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政教育的小学班级文化主题活动探究

发表时间:2021/1/14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8期   作者:麦叶勇 何小华
[导读] 全方位推进素质教育,是中国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进步

        麦叶勇  何小华
        广州市番禺区市桥黄编小学          511400
        摘要:全方位推进素质教育,是中国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进步。要想让国民素质有所提升,就得从小开始培养,因此思想品德教育尤为重要。但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一般是以书面成绩来评定一个学生,这就有可能忽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是否良好,是否具有较高素质。所以需要对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建立考核学生的制度,这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促使其成为一个具有良好品德的人。
        关键词:思政教育;小学;班级文化;主题活动
引言
        在我国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针对小学生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可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品德和修养,全面提高小学生的素质。针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可以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当中,利用我国的民族精神以及优良的民族传统,对小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形成积极正向的引导,同时也能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当中实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这可以大大提升小学生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培养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民族自豪感,这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具有重要意义。
1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问题
        1.1部分教师不重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现阶段,许多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旧采取传统的灌输式课堂教育模式。在该模式下,学生通常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很难充分体现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学生缺乏浓厚的学习兴趣,所以无法获得显著的课堂教学效果。
        1.2部分教师教学方法不先进
        一般来说,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内容的理论知识相对较枯燥,如果教师仅仅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不能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一些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师在教学中忽略开展实践活动的重要性,较少采取新型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上侧重于要求学生对知识点和概念进行死记硬背,不符合新课改中关于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要求。
2基于思政教育的小学班级文化主题活动
        2.1丰富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
        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小学生的个体发展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过程中,要进一步丰富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首先,要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有效的梳理,选择与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契合点,实现思想品德教育内容与优秀传统文化的整合。例如:将我国的民族精神、勤俭节约以及尊老爱幼的优良文化传统充分融入到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当中,让小学生能够从小接受到良好的文化和价值观熏陶。其次,要有效梳理和明确思想品德课程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利用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完善小学思想品德课程体系,对于传统文化的思想和内容要适当简化,贴合小学生的认知能力。

在内容的选择上要切实根据当前的时代发展以及小学生的需求,来选择爱国主义、艰苦奋斗等思想展开对小学生的价值观教育。
        2.2通过创新及优化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感恩与责任意识
        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遵循新课程改革的标准和要求,通过创新、优化与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强化学生感恩与责任意识的培养,促进学生综合道德素养及高尚品质的养成。首先,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教师应从学生实际生活及学习情况着手,让学生在学习与生活的点滴中感受到感恩的意义。教师应让学生认识到父母、家人、老师及同学的关心爱护并不是应该的,促使学生心怀感恩,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媒体视频播放的教学技术为学生播放一些生活中父母为我们付出的视频,教师耐心指导学生学习、批改学生作业到深夜的视频,同学和朋友们互帮互助的视频等等,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教学途径让学生逐渐树立起感恩的意识,让学生在获得别人的关爱及帮助的同时积极主动地帮助别人、主动关心、爱护别人。其次是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教师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应突出重点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培养责任意识,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经常发生的小事着手(同学之间打架、考试作弊、不遵守班级规章制度及不打扫卫生等等)进行深刻地讲解,告诫学生在发生一些事情后必须主动承担责任,不能逃避自己的责任,积极改正自己的错误并寻找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学生树立很好的责任意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2.3明确教学重点
        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教师必须准确把握课本重难点,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对小学生进行启发式的教育。小学生活泼好动,自控力不强,在课堂上很有可能出现注意力分散的情况,故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采用适合的方法。教师在课前需要充分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了解课本的内容安排,确定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在课堂上集中学生注意力。教师应当对学生实施启发式教育,引导学生明白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而且要鼓励学生善于发现,这样有利于给学生带来更多的情感体验,学生也容易接受。
        2.4拓展教学范围
        要想提高学生的生活体验,不仅要创新课堂教学方法,还应当有效结合家庭以及多元化发展空间,进一步增加学生的生活体验。随着年龄的逐步增长,学生也会进入众多的社区,所以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家庭生活体验,也应当引导学生充分关注生活,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环境以及居民的生活状况,进一步拓展教学时空,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是社区中的重要一员,能够理解人们相互依存的重要关系,从而形成关心以及爱心的态度,能够热爱社区、乐于为社区奉献,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念。
结束语
        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要有所创新。平时教师上课的形式不要太过于生硬,可增加一定的实践内容,并把实践表现作为总成绩的一部分,综合考量学生的成绩。同时,要注意学校和家长的联系,家长对于孩子的影响是远大于学校的,因此家长要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促进孩子自身素质的提高。同时教师也不能懈怠,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参考文献
[1]汤学松.小学思品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感恩与责任意识[J].新课程(教研版),2017(11):232.
[2]潘美宇.小学思品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感恩与责任意识分析[J].小品文选刊:下,2019(04):1.
[3]葛正高.小学思品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感恩与责任意识[J].考试周刊,2016(0A1):18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