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

发表时间:2021/1/12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9期   作者:孙静丽
[导读] 2001年9月,教育部正式颁布并实施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孙静丽
        无锡市新吴区春星幼儿园长欣分园   
        摘要:
        2001年9月,教育部正式颁布并实施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了“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并强调“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个性化的发展”,同时指出要“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由选择和自由活动的时间”。而区域活动的教育理念与形式正符合了《纲要》的教育理念。它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自由而有准备的活动空间,让每个幼儿都能在这个环境里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操作材料,并以其特有的方式与环境互动。
关键词:
            区域活动  自主  合理  科学
正文: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教学中最能体现幼儿自主活动的一种组织形式,对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各个幼儿园均把它作为教学的重要手段。在区域活动中,多种区域的设置能够为幼儿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教师应根据不同年龄幼儿的发展水平和活动需要,合理安排适宜的活动区域,为幼儿创设一个有准备的区域环境,设计独特的空间布局,从而促进幼儿在良好的区域环境中学习、探索、实践与发展。
一、活动区域规划应凸显科学、合理性。
        科学规划幼儿园活动室的区域环境,可为幼儿提供各种不同的自由活动空间。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自主选择,自主探索,从而积累丰富的知识经验、促进个体的发展。设置区域游戏时应根据班级环境和教育内容的不同,科学合理地设置区域空间,使各个空间既相对独立,又彼此联系,使有限的空间发挥出最大的环境教育作用。
    例如:我们班的区域环境创设,我们班主要有六个区域:娃娃家、图书角、小医院、益智区、美工区、理发店。
        娃娃家设置在我们的午睡室里,这是一个相对比较独立、温馨的空间,幼儿可以在里面自由的活动;图书角设置在教室最左边的一面,两边用两个书架围起来,这样既能保证图书角的相对安静,又比较适合幼儿取放图书;小医院是一个相对比较热闹、互动性较强的区域,为了避免造成对其它区域的干扰,我们将其设置在一个较独立的空间;美工区设置在靠窗户的位置,这样孩子作画、做手工的视线比较好;理发店设置在阳台上,离美工区很近,这样美工区一些好的作品也可以送给理发店,供理发店的店员做活动时送给小顾客。
    起初,我们的小医院是在图书的旁边,在游戏中我发现图书角的孩子不能很好的去观看图书,拿一本书匆匆的翻阅几下,就被旁边小医院的声音吸引过去。有时从小医院出来的“病人”直接趴到图书角的书桌上,和图书角的小朋友谈论医院发生的一些事情。以致图书角本该安静的区域却热闹非凡,本来孩子的注意力就很容易分散,加之小医院的影响,图书角的幼儿就更难专心的去看一本书。发现这个问题后,我马上对区角进行调整,把热闹的小医院搬到了一个独立的空间位置。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效果还是很明显的,图书角的孩子们又能安静的看图书了。
    活动区域规划以后还要在游戏中不断根据幼儿的游戏情况进行适当调整,这样合理的规划班级的区域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个科学、有序、有准备的环境,更能发挥区角游戏的作用。
二、游戏材料应体现可操作性、引导性、层次性、丰富性。
    环境与幼儿始终共存,幼儿既依赖于环境,也可以作用与环境,幼儿与环境的相处方式直接影响到其成长的质量。在区域活动中,区域材料的投放与研究也成了区域活动的工作重点。材料是开展区域活动的物质基础,承载着各领域的教学内容,是幼儿建构知识的依托。 幼儿就是在不断地、主动地操作材料的过程中获取信息、积累经验和发展能力的,因此材料是促进幼儿发展的物质载体。


        例如:在美工区我们为孩子们准备了很多丰富的材料:画纸、颜料、剪刀、胶带、毛根、蜡笔等等,也会结合主题,及时提供一些相应的材料。我们鼓励孩子主动参与,尝试学习绘画、剪纸、折纸、剪贴等多种美术技能,学会正确使用美术工具、材料,培养幼儿对美术创作的兴趣,鼓励幼儿大胆地尝试各种美术活动形式。我们还在美工区做了作品展示栏,这样孩子们好的绘画作品和手工作品都能及时呈现出来,让孩子们在动手的同时,学会欣赏美的作品。
        在娃娃家这个温馨的家庭里,有各种家具和厨具、家庭用品、食物、水果等仿真模型供幼儿进行游戏。幼儿临时组合成家庭,有爸爸、妈妈、宝宝、客人等各种角色扮演,按角色进行游戏,体验各自在家庭中的事务和责任,并从中懂得怎样礼貌地招待客人等。
        图书角里面我们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些比较经典的绘本,比如:《我爸爸》、《石头汤》、《小恩的秘密花园》、《花婆婆》、《猜猜我有多爱你》等等适合中班幼儿的读物,还有一些是我们和孩子们一起收集的关于行为习惯的书籍。另外一些书籍我们会根据主题或季节的变化进行更换,这些多样的书籍很是吸引孩子们的眼球。
    材料是区域环境的三大关键要素之一,也是区域活动最重要的物质基础。教师应根据材料的特性、设计原则以及幼儿的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适宜的材料、但在区域开展过程中,材料投放之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由于各种原因,曾经适宜的材料会失去其原有的价值。要想使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获得持续性发展,就需要指导教师及时调整材料,满足幼儿新的需求。
三、区域活动中的规则应是幼儿开展探索活动时必须遵守的常规。
        合理的区域规则,一方面是区域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和保障,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幼儿的自律行为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幼儿通过在区域活动中遵守与执行规则,逐步理解规则的意义,从而学会在集体中调整自己的行为。区域活动的实施包括不同的环节。而在不同的环节中,幼儿所要遵守的规则也不一样。
1.区域环境中的规则
        在区域活动开展初期,我会和孩子们共同商议并讨论每个区域活动的要求,这样可以建立能保障活动良好进行的区域规则。最后我再对幼儿商议的建议进行适当的总结与修改。
2.区域操作中的规则
        幼儿在区域活动操作的过程中,既要与材料互动,也要与同伴老师互动。而我们只有建立合理的区域规则,才能形成幼儿与它们之间的高质量的互动。例如:取放材料的规则、探究活动时的规则以及收归的一些规则等。区域分享中的规则
        区域活动的分享环节可以为幼儿提供了交流想法与展示自己作品的机会。建立分享活动的规则,可以保证幼儿分享活动的良性开展,并提高活动效果。一般我们可以从活动过程的介绍、活动成果的分享、幼儿能力的展示等方面进行。
四、区域活动的分析与评价的必要性
        《纲要》指出: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的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
        在教学实践中,一般从评价方式和评价对象两个视角开展区域课程评价。评价时,我们可以采取多种不同的措施,例如:实时文字记录、照片、表格和视频等,可以对幼儿的活动进行全面的观察和分析,使评价方式具有多样性、时效性与动态性。而分析评价对象时,教师可以从幼儿及材料两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在评价幼儿方面,除了对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活动状态、行为、效率等现行因素进行评析外,还应关注幼儿在情感、坚持性、专注性以及探索欲望等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发展和培养;在评价材料方面,要对材料的隐形、可操作性、丰富性等进行评析。这样有效的评价能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交往力、表达能力、规则意识等。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教学中最能体现幼儿自主活动的一种组织形式,对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因此我们要重视区域环境的合理设置、材料的提供、规则的制定和有效的评价。让我们在学习与实践中共同努力!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