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打造和谐、默契的师生关系

发表时间:2021/1/13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0年10月   作者:陈国荣
[导读] 走进学生,引起心灵共振是班主任工作的关键,本文就如何打造和谐、默契的师生关系谈了几点自己在工作中的做法和体会。

河南省鹤壁市浚县第一中学    陈国荣   456250

摘要:走进学生,引起心灵共振是班主任工作的关键,本文就如何打造和谐、默契的师生关系谈了几点自己在工作中的做法和体会。
关键词:和谐 默契 爱 共振
        在今天这个喧嚣、浮躁的现代社会中,教师更应该以一种古典的心情以一份纯净而又向上的心态从容地、沉静地对待读书、对待学习。只有这样,教育智慧才有可能因为这肥沃土壤的滋润而真正从教师的心底萌发生长,教师才有可能真正成为即使默默无语也能让身边的人感受到博大与深厚的师者。
        这是在一次班主任培训时看到的一段话,让我深受启发。这段话反映了学生和老师内心世界的统一,作为班主任,走进学生,引起学生思想和感情的共振,努力打造和谐、默契的师生关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自己在实际工作中的几点做法来谈谈体会。
        一、诚心交流,走进心灵
        高中生正处在心理上脱离父母的时期,美国心理学家霍林温斯把它称为心理上的断乳期。另外,生理发展迅速走向成熟,心理的发展却相对落后,这种生理与心理发展的不同步造成了高中生心理过程的种种矛盾和冲突,表现出一种成熟前的动荡性。
        高中生心理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心灵既需要指导也需要陪伴,要求班主任扮演父母和好朋友的双重角色。我是这样做的:首先,用心观察不错过每一次机会。发现哪位同学有异常,主动给他们以最贴心的问候,让他们感受到是一个无话不谈的朋友在和自己聊天,找准他们的感情切入点,引导他们自己说出心中的困惑。其次,借助文字进行心与心的对话。对于不擅长表达的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谈话效果不大好,鼓励他们以书信的方式和我交流。每次的考后总结表对于我们班的学生作用都非常大,他们把我当知心朋友,用最朴实的文字向我表决心、诉烦恼,常常让我感动的流泪,情不自禁的批上一大段真诚的话语为他们加油,让他们从中汲取前进的勇气和力量。
        二、真心爱护,彼此信任
        教师要把爱真心的洒向每一位学生,他们或许只能分得一点点,但是他们会非常的珍惜,并且加倍的偿还。军训的时候,我看到学生每天出汗那么多,而只能在休息时去抢一点热水,甚至抢不到,就自己找来了水壶,帮他们把杯子一个个倒满晾上。后来好多学生写文章表达对我的感激,在学期结束时一位学生专门为我写了一篇文章,其中还提到了军训时的这件事。所以我相信这句话:学生往往抗拒的是我们表达爱心的方法,而不是爱心。
        还有一次,我出差一周,回来的时候为他们捎来一些开心果,每人只分得两颗。当时,我说了这句话:“几天不见,真是想念,给大家每人带来两颗开心果,既是一份心意也是一份心愿,祝大家天天开心,学习进步”。即刻掌声响起,还夹杂有“我们也想你”“老师你瘦了”之类的声音,我的眼眶湿了,朦胧中看到好多同学拿到之后都先审视了一番才舍得吃掉。在以后的日子里学生的学习劲头很大,个个都能自觉遵守纪律,成为“免检”学生。


就这样,在爱的熏陶中我们的信任一次次升华,我们的感情一步步深化。
        三、尊重宽容,引起共鸣
        高中生具有很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热衷于展示自己的力量和才能。为此,在班级管理方面,我提出“以自己觉悟为主,大家监督为辅;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班级为人人,管理靠大家”的班规,学生的自我管理是班级管理的主旋律。另外,每周的班会由值周小组负责召开,我则以学生的身份参加,最后给出点评,对学生的能力给予了充分的尊重,也给了学生锻炼的机会。对违纪学生的处罚则采取向大家道歉的方法,这样一方面帮他认识到自己的过失,同时给他一个忏悔的机会。我在督促学生学习的同时,总是不忘记提醒他们休息、娱乐、运动等进行放松,“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在快乐中高效率的学习”是我在学习方面给学生提出的要求。这样一来,老师的理解和关心引起了他们的心灵共振,学生的学习压力减轻了,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少了,贪玩的学生反而能够自觉的学习了。
        管理上我主要采用赏识教育,对学生更多宽容和理解。进入高中后的第一次考试大部分同学考试都不理想,学生受到了重重的打击,我因此也感到了困惑。但是我明白自己坚决不能陷进去,学生需要我的安慰和指导。为此,我先是每人发了一颗薄荷塘,开导他们要注意品味过程中的美丽,不要只看到结果,先苦后甜才是实实在在的人生。之后我和学生一起分析原因何在,查阅相关资料,请教老教师等等。患难之处见真情,我做的这些工作,学生都深深的感动了,连最内向的学生都开始向我透露他的感激之情,表示要努力学习,要我相信他们的实力。期中考试我班成绩大有提高。在他们失败或者犯错误的时候,尊重和理解更能给他们力量和监督,化被动为主动。
        四、点滴渗透,永葆生机
        和谐默契的师生感情是在点点滴滴的交往中磨合出来的。刚刚接触,双方可能都沉浸在对老教师和老学生的留恋中,除了正常的工作需要,老师和学生都不愿意多说一句话。伴随着问题的出现,老师开始了解学生,学生也开始接近老师。这样,双方通过相互关注渐渐的产生感情。一次周末,我无意识的去教室看看,发现有几个学生在下棋。他们发现我以后,马上收起来放到兜里,非常不好意思的低着头,我则微笑着走近,平和的说:“喜欢下象棋是件好事,棋如人生,通过下棋可以思考一些问题嘛,从玩中也可以有收获,只要有收获就行。只是现在我们的时间太紧了,”说到这里,学生连忙解释说只在周末下一次,我一幅恍然大悟的表情说:“噢这样啊,趁课余时间下一次可以陶冶情操,上课可得好好学习了啊!”学生使劲的“嗯”了一声,我静静的走开了。之后,从没有发现他们在不该玩的时候下棋,反而学习更用功了。平日里,我还会抓住一切机会对学生进行点点滴滴的教育,给学生源源不断的鼓励,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师生之间的和谐默契不但可以加深师生的感情,也会使学生自觉的遵守纪律、好好学习,班主任也会从工作中体会到轻松和愉悦,共振创造合力,合力带来成绩!我相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只要用心付出,总会收获幸福。
参考文献:
[1]仲建萍.师生问题比默契度,择优录用的原则的研究[J].语文课内外,2020,(23):362.
[2]赵燕萍.让微笑和温情搭建起师生默契交融的桥梁[J].时代报告(下半月),2012,(9):1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