学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念,及时鼓励自己,发现自己的潜力,必要时为自己加油打气,使学生整体散发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积极的心理状态为学生学习文化和专业知识奠定了基础,试想,一个被负面情绪包围的学生如何能全身心投入学习呢?积极心理学更多地体现了人文关怀,从家庭、学校、个人层面全方位分析学生心理因素,结合实际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心理体系。学生人格的完善,会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增强家国情怀,激励学生投身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来。
(二)有效推动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
不仅是学生,我们每一个社会化的人都会拥有正面和负面两种情绪,以往采取的方法往往是疏而导之,也就是说传统的心理疏导模式更倾向于有了问题来解决,而不是防患于未然,更别提建立正确的心理问题预防体系了,学生的心理品质也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提升。
但是积极心理学能够帮助学生从品质方面加强培养,从而解决了传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本身的不足,以完善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实现其目标。
(三)完善教育环境
好的教育环境能够帮助学生创立好的学习氛围,学生在好的环境中如鱼得水,尽情地汲取知识的养分,帮助高校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目标。积极心理学能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将内化的情绪外化为学习的动力,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格。
三、积极心理学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一)树立积极的教育理念
高校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输送符合需求的人才,以期推动社会的发展,“有用的人”概念并不单一,学生不仅要具备专业的技术知识,还要有良好的品格,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强大的心理素质,能抵来自各界的压力。如果一个人因为一点打击而一蹶不振,甚至出现轻生的念头,这不能不说是教育的失败,我们培养出的不是人才,而是扛不起重担的“半成品”。积极心理学的出现为高校解决心理问题提供了新方法,能够从新理念出发,挖掘学生潜力,强化学生心理素质。
(二)塑造大学生美好的品格
积极心理学注重对学生优秀品格的塑造,培养他们乐观向上的思想意识,使之有着自己的人生追求,拥有面对自己人生挫折的承受力,从而培养自己美好的品格,进入社会以后,环境的变化会让学生有很大的不适应,初入职场的不习惯会持续很长时间,大学校园的氛围不再会令学生产生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在积极心理学的作用下,学生可以自行调节,排遣负面情绪,增加正能量输出。大学生一般都处于18-22岁之间,青属于青春期,情绪波动大,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要针对这一年龄段着手,发挥积极心理学的作用,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建立强大的心理体系,不会因为一件小事而自怨自艾,也不会因为偶尔一次的失败而放弃自己,帮助学生塑造完美人格。
(三)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校园环境,校园环境为心理教育的实施提供了场所,同时也是保障心理健康教育顺利进行的基地,学生在学习环境中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能及时被纠正就可以说是很好的心理干预机制了,能有效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如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为学生的未来提供了无限的可能,同时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风险和压力,学业、就业、职场、感情等对学生来说都是将要体会的,因此,在校期间一定要做好积极心理学的传播发展,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建设。
四、结语
积极心理学在当代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不断强化积极心理学认识不仅能培养学生更健康积极的心态,还能帮助学生理解如何对待人生、学习和生活,增强学生的幸福感体验,最大限度地激发自身的潜能,让生活充满希望。高校应加强积极心理学教育的推广,并提高积极心理学教育的质量,继而更好地提升高校心理学教育水平,让心理健康教育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心理体系。
参考文献:
[1]许媛媛.积极心理学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商,2015(1):280-280.
[2]陆明.积极心理学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中国培训,2016(4):139-139.
[3]谭璐.积极心理学视阈下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13(5):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