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伟 李志刚
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云南省昭通市 657000
摘 要:我国地域辽阔,山地、平原、丘陵等地形交错分布,在全国总面积中山地面积占到半数以上。西部地区的山地、丘陵较为集中,分布较为广泛,依山傍水是很多城市的特点,在与山水元素的结合中形成了独特的景观特色,各个校园的规划设计也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元素。本文主要分析了山地建筑设计应用于校园规划的具体方式,以作借鉴。
关键词:山地建筑设计;校园规划;应用
中国的山地面积占到国土总面积的65%,而西部地区因地形状况,决定了许多城市的规划中都融合了山林水网,以变化多样的地形、景观为基础,独特的山城风貌逐渐形成。为了在城市发展中,达到拓宽生存空间、回归自然的良好效果,山地建筑活动的重要性逐渐凸显。一些建筑基于山地特色,将建筑环境与地形特色完美结合。西部地区的城乡中小学校的规划,就已经注意山地建筑语言和现代生活方式之间的融合,积极打造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育人环境。
1山地建筑设计概况
山地建筑,要求生活学习功能与山地环境的有机融合。本土性特点强调山地建筑设计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和谐,不仅要满足精神和物质方面的客观需求,更要凸显出山地环境的景观特点,是在山地建筑设计中实行的此时此地建设方式,使人们尽可能地融入到自然环境中。
2山地建筑设计在校园规划中的应用
在科教兴国理念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动下,西部地区的校园规划在具体要求上更多,从建筑的外观造型,到学习、生活、娱乐等功能的规划设计,在要求上都有了很大提升,关注教学设备、实验条件的适应性,也更加注重效果内部规划的风格特色。
2.1校园结构规划结合山地地形
校园地形较为复杂时,保护生态环境是进行校园结构规划时需要首先考虑的问题,确保规划工作能够清晰、顺利地完成。校园规划是以所在地区的地形地貌为基础,沿着山体走向、水流趋势进行结构设计。积极打造生态校园景观,对校园内部的自然资源要尽可能地保留,规划设计中要增强建筑物与山体、水体的充分融合,如云南技师学院校园景观设计局部图,如图1。建筑物本身的结构规划,要坚持自然发展要求,尊重原有的生态环境,注重局部效果的凸显。这种表现方式能够增强整个空间结构的利用,降低了规划设计的沉闷性。建筑结构规划可仿照山地建筑,运用灵活、生动的设计方式,从视觉感受和教学效果方面进行强化,营造轻松、优美的育人和生活环境。
.png)
图1 镇雄南广中学校园景观设计局部图
2.2山地地形结合功能区
校园规划中不同功能的设定都要符合日常学习的客观需求,加强各类影响因素的考虑,以实际地形为基础规划各种功能区。教学区是教师传道受业的场所,是校园规划中的主要内容,总占地面积必然是最大的,区域选择时应以地形变化较小为首选,比较适宜建筑面积的扩展,建筑空间也能更加开阔;如果区域的地形变化大,应作为宿舍区,规划方式应该视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地势平缓区域更加适宜于设立运动场,要考虑因人力的大量施工而严重破坏山体形态。
2.3校园交通规划要适应地形变化
校园内部规划中的交通线路规划也很重要,对师生往来进出的生命安全有很大影响。交通线路的分布规划必须遵循这一基本要求。一是加强地形的有效利用。集合自由式的设计方式和地形地势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地降低施工建设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力,提升校园内部整个交通道路的经济性与合理性,使其更加安全、可靠。二是规划方式要更加灵活。地形变化是客观情况,只能以此为基础灵活规划,提升直线式道路设计的美观性,并且融入一定量的环路、尽端路。
2.4空间结构设计要更加契合
山地校园的空间景观设计,可以充分利用山地特点,使空间规划更加契合山体环境,沿着具体的山体走向形成层叠错落的建筑物群,进而增强整个建筑形象和空间环境的丰富性和立体感,也要尽量规避因过分侧重于达到“一大二平”效果而形成“高切坡”现象。建筑物中装饰材料的选用和艺术效果设计,应尽量舍弃豪猾、艳丽的风格,石材、原木、砖瓦等建筑材料要尽量从当地选择,以质朴、清新的设计效果为最佳选择。校园规划中注重植物、山水因素的结合,丰富师生日常学习、工作中的生活气息,也使空间上更有层次感。
2.5景观规划的生态性
从地质地貌、阳光空气等自然条件的良好效果和卫生、安全等周边环境综合选定校园地址。在选择自然环境时,对易发生地震流沙、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区域要尽量规避,也不能选择悬崖附近、泻洪淹没、河湾汇水等不良区域;工厂污染的重灾区要尽量避开,要逆风建设学校;住院楼、传染病楼、太平间或精神病院都不利于校内师生的生活、学习。在布置校园各个功能区时,要明确划分出教学、生活和运动三大区域,餐厅和厕所的通风、排水条件要好,下风区应是首选;坡地在规划时会有一定限制,应准确测量不同区域的具体高差,利用其形成建筑物水平、垂直方向上的层叠变化效果。校园内部营造的空间环境,要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加强对空间内部的有效利用,积极打造由宣传栏和展示区等构成的认知型空间、演讲广场等活动区域构成的启智型空间、室外家具和绿化小品等景观设施构成的娱乐型空间、体育项目和运动场地构成的运动型空间,四种空间环境都要充分体现在校园规划中,并且充分挖掘出学校所在地的文化内涵和自然特征,更加凸显校园的本地特色和文化功能。
3结束语
山地建筑的规划设计,强调建筑物与本地山水特点的适应性,是对山地建筑本质意义的深入探索,应从山地环境的具体情况出发,积极凸显出山地建筑的本土性,使其满足校园日常的各项功能,更有当地的自然景观特色。校园规划中的山地、丘陵地形需要充分考虑进来,灵活运用设计方式,从校园结构规划结合山地地形、山地地形结合功能区、校园交通规划要适应地形变化、空间结构设计要更加契合、景观规划的生态性等方面进行着手,形成绿色环绕的校园环境,努力构建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规划效果。
参考文献:
[1]毛应.山地建筑设计在校园规划中的运用探索[J].明日风尚,2018,000 (011):P.42-42.
[2]王雨枫,高洪波.高校校园的山地生态适应性规划理念及其应用研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33(1):167-172.
[3]邱伟立.山地条件下的海绵校园规划探析-云南财经大学安宁校区概念规划设计方案[J].智能城市,201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